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发现光绪最早《婺学治事文编》官刻本
◎ 方向明
在现有的文史版本介绍文章和拍卖信息上,已见《婺学治事文编》光绪二十七年九月本、民国和建国后再印本等,而这次发现的光绪二十四年由金华府署刻印的《婺学治事文编》早于这些版本,应是最初的官刻本,之后的版本则是论文续编或再印本,因此此刻本显得弥为珍贵。
光绪年间,位于金华府署(今太平天国侍王府)一箭之地的丽正书院,是云集学子,传播婺学导其忠义之气之地。任书院山长的汤寿潜,浙江山阴(今萧山进化镇大汤坞村)人,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少年在家乡读书,“早岁颖异,以文学见称”,教学上传承婺学精神,主张以实用为务。
光绪二十四年,正是戊戌变法之际,奉天子之命,金华知府挂帅,选编了丽正书院孝廉堂学子论文集《婺学治事文编》。汤寿潜和金华知府继良分别作序,可见此书地位极高。继良在序言中称金华溪山深秀,武将文才辈出,如三呼过河的宗忠简、戚家军,婺学创史者吕祖谦及北山四先生,丽正书院在汤太史主讲下,传承文脉,应世致用,经汤太史笔削遴选,将无愧为通经致用及识肘务俊杰之言入编成书。
《婺学治事文编》共选光绪二十四年春至十二月经评比按排名的学子优秀论文60篇,作者有邵藕田、胡宗懋、汪庚年、程桂芳、施则行、范晋、唐兆壬等人,有的入选各课多篇。内容涵盖《各省分铸银元得失论》《立农工商总局于京师说》《中国通商增开口岸宜如何使税厘量不相害策》《秦王岛中国自开通商口岸得失若何》《晋陈寿撰三国志以魏为正统得失论》《治河策》等经济、政治、历史、通商、水利方方面面,可见当时的丽正书院的教学不仅仅囿于说文解字、传承书面,而重在贯通古今,重在应时,重在治事,其议论文展现了当时学子的全新思想与家国情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部《婺学治事文编》刻制十分考究,分四册蝴蝶装,白棉纸印刷,每页竖排9行,重点句和重点词特别圈点。汤寿潜和继良的序言,分別由金华汪志洛和长山刘经邦楷书,极为工整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