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
中国画美育专栏(十二)
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
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最早是元初的赵孟頫提出来的,他的诗写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同来”。他所讲的意思是,绘画应以“写”代替“描”。里面有很多中国画笔法和书法是相似的。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画同体而未分,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见其形,故有画。宋元之后,文人画家又以新的角度界定了书画同源的含义,认为书法与绘画相通更多地是体现在表现形式上,特别在笔墨的运用上有着共同的规律,其用意多强调绘画笔墨本身独立的形式意味与审美价值。我们通常说好的画是写出来的,好的字是画出来的。
自古以来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自然,不仅是书画家们匠心的依据和创造的源泉,笔墨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精神的载体。书法的源头是画,是象形文字,是画出来的,后来抽象了。古人说,工画者多善书,有很多画画好的人,书法不错,很有特色和味道。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画家非常重视书法的练习,以此来提高绘画中线条的品味和质量。所以历史上以书法入画的名家很多。其二,反过来说,中国画家用各自画上总结出来的,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的线条和笔法来入字,使书法自成一体。当然也有历史上画的好而书法不佳者。
虽然书法和绘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书法和绘画都需要线条来支撑,都是线性艺术。比如都是表达作者意念和心境的载体。但是也有很多区别的地方。画法和书法有很多不同的技法因素,绘画的成功成就除了笔墨线条还有很多其他决定元素,比如造型,中国画的造型要求严格准确生动丰富;比如中国画的意境的营造方式很多,有八大的简逸的,有黄宾虹的黑密的等,都是让人充满向往富有诗意的;比如中国画的构图也是千变万化;比如中国画的用色是书法所没有的;比如中国画的用墨非常丰富,还可以用积墨等七墨法去加去破等等。试想一下,那么多成就大书法家里头,有几个同时又是成就大的画家。书画同源,只是源头一样,像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但是中下游的情景完全不同了。一些现代人有误区,认为学绘画先去学书法,等书法学好了去学画就没问题了。其实书法学好了,当然对绘画有很大用处,特别是线条。但毕竟不一样。书画同源不同属。就像铁和铜一样,有相通的地方,他们都是金属,有区别的地方,分子结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