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会客厅:当下之心,大成若缺
![]() |
![]() |
![]() |
你可曾感受到过一棵树的力量,你可曾感受到过一阵风的温柔,你可曾在呼吸之间感受到天地的给予……
感受,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这天地之间,除了生命的起源与终结,感受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形态奔腾前行。
或许很多人觉得,感受只是一种主观对于虚空的表达,是虚无缥缈的。但是,正是通过这些虚无缥缈的“感受”,驱动了我们的意念,让我们统一为一个整体,让生命不再孤立,让能量不再单一。
这期的江南会客厅我们邀请到了意拳的第四代传人李全山,通过对意拳的了解,来认识“意”的力量,以及我们的生命之意。
江南会客厅:当下之心,大成若缺
◆主持人:王珏
◆嘉宾:李全山,意拳第四代传人
这次的江南会客厅在胡晋的工作室,胡晋精于画虎,在他的笔下万物有灵。这也是我们之前一期江南会客厅的主题。
万物有灵,这种灵便是一种感受力。所以当时胡晋就提到他的道兄,意拳第四代传人李全山:“在东方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对于意的理解是互通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意的呈现方式有多种渠道,但是核心始终如一,那便是内观修心,外探修真。意拳的学习,对于我在绘画中的表达有着很深的影响。”
于是,有幸邀请到李全山,来到我们的江南会客厅。
说来有趣,与其说这是一场访谈,不如说是一节拳课。当李全山说到意拳的时候,他就像在介绍一个了不起的作品,沉浸于其中,所有的表达都成为向外输出的通道。就像他所说的:“你只有先了解了意拳,你才能了解到我。”
那么,什么是意拳呢?了解意拳,要从“意”开始,意拳所有的内容都是以“意”为核心。“意,是指意念。通过意念把人统一为一个整体,这也是站桩的核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拘泥于形式,举手投足之间,往往只关注到局部的动作,而忘了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需要去内观,去找到心、身、灵的统一,去找到生命力量的平衡点。
意拳,是内家拳。既为拳,就要有发力的点。“为什么意拳的练习始终贯穿着站桩,因为站桩的过程,就是应用意念寻找平衡点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通过意念,使全身的力量凝聚,并通过点发力。”
其实关于力量,一通百通。画画是这样,舞蹈也是这样。只有身体的力量形成统一性,动作才能收发自如,才能做到心随意动,意到形到。
“意,也可以把人与天地统一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借假修真。”每一个整体都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更大的整体之中。有此认识,我们就可以追溯我们的力量源自于何处?我们如何将力量储存在我们的身体?李全山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想在身体里找到“拉”的力量,那我们可以想象将远处的山拉过来。这自然是假想的,但是在这样的假想中,我们可以找到力量的轨迹,从何而来,蓄于何处,从而更好的应用它。
在李全山介绍的意拳的内容中,无论是发力、试力、摩擦步,还是试声、推手、操手,无一不是通过意念达到整体性的过程,这也就是生命力量的和谐。
“所以,意拳讲究的不是拳的形,但是所有的形都可以通过意拳的理念实现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意拳又被称为大成拳。”
意念,是对于力量的一种引导和感知。意,由立日心组成,即为当下之心。拳,是对于形态的一种描述。在整个访谈的过程,李全山时不时演示意拳的发力,可以看到所有的动作不是紧绷的,不是完满的,而是一种即起未起,即满未满的状态。于是又想到意拳的另外一个名字——大成拳。恍然明白,大成不仅仅是集大家之成,更是大成若缺的状态。
了解了意拳,就了解了李全山。人生的经历,世俗的收获,人间的种种,都不过是虚空的万物,有形而无意。而人对于生命的感知,才是存储于生命之中“真相”。
武术如此,生活犹是如此。正如李全山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途径抵达生命想要到达的地方,他以武悟道。而我们呢,我们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可曾好好感受过这个心灵停驻的生命,可曾在天地之中找到生命力量的源泉?当我们在为着人世的繁华奔跑时,可曾关注到生命是否在成长,可曾看清来路,明白归处?我们生而有力量,其必然有生的使命。我们路过人间,必然要感受生命整体的律动,找到与天地的联系。
所以,意拳,是以拳悟道,此道便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体得当下,大成若缺。感受当下的自己,感受当下生命与天地的联系,以未满的状态蓄力,以虚空的生命包容万象,由此,生命实现平衡的状态,抵达想要到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