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交流

乡村旅游 提质升级正当时

  行业声音

  目前,跨省游随疫情的变动而变动,时继时停,出境游更是遥遥无期,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打击,浙江的乡村游却是异军突起。广大乡村地区,因其独特的乡土文化沉淀,愈发显示出强大的潜力。

  乡村旅游 提质升级正当时

  ◎ 叶伟军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向来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自2015 年至今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涉及到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内容。在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重点提到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作”等内容。可以说,在旅游板块的发展来看,乡村游已经成为国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的乡村旅游大多是以体验民风民俗、乡村度假、农业休闲等传统形式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总体还处在浅层次的开发阶段。在目前的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尚存在几个问题。

  (一)缺乏长远规划的开发

  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受诸多限制。如开发者的视野不够,时常在准备不充分时,就让项目匆匆上马;一旦遇到资金的不足,又容易让项目急急收尾,缺乏科学的规划。开发中看重规模却忽视质量,只考虑眼前的好处而不顾及长远发展。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当中,对资源的利用经常是各自为政,难成规模;在经营过程中,又品牌意识淡薄,很难形成有效的合力。凡此种种弊端的存在,无不与规划意识淡薄,规划机制缺乏,规划眼光短浅有着莫大的关系。

  (二)缺乏保护意识的挖掘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是一句民间常念叨起的老话,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迥异的民风民俗里面,蕴含着的恰恰是多姿多彩的乡村文化。乡村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根系所在,是寄放乡愁的港湾。但大量的乡村开发,只将能否盈利作为出发点,而非保护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在资源的开发中,又大多注重自然资源的利用,而忽视乡村文化的挖掘。由于对乡村特色文化的认知不足,重视度不够,一方面造成乡村文化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走向衰弱,甚至消亡;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乡村文化的开发上大多只停留在表层,导致乡村文化在喧闹中失去原本真实的生命力。因此,将乡村文化的简单商品化,就犹如是温水煮青蛙,最终乡村地道的文化就会跟随着温水一起被蒸发。

  (三)缺乏创新的产品设计

  由于乡村缺乏专业的旅游经营人才,创新意识明显不足。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当中,什么东西赚钱我就做什么,别人做什么赚钱我也做什么,导致从旅游开发的项目,到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同质化严重。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主打的几乎都是“农家乐”、“农家采摘”、“田园观光”,且服务品质不能保证,更别说有商业设计包装。缺乏创新意识的同质化,是造成乡村旅游低质量竞争的根源所在,最终只能进入“价格战”这一恶性循环竞争模式。

  (四)缺乏品牌理念的营销

  乡村旅游从开发到经营,大多缺乏品牌打造的理念。一方面,消费者进入乡村,多以“品农家菜,赏田园风光,亲手采摘”等形式为主,很少会真正从乡村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精神层面探索。另一方面,乡村在开发经营上缺乏品牌性的打造,未能形成一个主动的、系统的消费引领。尤在互联网时代,若不能善用信息技术培养消费市场,势必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创新力和变现力。

  文化是一笔无形的资产,乡村积淀着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拥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在乡村旅游发展严重同质化的今天,乡村旅游规划应更多地着眼于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培育,借助红色文化、手工艺文化或是特色民俗文化等当地的文化遗产资源,同时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为方向,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又极具代表性的乡村文化IP。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乡村文化IP,无疑是在激烈市场中取得成功的致胜法宝。


江南游报 交流 00011 乡村旅游 提质升级正当时 2022-03-03 江南游报2022-03-0300015;江南游报2022-03-0300016;江南游报2022-03-0300017;江南游报2022-03-0300018;江南游报2022-03-0300019 2 2022年03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