江南文化的传播者
——记王国平导演
![]() |
![]() |
![]() |
江南文化的传播者
——记王国平导演
◎ 游 记
中国微影视第一人,上海电视台原少儿学生科科长、音乐节目制片人王国平导演,出生在江南文化孕育的上海老城厢,父亲则出生在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湖州。他从小经常在近在咫尺的文庙听课学习,经常去附近的城隍庙、豫园游玩,在江南文化的深深熏陶和浸润下,对江南文化情有独钟,对挖掘江南文化、宣传江南文化、推广江南文化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985年,王国平导演的处女作就与江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拍摄中国MV开山之作《金色的旋律》时,就将镜头聚焦在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青浦淀山湖畔,并将外景地延伸到广富林文化发源地、被誉为“上海之根”的松江。
迄今为止,王国平导演拍摄了江南文化微影视作品共100余部,其中MV40部,短视频24部,微电影10部,宣传片16部,形象片3部、风光片3部,广告片10部,音乐片1部。
王国平对江南文化微影视创作的开拓性贡献和独创的唯美的新江南微影视美学,其主要呈现在四个方面。
一、用新视角发现江南文化的意境
江南文化博大精深,江南大地还有许多未被发现和挖掘的新景点,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国人旅游意识尚未觉醒和旅游发展大幕仍未开启之时,第一时间发现美景并用电视传播江南美景 ,这需要有大胆探索的冒险精神,就如同400年前徐霞客以生命之躯勇敢闯天下一样。
从小就崇拜徐霞客、热爱旅游、并对江南美景充满了无限好奇的王国平,自从1985年成为电视导演后,就将镜头率先对准了江南山水,并借鉴运用中国画和唐诗宋词的美学,来表现出江南意境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婉约之美、灵秀之美……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国平曾率摄制组赴江浙许多地方,第一时间就发现日后成为网红的多处旅游热门景点,如第三届农运会主题歌《大地之子》和君君MV《红尘往事》中的仙都,上海精品商厦广告片和周艳泓《黎明不要把我唤醒》中的临安青山湖,这些成功案例俯拾即是。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安徽宏村在未开发旅游前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特邀王国平执导风光片《梦寻桃花源》,王导将徽派建筑和自然山水拍的如中国画里的乡村,令人心驰神往。
1992年,为宣传世界环境日,王国平导演了中国第一部环保音乐片《青春梦旅》,他设计了一组青年人骑自行车赴江浙旅游的故事,由此也展现了江南山水的自然之美。
王国平在导演上海新八景MV《爱·上海》时,还拍摄了枫泾古镇;在拍摄浦东形象片时,还拍摄了新场古镇;在拍摄嘉定形象片时,还拍摄了孔庙、秋霞圃、汇龙潭公园、州桥老街等江南人文古迹;在导演上海旅游形象片时,他更是格外关注能代表江南文化的城隍庙、豫园等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王国平一直潜心研究江南文化,挖掘江南文化,传播江南文化。
二、用新故事挖掘江南文化的灵魂
江南的山水是有灵性的,江南的文化是有灵魂的,400年前的徐霞客是江南文化孕育的杰出代表。今天的王国平也是拥有江南文化灵魂的导演,他擅于用奇巧迷离的故事去探寻江南文化的灵魂,去挖掘江南文化的精髓,由此让人与之产生共鸣,并引人入胜地让观众走进江南文化的精神世界。
1994年,由他导演、徐向东创意的周艳泓MV《又见茉莉花》堪称江南文化MV的一个制高点。该片巧妙地用一位制陶小艺人暗暗羡慕戏班女生的小故事,构筑起江南文化博大精深的美学语境,石拱桥、乌篷船、社戏台、紫砂茶壶等江南文化的标志符号被赋予了鲜活的灵魂,小桥流水,爱恨交织、越剧和壶艺,交相辉映,江南文化的美轮美奂被泼墨挥洒的淋漓尽致。之后由周艳泓演唱的MV姐妹篇《春暖花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国平导演的全国第三届农运会主题歌MV《菜篮飘香》,则通过上海菜篮子工程运输车驾驶员与浙江山妹子从邂逅到相爱并喜结良缘的喜剧故事,将青年人的纯情真诚和江南美景的一尘不染交织互融,描绘出了一幅江南好的美好画卷。
王国平近年来导演的《五谷丰·登松江》微电影,则叙述了一段当下青年人寻根访祖的浪漫爱情故事,充分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民俗、民风、民情及非遗的传承,全片充满了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
三、 用新美学表现江南文化的神韵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数字技术的冲击,电视特效突飞猛进,这为实现王国平的新江南美学梦想提供了技术保障,画龙点睛、一飞冲天的影像时代终于来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王国平执导的以江南壶艺文化为主题的MV《掌上乾坤》横空出世,该片被专家和媒体纷纷赞誉为“这是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好MTV,其中包容了三部好莱坞大片的元素”,“以小见大,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力作”,“手法之新颖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巧妙结合,把中国MTV推上了一个新境界”。
以往一般拍江南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是用平铺直叙和纪实写真的手法,竭力描绘出诗情画意的江南,营造出朦胧唯美的意境。
但王国平在MV《掌上乾坤》中脑洞大开,运用新特效、新技术所创造的新影像、新视觉,令人豁然开朗,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江南新天地,它创造一种全新的江南新美学。
王国平由此乘胜追击,在自己独创的新江南微影视美学指导下,又连续推出了“特技加艺术”的新江南MV《太湖美》《飞扬真情》《湖笔颂》《太湖之洲》《无锡是个好地方》《高飞的南翔》《江南古镇朱家角》等,王国平导演的新江南MV以天马行空的创意、瞬息万变的特效、神奇美妙的画面征服了无数观众。
王国平在创意《太湖美》MV时,别出心裁地用“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来先声夺人,三维动画制作的洪荒世界,人体铜像的瞬间复活,水中畅游的人欢鱼跃……为观众打开了一幅旖旎迷人的水墨画卷,更讴歌了一个充满灵气、秀气、大气的无锡。
在无锡市旅游歌曲MV《无锡是个好地方》中,王国平通过“游圣霞客”与女大学生穿越历史时空的对话,将无锡市市徽“玉飞凤”贯穿全片,并由此形象诠释了无锡的历史人文、自然山水、休闲时尚等符号。片尾的神来之笔则是徐霞客显灵,挥笔书写“无锡是个好地方”七个大字,更让观众拍案叫绝,意犹未尽。
四、用新思维营销江南文化的旅游
以吴越文化为本源而发展起来的江南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与“大漠孤烟直”的西北文化截然不同,与中原文化等也相去甚远。它是小桥流水的润物细无声,它是昆曲唱腔的高雅和委婉,它是江南园林的巧夺天工……江南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今天,它更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挖掘江南文化,发展长三角旅游,更需要新思维去营销,更需要新样式去推广。
作为中国电视样式发明家的王国平,从未故步自封、拾人牙慧地去亦步亦趋地完成拍摄任务,而是大胆创新,勇于突破,运用新思维,发明新样式来营销长三角的旅游城市,宣传江南文化的旅游景点,并取得了开创引领式的创新成果。
《八仙南通寻根记》是王国平首创的全国第一部旅游微电影,此片突破了传统旅游风光片仅限于景点平面拍摄和单调、形式化的讲述模式,它巧妙地融景点于故事情节之中,用穿越时空演绎人文历史,集上海滑稽戏的幽默、美国肥皂剧的荒诞、香港电影“无厘头”式的搞笑于一身,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神游南通。
为营销杭州休博会,树立杭州作为休闲之都的新形象,王国平受邀执导了杭州休闲形象片,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界休闲大会上推出后,引起了轰动。其成功之处就是王导充分发掘江南文化元素,展现了江南文化如诗如画的美景。全片通过一系列移动流动长镜头的叠化,一气呵成地将休闲与体现江南特色的园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等有机揉合,使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大放异彩。
为将上海早日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正打造“东有迪士尼,西有广富林”的旅游新格局,王国平执导的松江旅游形象片《佘山大境界,问根广富林》,运用新江南微影视美学,将它拍成了一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力作。2017年9月25日,该片在中国视协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旅游电视周”上荣获最佳作品奖,片中一系列震撼惊艳和美妙绝伦的视觉画面,为营销松江旅游,挖掘江南文化,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从改革开放初期,处女作最早慧眼识珠拍摄江南山水的青浦、松江,到今日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王国平仍在一如既往地拍摄江南文化的松江、青浦,近40年如一日,江南是王国平的最爱,王国平更是最爱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