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匠人匠心

边买边卖、亦主亦客的这三人

让摆摊儿成了生活的“第二计划”

  边买边卖、亦主亦客的这三人

  让摆摊儿成了生活的“第二计划”

  ◎ 记者 刘 青

  ◎ 图片 受访者提供

  就在几年前,市集还主要集中出现在特殊节日以及跨年期间。但近来,随着人们对线下活动和社交的渴望,我们的城市不时会冒出各种类型的创意市集,它们的有趣和好玩不断出圈,从小众爱好者中突围,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不得不说,这几年逛市集正成为潮流人群的一种新生活方式。

  Q:介绍下你的市集?

  ◆林小熏:市集是立足于上海、我离开《碧山》杂志书后,做地方游学中发展来的,内容集中了几个话题:土地餐桌、地方风物、手作温度和海派生活。市集是有乡村气质的场域,通过摊主和客人的不断相遇和交流,形成城中村一样的社群。我认为像城又像村的城市更有魅力,生活其中的人会更有幸福感。我们会选择具有上海历史背景的场所,已经合作过的场地有长宁来福士、今潮8弄等,让每一次早春乐事集成为一次城市旅行,让“春民”们不仅爱逛市集,也能更了解和喜爱生活的城市,希望我们的市集能成为大家爱上海的小小理由之一。本来今年要来杭州,不过现下情况不允许,可能会稍微暂缓来杭的计划。

  ◆戈多:新桥市集在北京,是为文化创造者与文化消费者架起的一座新桥。目前在主品牌下有几个子品牌,每个品牌对应一个主题,比如新桥“图书+艺术”市集以书、艺术、文创为主;新桥旧书市集以旧书、旧物为主;新桥儿童艺术节以童书、儿童美育品牌为主;喵呜森林·宠物文创市集以宠物文创为主。

  ◆金畅:蚂蚱市集出发于北京,已经进行过两次全国巡游。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活得就像蚂蚱,要拼命蹦挞,在平淡生活中蹦挞出不平凡的轨迹。蚂蚱市集正是集结了原创设计、手作、画作、装置等有趣的艺术家和手作人,以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哥特为风格,通过现场互动体验、音乐演出、文化交流为纽带开展的多元化主题市集。我们为艺术家及原创手作人提供线下展示互动平台,为热爱生活、孤独不安的心提供灵魂碰撞的契机。

  Q:你的市集与众不同的地方?

  ◆林小熏:我们的市集一直刻意保持一种“业余感”,跟摊主的关系从未上升到纯商业程度,不设立过多规则。我们选择欣赏和喜欢的创作者,乐于把他们的个性和故事分享,所以客人来了会和摊主有进一步交流的兴趣。客人对我们市集的感受是摊主们不急着挣钱,而是很享受市集,享受交流,这样的氛围是我们喜欢和追求的。

  ◆戈多: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摊主没有进行明确分区,都是混排,这样观众逛起来会有随机偶遇感,增加了不确定,会有更多惊喜。

  ◆金畅:尊重每一位原创手作者,希望我们可以有更大力量去为他们推广,推动原创手作行业良性发展。

  Q:为何想到做市集呢?

  ◆林小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集中了很多资源,方便人们完成一些项目,但人却是孤独的。我非常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能“松”一点,从项目挤压中创造出可以放松、相处、互相激发的空间,增加生活的幸福感。市集是轻盈流动的,可以灵活填补一些随机空间,这样会让城市生活更有弹性、更可爱。另外市集聚集了很多个性化生活的人,希望他们的生活方式能启发和滋养更多都市人。现在和当初的预想差不多,因为它灵活,所以不需要为太多限制去妥协。我们像游击队,在城市中寻找空间,就像野草野花的生存。如果一座城市能容纳更多野草野花,它会更像乡村,也会更美好一点。

  ◆戈多:在北京的时候,我个人做的第一个市集是图书市集,当初的想法是为藏在图书背后的编辑们打造一个与读者、与其他编辑交流的线下平台,现在的想法和最初预想差不多,只是范围更大了,除了编辑,还是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手作达人等文化创造者们线下交流的平台。

  ◆金畅:理想的市集是多种文化元素以及与众不同的人汇集一起,被强烈的生命力深深吸引。现在的很多市集变了味,在生存发展面前没有对与错,在路上的同时仍留存最初的生命动力。2021年开始跨界音乐艺术,不过本身许多音乐人就是跨界高手,比如合作过的油画家张浅,就是一名出道20年的独立音乐人。

  Q:每次办市集最让你开心的事?

  ◆林小熏:就是哪里都是熟人——我们为自己和大家在魔都创造出一个半熟人社会,行走在市集上,到处跟人打招呼,春风得意。市集结束时,摊主会互相交换没卖掉的东西,也会纷纷投喂主办方,这个感觉比赚钱更开心。

  ◆戈多:看到摊主跟观众非常热情地聊天。在市集上,摊主与摊主之间,摊主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比售卖更重要。

  ◆金畅:每次办市集活动,可以把脑中的画面变成现实,也可以与老朋友们相见,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Q:来参加市集的人的反馈?

  ◆林小熏:大家对早春乐事集的普遍评价是:既文艺又有烟火气,这可能是我作为主理人状态的一种延伸。大家还觉得我们“走心真实,贩卖的不是东西而是真诚”,散发着极大能量,创造了社群感,把热爱同样生活方式的人聚集起来,形成一场场有趣灵魂的线下派对。

  ◆戈多:大部分反馈都是选品很棒,很好逛,下次什么时候再办。

  ◆金畅:每个人的身份角度不同,体验感也会不同。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其他的就让子弹飞一会儿。

  Q:因市集受到的创意启发?

  ◆林小熏:我们的摊主身份没有固化,他们是创作者、生活方式分享者,也可能是艺术家。最近一次市集安排了摊主Lliquid Farmer的演出,结果另一个摊主跳上台用侗族大歌的曲调和音,效果非常惊人,让我想到今后可以进一步模糊市集和艺术的边界,超越定义,创造出更有想象力的场域。

  ◆戈多:沟通和买卖对应的是信息、精神和物品的交换。不管人类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千年还是几万年,沟通和买卖仍然是人类的一个基础且重要的需求。

  ◆金畅:市集活动内容形式更具包容性,虽然制式可复制的活动内容做起来更轻松,但我们更愿意尝试挑战不同风格和内容的活动,做出让自己心里小火苗燃起来的活动会更有满足感。

  Q:最近比较难是大家的共识,接下去的市集计划会有哪些?

  ◆林小熏:为了提高品牌方的“回头率”,我认为必须建立“社群”。品牌方也不止是为了销售额,大部分是为了要接触到对的客群,让客群去关注他们的品牌,这样曝光率就达到了。可能会稍微从“业余”中往前走几步。

  ◆戈多:本来的收入来自摊位租金。分常规品牌摊位费、餐饮品牌摊位费以及大品牌的赞助。随着越来越多市集冒头,我们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创立至今,一直都是小团队,现在期待招揽新人,跳出既往的模式。没有活动时,我们会接一些小的创意策划项目。

  ◆金畅:蚂蚱是少数收门票的市集,原因就在于团队试图筛选更对的客户。倒卖门票的黄牛一度让我们头痛,虽然最开始还有点窃喜,毕竟这说明活动受欢迎。但“危险”的增加让团队增设了更多电子票,但还是效果有限。总结方法论,然后就是“复制”和“扩张”——这是投资方喜欢的逻辑。现在视频和语音播客化是一个尝试,其实团队一直想投资和孵化自有品牌,再通过签约培养稳定参展方。

  林小熏:创办早春游学和早春乐事集;曾担任《碧山》杂志书副主编。

  戈多:新桥市集创始人,策划组织过多场图书、艺术类市集。

  金畅:蚂蚱市集主理人。


江南游报 匠人匠心 00010 让摆摊儿成了生活的“第二计划” 2022-06-02 江南游报2022-06-0200006;江南游报2022-06-0200007;江南游报2022-06-0200009;江南游报2022-06-0200008;江南游报2022-06-0200017;江南游报2022-06-0200015;江南游报2022-06-0200010;江南游报2022-06-0200011;江南游报2022-06-0200012;江南游报2022-06-0200013;江南游报2022-06-0200014;江南游报2022-06-0200016 2 2022年06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