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
平淡生活即养生
张岱年先生曾说:“一个常做好事的人,自己从心眼里觉得欣慰、愉悦,晚上有人来敲门,心里头坦坦荡荡,就不担惊,不害怕。心情舒畅,就吃得下,睡得香,身体没法不好。做好事能健身,比喝保健药都管事!”有如此思想高度,必心胸宽广,不为小事所羁。
张岱年:
平淡生活即养生
张岱年,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并称“国宝”。先生1909年生于北京,一生笔耕不辍。和同时期的长寿国学大师们相比,张岱年先生的养生之道颇显“佛系”——不悲不喜、顺其自然。先生讲自己的人生格言“忘年忘寿,不刻意追求;任其自然,不贪畏生死。”2004年4月,先生仙逝,享年95岁。
先生虽不刻意养生,但除了心性修养外,生活中也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值得学习。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生命福在健康,健康贵在养生”。这是张老晚年总结的一句话。但张老的养生并没有什么偏方。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便是张老养生的三大秘诀。
张老做学术很刻苦,但不做熬夜劳作的事情,作息很有规律,每天早上7、8点钟起床,看书、看报纸,做学术研究。偶尔小憩就是在屋内走动走动,不抽烟也不喝酒,先生还保持着午睡的习惯,白天精力充沛地进行脑力工作,夜晚的睡眠质量也很高。
而且先生喜欢去外面的澡堂泡热水澡,洗完澡在小床上静养神气,喝点茶出出汗,因为常去澡堂的师傅们都认得他。勤泡热水澡不仅有利于个人卫生,还能通经活血,对健康十分有益。
张老不仅睡得好,还能吃得饱。他曾说:“我平素就是胃口好:吃什么都觉得香,也能吃。”然而,张老的好胃口可并不是山珍海味养出来的。先生一家的饮食对口味是相当不讲究的。据张老的儿媳刘黄文回忆:“公婆对吃饭穿衣的要求都不高。在我家能够见到世界上最奇异的菜谱:用清油烹一下胡萝卜、白薯、玉米、豆类以及芹菜及纯瘦肉,略加酱油煮成一锅,一日三餐皆如是。”但能看出来,张老的食谱还是以素为主,辅以荤食,荤素相宜。
同时,先生还有每天喝四杯白开水的习惯,说起多喝水的习惯,还有一些独特的原因。他在《八十岁自述》中讲:“在劳动时,两手都是泥土,喝水不易,于是养成习惯,饭后喝一大杯,即参加劳动,午饭前一大杯,午眠后一大杯,晚饭前一大杯,各段中间不喝水。”喝水的初衷虽无意养生,但先生此后便保持着这个习惯,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劳逸有度,勤于用脑
诗人王维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但从养生的角度看,年老后身体行动大不如目前,但坚持适度用脑对健康绝对大有裨益。
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年少时便“静默好深湛之思”,一生笔耕不辍,到了晚年,著作不减反增。先生的学生陈来回忆先生的创作高峰是70岁到90岁,陈来认为先生后二十年所写文章数量之大,在国内他还没有发现第二位学者能比拟。
先生到九十岁高龄时,依然保持着每日读书四小时的好习惯。勤于用脑让先生到晚年仍然思路清晰,头脑灵活。先生之书《文化与价值》的编辑就评价“张先生已高龄,但思路仍像涓涓细流,心态恬然”。
一生有爱,伉俪情深
除了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张岱年和妻子冯让兰的七十年白金婚姻也是助其长寿的秘诀。美满婚姻有助长寿的现代科学证明已经数不胜数,一段美满的婚姻不仅会带来稳定的社会和经济支持,还会让人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情绪对对抗疾病、延长寿命都大有帮助。
张先生讲自己的爱情观:“我认为爱情首先是专一,你不能同时去爱两个人,否则要闹矛盾。一个人一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问和事业上。”先生这话虽然把爱情放在了学问和事业之后,好友兼大舅哥冯友兰也评价他“气象木讷”。但先生与夫人的婚姻生活却别有种平淡中的甜蜜,着实应了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要讲先生和夫人之间是如何相濡以沫,张先生的孙女说有一则小事让她印象深刻:
“有一次奶奶说吃的药苦,爷爷好像没听见,可下午我爷爷就不见了,回来的时候往桌上放了一包糖,是特别棒的巧克力,也不说话,后来奶奶自己看见了,问他买糖做什么,爷爷说,你的药苦。爷爷每次买东西都给自己买好多食品,可那次就买了一包巧克力。那天风特别大。”
先生和夫人之间,除了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值得夸赞,对彼此的珍重和奉献更是值得好好学习。先生说自己“写起文章什么也不管”,妻子“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完全可以写文章和做学问。可她却为我放弃了,为我牺牲了一切。”先生嘴上说自己什么也不管,但2003年底夫人因骨折卧床后,先生的心思便全在妻子身上,日夜牵挂,每天都要坐在夫人的床边陪伴。临睡前,他都要握着夫人的手说一句“See you tomorrow ”。
2004年4月24日,先生逝世,竟比先卧病床的夫人早走一步,大家担心张老的夫人冯让兰情绪波动,没有让其知晓先生去世的消息。4月30日举行追悼会,会后张家人回家发现,冯让兰也在家中悄然逝世。相隔不到一周,夫人相随而去。
因为孤独是生命的常态,所以陪伴才显得格外珍贵。张老的学生、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先生说:“做学者的夫人是非常辛苦的。”张老夫人为他放弃个人事业,甘于清贫全心养家,如此70年风雨不离,此生得遇这般爱情,何其幸运。
生死有数,志闲心安
张老93岁高龄时,有拜访者向他讨教养身之道,他以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作答。
关于仁者寿的含义,清代方苞注为《论语》“仁者寿”做注:
凡气之温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容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皆仁之端也,姑曰仁者寿。
这段话刚好可以作为张老长寿的一种注解:
先生一生都怀有仁爱之心,对同行没有门户之见,对后辈则是关爱有加。
与先生同事近半个世纪的汤一介回忆先生说:“他是一个平和的人,没有门户之见、没有架子……他对晚生后辈,总是采取帮助的态度。社会上有些年轻人希望靠他出名,这样的现象出现也是难免的,然而张岱年总是抱着鼓励的态度。”
张老晚年依然保持健康年轻的心态,喜欢接触年轻人,每次有青年学生或者学界后辈拜访,他和妻子都会备好零食和水果,张夫人有时还会拉着学生的手嘘寒问暖。两位老人比起学界泰斗、学术前辈,更像是慈爱的爷爷奶奶形象。先生的儿媳回忆二老“我极佩服两位老人,能上能下,安贫乐道,宠辱不惊。我对他们性格特点的最大感受,唯有两个字——从容。”张老的从容,是经过岁月打磨的。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在起起落落的人生境遇中,选择恰合适的人生态度,低谷不致万劫不复,高峰又谨于乐往哀来。忘年忘寿,任其自然。这便是先生的朴素人生能够绵长九十载的原因吧。可谓是——山河沧桑,风雨积年,岱宗犹然!
▲张岱年与夫人冯让兰
▲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先生和青年学者、学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