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旅观察

夜经济,
120个项目中蕴藏的12种模式

  夜经济

  120个项目中蕴藏的12种模式

  ◎ 良 辰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共有120个项目入选。分析它们的模式与特效,对于我们夜间经济的规划与发展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 历史文化街区型

  在首批入选的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项目中,涉及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主题文化街区等集聚区共有27个,占总项目数的22.5%,是各类项目中入选数量最多的消费集聚模式。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传统规划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和消费氛围。随着各地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等连片区域,通过布局或引进购物、餐饮、文创、娱乐、旅游等新兴时尚业态,逐渐成为夜间高频消费区与网红打卡地。

  ◆ 文旅休闲商业街区型

  文旅休闲商业街区也称特色商业街区,与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在气质和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前者商业气息浓厚、消费要素集聚度高、夜间人流量大,后者文化内涵丰富、消费载体配比度低。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涉及文旅休闲商业街区项目共有22个,占总项目数的18.33%,入选数量仅次于历史文化街区项目。

  ◆ 文旅古镇(小镇+景区)区型

  古镇,故名思义,是指拥有着百年以上历史和文脉、至现代仍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其是一种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聚落形态,大多由商业集镇演化而来,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和文旅产业功能区。在夜间经济模式的推动下,便赋予了它们夜间文旅消费新的内涵。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涉及文旅古镇(含新型特色小镇)项目共有16个,占总项目数的13.33%,位居第三方阵。

  ◆ 旅游景区型

  夜游模式是盘活景区资源、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景区效益、优化景区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也是通过夜间文旅活动提升城市活跃度和开放度的创新举措,已成为疫后文旅经济复苏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适合开展夜间旅游活动的景区,在产品开发方面应具备超强流量、优质资源和完备设施三大前提条件。

  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涉及旅游景区(不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等景区)项目共有14个,占总项目数的11.67%。其中,国家5A级景区6个、国家4A级景区8个,多为城市观光、文化旅游和时尚商旅体验型景区。

  ◆ 历史文化名城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繁华的商业街区和完善的要素资源,既是夜间文化体验的重要载体,又是发展夜间旅游的重要依托,同时还是推广文旅产品的金字招牌和最有吸引力的卖点。

  近年来,在文旅深度融合理念的推动下,各地大力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以古城(老城)为中心积极提升文商旅辐射力和影响力,让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中,涉及历史文化名城项目共有12个,占总项目数的10%。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型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表现形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设计、生产、交易和消费活动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社区,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融合渗透性强、保障要素全等显著特征。因此,以文旅消费作为园区重要支撑,开发相关的系列文旅产品,可有效满足当地居民及游客特定的文化和休闲需求,提升园区产化综合效益。

  从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看,涉及文化产业(创意)园区项目共有8个,占比为6.67%。按园区类别分,主要包括独立型、混合型、产业型、依托型和艺术型等5大类。

  ◆ 旅游度假区型

  这是适应我国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快速发展需要,促进和引领旅游行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带状区域。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新名片,和继5A级景区之后的又一金字招牌。

  与传统景区相比较,旅游度假区型具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商贸、时尚购物等多重消费属性,也是当前景区类适合开发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宜佳之地。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中,涉及旅游度假区项目共有5个,占比为4.17%。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5家。未来,存量资源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可开发率仍然较高。

  ◆ 主题旅游公园型

  主题公园,是指以营利为目兴建的,占地、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实行封闭管理,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文化旅游主题,为游客有偿提供休闲体验、文化娱乐产品或服务的园区,主要包括大型游乐设施为主体的游乐园,大型微缩景观公园,以及提供情景模拟、科技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创意园。

  ◆ 文旅演艺集聚区型

  文旅演艺作为近年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业态之一,已经成为重点景区或旅游城市留住游客、带动夜间消费的重要动力,也是不少过夜游客的夜间旅游消费必选活动之一。就当下文旅市场而言,仅靠新建单体文旅演艺场所很难形成文旅消费集聚区,如市场相对火热的“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等大型主题和单体演艺中心(戏剧幻城)。

  通过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分析不难发现,在120个项目中涉及文旅演艺(文娱)项目仅有4个,占比为3.33%。更值得注意的是,入选的北京西城区天桥演艺区、上海徐汇区衡复音乐街区、重庆江北区观音桥文娱休闲区、山东泰安市泰山秀城·老街等项目,均为传统文化街区或民俗文化发源地,通过规划布局演艺产业,促进夜间文旅消费增量。

  ◆ 工业遗产创意型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文化或艺术创意手段将工业遗址记忆转变为现代人需要的工业旅游产品及相关消费业态。随着时代变迁,企业转型升级,传统落后的老工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一座座老厂房、老窑炉、老烟囱。如何让这些工业遗产(遗址)变废为宝,激发了文化和艺术创意者的想象空间,诞生了诸如北京的798、重庆印制二厂、沈阳红梅味精厂等一批艺术街区和创意园区。

  此类工业遗产创意型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与目前国内传统重工业工业旅游、生产型工业旅游、研学型工业旅游有所不同。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老厂房、仓库为基础,通过文化与艺术创意包装和植入现代消费业态,使其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并成为游客和市民怀旧与时尚的休闲消费场景。

  ◆ 都市滨江休闲区型

  几乎每一座宜居宜游城市,都有着代表城市历史和风貌的河流、湿地或滨江城市岸线。这些优质的滨江生态资源及良好的区位优势,已经成为沿岸居民夜间休闲漫步或文体娱乐的不二之选。为此,不少拥江型城市充分保护和利用江、河、滩、谷等生态要素,融入文化艺术、娱乐休闲、观光游憩、特色餐饮等产业,构建绿色滨江休闲文化旅游区(产业带),实现了生态治理与文旅经济双赢共促。

  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中,涉及都市滨江休闲区或岸线游憩带的有3个(占比2.50%),分别为北京朝阳区亮马河风情水岸、重庆北碚区滨江休闲区、广西南宁市邕江南岸片区。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好宝贵的城市岸线资源,服务于文旅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温度和形象,仍是检验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智慧的“大考题”。

  ◆ 文体商旅融合型

  文体商旅多元化融合是国务院鼓励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创建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体育赛事区、商务消费区、文旅活动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良性发展,提升核心区文体商旅及赛事、展会等高端产品供给和消费服务功能具有辐射效应。此类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国际化城市早有成功实践。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需求侧改革的引导下,各地积极推动夜间经济和文化旅游消费蓬勃发展,有效激发了文化旅游市场活力、促进了文旅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防控条件下文旅市场复苏拓展了新增量。但同时,与文旅融合的开发一样,夜间经济要充分给融合当地特色,真正实现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此,夜经济才能从时间产业变成聚合型产业。


江南游报 文旅观察 00004 夜经济,
120个项目中蕴藏的12种模式
2021-11-11 江南游报2021-11-1100006;江南游报2021-11-1100007;江南游报2021-11-1100009;江南游报2021-11-1100008;江南游报2021-11-1100010;江南游报2021-11-1100011 2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