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节气节趣

文章导航

糯糯的米粒,驱大寒

  糯糯的米粒,驱大寒

  ◎ 醒 眠

  这是冬日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深寒中,即将生出春色。寒为万病之源,至冷奠过大寒。“大寒食糯米”的习俗,将一种普通食物,推上了尊崇之位,也酿出数不清的温暖味道。

  北宋哲学家邵雍写过一首《大寒吟》,他这样描述大寒的景象:“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冷则冷矣,大寒却也是四序扫尾、年度收官的最后一个节气,在今年1月20日准时降临。

  中国人表达重视的方法,少不了美食。这是因为,餐桌上的一蔬一饭,口中的一饮一酌,牵动自然时序,也使人变得喜悦。

  糯米在南方叫糯米,北方一般称之为江米。江米制成的食物,过去又统称为黏食,这个黏字后来通了“年”,黏糕也成了年糕。

  细究起来,江米和南方糯米应该算两种不同的稻米。江米粒偏圆一些,南方糯米则偏长。这也是物种的神奇之处,北方的稻米都是粳米,南方的稻米(包括南方糯米)多是籼米。粳米圆而籼米长,糯稻也是稻,所以也逃不过这个规则。

  在《诗经》那个年代,《周颂·丰年》有“多黍多徐……为酒为醴”的句子,所谓的徐米即糯米,那时糯米就是中国稻类的主角。实际上不仅在“诗经时代”,直至明清时期,稻作中糯稻的比例都要高于非糯稻。中国人对糯米的爱惜,从饮食文化形成之初,就注定了。

  一年分四季,糯米在秋收冬藏时节算是“刚需”。“年”字从小篆看,上半部分是一个禾字,禾在南方,一直指稻米。《山海经》说:“其祠之礼……糈用稌米”,祭祀也首选糯米。

  糯稻为什么会糯?当今科学可以解释。从分子学角度看,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较多,淀粉分子的支链一多,就像我们人工栽培的果树那样,树本身不高,但枝杈多,结的果子就多。支链淀粉多,淀粉糊化的能力也更强,或炊或煮,做熟成饭,糖分更容易被释放,再一吃就又滑又甜了。

  糯米有着驱寒的功效,最大的功臣还是淀粉,糯米里的淀粉含量高,所以能为人提供高能的热量。而且糖分使人的身体得到滋养,精神得到满足,过个暖意融融的“大寒”。由此可见,祖先培育出来的糯稻,完全符合中国饮食文化中对食物最根本的追求。只不过,糯稻的收成远没有普通稻米高,近现代种的就少了。也因为如此吧,吃糯米,更有年节的味道。

  《公羊传》里有“卫孙林父会吴于善稻”的句子,卫国的孙林父与吴会盟,地点选在“善稻”,当地人称“伊缓(糯)”,在今天的江苏盱眙县东北一带。早在春秋时,那一带的民众就善于种植糯稻。

  盱眙是南京的后花园,范围辐射到整个江南,都是享受良稻的好地方。事实上,南方人民大寒时节吃的“八宝饭”: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等果料再蒸,热气腾腾的一大团。花枝招展地装在雪白的盘子里,还要再浇上糖卤汁,可以一直甜到骨子里。

  做罢米酒,富余的糯米还会被舂成粉团。古时候,从冬至一直到年下,巷子里敲打糕团的声音不断,比捣衣的声音还要动人,往往是游子们怀念家乡的情结之一。

  其实,这都是唐宋以降,一方经济繁盛,人民富足所致。更古时候的越地土著,最常吃的其实还是朴素的糯米饭。后来一些江南土民向南迁徙,直至岭南。如今,岭南的食俗倒保存了某些江南的古风。

  可能论起全国,“大寒”吃得最讲究、最认真的还属两广地区。别以为那只是简简单单一碗糯米饭,岭南人可是将全国人民都热衷的糯米吃出了新高度。

  大寒时节的广东街头,远不及北方的“千里冰封”,也不及江南的“寒色青苍”,但岭南民谚说:“大寒大寒,无风自寒”,那种冷是冷在人们的意识当中。旧时大寒这天,广东人会上街争相购买芝麻秸,等到除夕用来踩碎,所以这一天也很具“驱凶迎祥”的意味。

  大寒这天,老广们会起个大早,蒸一家人的糯米饭,因为传统上糯米饭应该早上吃。如果是纯糯米饭,难免会太糯,而没有口感,所以还要加些没有黏性的“沾米”……再看掌厨的身边,那花样繁多的配菜、配料,才真让人心服口服。

  还有制作“鲤鱼糯米饭”或者“鲤鱼酿糯米”的,在岭南以北很少吃得到。烹饪时,必先要有两杯“双蒸酒”、几片姜和糯米一起拌匀,然后再去与鲤鱼同炊。据说这种饭的热性最大,年轻小伙子吃不得,吃了是一定会流鼻血的。如此美食,对抗大寒当然不在话下。

  这种流行于岭南各地和港澳地区的“生炒糯米饭”,做起来极为不易。要生糯米下锅,一边炒、一边下猪油、上汤、上水,还要一边焖、一边煽。看恰当的时候,加入各式肉蔬配料,直至完全炒熟。这样一碟饭,有经验的厨师,至少要不间断地炒30分钟以上,考量的不仅是厨艺,还有厨师的心思。香喷喷的生炒糯米饭,不只饭粒味道甘美,还非常爽滑,调味复杂,但又有条不紊。有偷懒的掌厨,先将米炊熟再炒,结果大失味道。即使不是老广,有机会一定也要吃一吃,保证一吃不忘。

  大寒至寒,然而,在这冻掉下巴的数九寒天里,却能看到一幅又一幅温暖的画面,由五花八门的糯米美食,酿出怀旧的味道与乡情。又想起一句俗谚来:“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再冷,也不过是强弩之末,吃罢驱寒饭,转眼是春天。


江南游报 节气节趣 00004 糯糯的米粒,驱大寒 2022-01-20 江南游报2022-01-2000006;江南游报2022-01-2000007;江南游报2022-01-2000009;江南游报2022-01-2000010;江南游报2022-01-2000008;江南游报2022-01-2000011;江南游报2022-01-2000014;江南游报2022-01-2000013;江南游报2022-01-2000012 2 2022年01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