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人物

由“点”及“面”,绽放厚积薄发的人生

——访杭州西湖国宾馆厨师长施乾方

  三尺灶台,手勺抑扬,一颠一转间跳跃着舌尖上的韵色……食材之于厨师,如笔墨之于书画大师,伏笔勾勒、泼墨挥毫,疏密间皆成趣意。做菜这个看似平常的技术活儿,更像是一门艺术。

  优秀的厨师总能通过食材精准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烟火气十足的“艺术家们”身居后厨,极尽功力,只求寻得一次味蕾的共鸣……

  由“点”及“面”,绽放厚积薄发的人生

  ——访杭州西湖国宾馆厨师长施乾方

  ◎ 记者 贾 露

  热爱,是修行的起“点”

  美食于人如若没有了归属感,便也失去了原本的风味。职业于人,亦然。

  “我喜欢做菜时的感觉。喜欢探索四季更替下食材的微妙变化。”一个人若能尽早明确自己的热情所在,无疑是幸福的。诚然,热爱着,也便会投入其中。

  “学习厨艺好似一场修行。很多看似简单的工序,实则凝聚着百余年的技艺传承。”话语间,这位年轻主厨的鲜活故事跃然眼前……从学徒到厨师长,21载光阴里,他埋头做事踏实为人,这份执着,也只因心中的那份热爱。

  从懵懂少年到不惑之年,他将最好的年华给了厨师这份职业。岁月斑驳,纵使青涩的模样不再,那眉宇间一抹坚毅依然。那个曾经心怀赤忱的少年,如今,仍坚定如初,一如当年。

  自省,是传承的底“线”

  如果说五味能令人生悦,那么五味的调和之美便能真正让食客与为厨者实现心灵的碰撞。

  将喜爱变成一技之长,并非易事。特别是烹饪这门手艺,尤需用心揣摩,分寸拿捏。施厨说,优秀的厨师,整个烹饪过程必是心到、眼到、手到、意到,一气呵成的。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每个厨师努力奋斗的目标。

  经典菜品的还原和开发往往最能体现厨师的烹调技艺,这不仅需要厨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考验着他们是否拥有不俗的悟性。施厨的拿手菜“斩鱼圆”便是极具代表的一例。为了让鱼肉的滑嫩度和弹性达到最佳,施厨不断挑选食材,逐一试制,最终分别从原料的选取、制作方法和菜肴成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传承改良和优化升级,精工细作,终而让这道传统名菜重新焕发了生命力。美由心生,相由心生,如若内心的想法能真正为菜品注入灵魂,便也就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了。

  “做菜如做人,用心做的菜品会‘说话’。”他说,做菜如做人,这是步入厨师之门时师傅的教诲,也是他素来遵循的烹饪哲学。

  打破固有,是为呈现更好的一“面”

  “荣誉”往往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鲜花掌声的同时,也会带来近乎同等的考验,最后的最后,一个平衡的积淀或许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做厨师尤其是做中餐厨师,着实不是件易事。不论时令、潮流更替,厨师们总会费尽心思地创新菜品以满足食客的喜好。殊不知,创新并非天马行空、任意妄为地改变。在施厨看来,厨艺的精进过程,要先“熟”,方能生“巧”,之后再谈创新。他说,为厨者要始终怀揣对食物的敬畏之心。

  身为杭帮菜的生力军,他说,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师傅沈军毫无保留地传道受业,正是让自己迅速成长的关键所在。“师傅说,传承好比一棵树的根和枝干,是核心;创新就如同树枝和树叶;传承离开创新,即会固步自封;而创新离开传承,就好似失去了树根和树干的枝叶,如此,又何谈生存?所以中餐的发展,唯有站在传承的根基之上,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他时常将师傅的教诲细细咀嚼,“创新的前提是要真正读懂食材,我们要做的,是了解食材的质地,以物循性,妙用食材,做到不守旧的传承,不忘本的创新。”

  回首二十余年的厨艺之路,他心怀敬畏,谨记师傅教诲,身体力行地默默坚守在杭帮菜传承与发展的阵地。厨师于他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辈子的事业。“我很幸运,能够在自己喜欢的行业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份感恩之心,源自21年细水长流式的积淀,正是这份由点及面的积淀,让他厚积薄发,完成蜕变。

  ▲松叶蟹方

  ▲花椒蔬汤斩鱼圆


江南游报 人物 00009 由“点”及“面”,绽放厚积薄发的人生 2021-11-11 江南游报2021-11-1100006;江南游报2021-11-1100007;江南游报2021-11-1100008;江南游报2021-11-1100011;江南游报2021-11-1100012;江南游报2021-11-1100014;江南游报2021-11-1100009;江南游报2021-11-1100017;江南游报2021-11-1100018 2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