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乡土文化根脉,维系乡情乡愁记忆
——温州倾力打造民办乡村博物馆浙江样板
![]() |
![]() |
![]() |
![]() |
![]() |
![]() |
传承乡土文化根脉,维系乡情乡愁记忆
——温州倾力打造民办乡村博物馆浙江样板
近日,温州市继5月上旬验收命名了17家首批市级乡村博物馆的基础上,又分三个组赴各县市区实地检查验收乡村博物馆,拟于6月上旬公布命名第二批乡村博物馆。在5月15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省首批乡村博物馆认定名单中,温州8家乡村博物馆上榜,数量列全省第二。省级检查验收组反馈的意见认为,虽然湖州是乡村博物馆试点城市,但温州乡村博物馆走在浙江省前列,完成可以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示范与样板。
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温州“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乡村博物馆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近日,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建设民办博物馆之城的实施意见》,市文广旅局会同市财政局经多次组织开展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的基础上草拟的《温州促进民办博物馆之城建设扶持补助办法》即将制发,拟对经验收命名的省、市乡村博物馆予以奖励性补助。确实,在温州大地上落地生根的乡村博物馆正得益于乡村这一滋润的土壤,在时光的印记中留存发展,彰显瓯越的文脉力量,见证乡村的美好生活。
乡村博物馆的
温州基因
乡村博物馆源于乡村,成在民间,是一种带着泥土气息的文博体验场所,它脱离了城市博物馆“高大上”和“精英化”的固有印象,以其独有的文化传承和展现形式活化存在着。它的存在,无论对土生土长的村民,还是来自都市的人们,都拥有巨大吸引力和认同感。
温州,一座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的悠悠古城。从东晋著名学者郭璞堪舆选址建城,就注定不凡。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遗产书写了绚烂的瓯越文化。“千年商港·温润之州”,古韵灵动的瓯窑青瓷、传唱不衰的山水诗词、异军突起的永嘉学派、声情并茂的南戏昆曲,无不折射出宋韵瓯风雅俗共赏的品格。近年来,温州坚持“以文铸城”,大力实施新时代文化温州工程,擦亮“千年古城”“百工之乡”文化品牌;出台名城、文物、非遗等保护管理办法。全市现有国家级、省级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19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个、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个共383处、联合国人类非遗4项,数量居全国设区市前3、占全国10%;国家级非遗34项,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连续3年居浙江第一,这些都是温州发展乡村博物馆内在的底蕴力量和发展基因。
温州发展乡村博物馆既有坚实的基础,也有丰富的资源。近年来,温州民办博物馆和乡村博物馆建设发展方面在全省聚力先行。对于温州乡村博物馆建设,浙江省文物局验收组专家认为,温州深挖乡土文化内涵、融合产业振兴、业态活化的做法,彰显地方特色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之路对全省乃至全国乡村博物馆建设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
乡村博物馆的
温州群像
按照“提前谋划一批、登记报备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培育创建一批”的发展要求,到2023年,温州全市建成涵盖陈列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民俗馆、非遗馆、名人故居等各类博物馆100家,形成2至3个民办博物馆群;到2025年,全市建成各类博物馆200家以上,形成3至5个民办博物馆群。同时,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民办博物馆之城体系不断健全,博物馆管理能力和策展水平显著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当代价值充分彰显,全国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强市”基本建成,成为展示温州“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据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介绍,目前全市经民政、文物部门登记报备的民非博物馆有30家、专题博物馆20家,而具有展示、教育等部分博物馆功能的类博物馆至少有150余家。对照省里对乡村博物馆的标准,温州把48家纳入省级的民生实事博物馆建设,60家纳入市里的民生实事建设,并对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的乡村博物馆在业务指导与场馆提升方面予以挂钩帮扶与专家组指导。为此,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专门建立了民办博物馆之城工作专班,出台了市县文物主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与博物馆专家联系挂钩帮扶乡村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机制。这些乡村博物馆共有的特点是:都是由所在地的乡镇来实施管理,文物主管部门与国有博物馆业务指导,主题和乡村振兴、业态融合、产业发展、文化复苏相结合。
目前,温州各地参与民办博物馆活跃度较高,已涌现出一批有产业特征明显、极具鲜明个性的乡村博物馆,并呈现地域乡土气息和多样化主题。具体有永嘉瓯忆文化博物馆(宋韵空间类)、瑞安陶山青瓷博物馆(文化复兴类)、永嘉老酒汗文化博物馆(非遗文化类)、乐清铁风堂铁皮石斛博物馆(农旅融合类)、龙湾妈妈酒文化博物馆(特色消费类)、泰顺卢梨老东家党群工作展示馆(红色主题类)、文成浙南民俗博物馆(民俗主题类)、鹿城程让平祖居纪念馆(名人故居类)、永嘉芙蓉的摄影器材馆(文物保护类)、平阳黄汤制作技艺体验馆(农旅体验类)、瓯海泽雅纸山文化体验馆(景区结合类)、苍南金乡博物馆(村镇历史类)等不同主题类型,既注重传统博物馆的展示展陈、研学教育,更注重数字导览、互动体验。拿浙江省博物馆首席专家、原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的话来说,“温州乡村博物馆的整体水平在全省属于上层水平,要成为全国乡村博物馆的范式与样本。苍南金乡博物馆利用文物建筑,反映了一个镇的历史文化,至少我没有见过,应该是国内目前唯一以一个镇的发展历史为主题建设的博物馆,并且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有机结合,非常难得;瑞安陶山青瓷博物馆很有特色,是一个工作作坊,既有瓯窑技艺复兴的工作,又有体验内容;永嘉瓯忆文化博物馆与之前看过的所有乡村博物馆角度不一样,更精致、更多艺术性,宋代美学生活得以展示,给大家一种美的感觉,天生带有一种美感;两家以酒文化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相对来讲,龙湾麦麦酒更加精致,而永嘉老酒汗文化博物馆更有特色。”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长、浙江省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表示,金乡博物馆、泽雅造纸、泰顺老东家、平阳黄汤、永嘉瓯忆、鹿城程让平祖居等乡村博物馆都比较规范,乡村博物馆实物不多、图文不多,要注重主题与内容的提炼,在展品展陈中要选出几件重器,用科技手段予以重点介绍其背后的故事。同时,对乡村博物馆器物的名称界定要规范,给参与研学的孩子们介绍时一定要严谨。
这些乡村博物馆和文物活化结合,与业态复苏结合,与文化复兴结合,与市场需求结合,在温州地区乡村遍地开花。它们既有充足的场馆展示空间,又有让游客交融沉浸式体验的内容,给游客带来多样的文化体验和乡情认知。
乡村博物馆的
温州行动
“民办博物馆之城”挖掘的是传统温州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提升温州城市人文气质的重要抓手。而乡村博物馆建设则是温州建设“民办博物馆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全市遗产传承、文物保护、四大振兴、乡村共富等均有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乡村博物馆建设温州提早谋划并在全省率先行动,而温州在全省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中具体有何行动?四方面工作可见一斑:一是主动引导。博物馆建设和发展需要经济支撑,变被动“等靠要”为主动“拓市场”。鼓励馆主将一些收藏品拿出去展览,借出展增收入。同时,引导乡村博物馆主动出去招徕游客,形成生产→展示→研发→推广→消费→交流的博物馆展览产业链。二是规范引导。针对参与创建的“民生实事乡村博物馆”,对其提出明确规范要求:要100平米的展成空间,需50件展品(收藏品),且有一定的安防设施和人员管理、运营规范等制度。三是政策扶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乡村博物馆、民非博物馆以及“博物馆之城”系列主题馆予以适度资金补助。策划推出若干条博物馆主题游精品线路,借此帮助乡村博物馆免费宣传和推广。四是创新思维。变传统博物馆以收藏器物与展示展陈为主,转向依托千年商港、百工之乡、产业振兴与未来乡村为主导的沉浸体验、互动交融、研学悦读、业态复苏、文旅融合、活色生香、主题鲜明的乡村博物馆,引导乡村博物馆以民办博物馆创新思维去迎合市场,增强造血功能与生存能力,在分析受众市场和了解客源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创新和策展能力,通过创建助推乡村博物馆提升,明确发展方向。
建设乡村博物馆,是一条留住乡村文化之根的好路子。近年来,温州在开展乡村博物馆建设大胆探索并加大力度推进。今年2月份以来,温州市先后召开系列民办博物馆之城、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部署会、座谈会、推进会,组织开展乡村博物馆调查摸底、业务指导、安全检查、督促整改,把乡村博物馆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常态性督办督查计划项目,实施市对县市区考核督办与定期督查通报制度,推进乡村博物馆民生实事建设进度。明确乡村博物馆是维系乡情乡愁记忆、传承乡土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绝佳路径。省、市政府将乡村博物馆建设纳入今年民生实事项目,温州正合力聚焦,加速推进,突出乡村博物馆的“温州特色”和“温州辨识度”。一是彰显主题特色。乡村博物馆建筑设计要既能触摸历史,又兼具美学韵味,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二是创新运营机制。探索适合乡村博物馆多元化发展、数字化提升、市场化运营机制。三是打造一批精品。把乡村博物馆纳入全市督办督查计划项目,定期通报晾晒各地建设情况,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创成一批精品化、特色化的星级乡村博物馆。
乡村博物馆的
温州思考
乡村博物馆既“小而美”,又“精又新”。作为文旅服务的新场景,它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游客“爱上它”。目前,温州在乡村博物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温州的思考或许是全省同样要面对和解决的。
一要解决乡村博物馆建办管问题。这就要求准确定义乡村博物馆的概念和内涵,明确各类国有、集体、非国有乡村博物馆的产权归属和管理办法,探索乡村博物馆建立建设的独有程序、手续等涉及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备案)等事项,主管部门需提供什么是、如何建、怎么管等问题解决方案。二要解决展品(藏品)如何活态展示问题与生存能力问题。当前,要重点探索解决藏品的如何展陈问题,不是你有藏品就可以办乡村博物馆,更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理念与运行方式,增强乡村博物馆的造血功能与生存能力。三要解决长效运营保障机制问题。探索解决“办馆易,守馆难”“有人管促长效”“有经费保运营”等乡村博物馆长效运营和健康发展等问题。鼓励温商、华侨、艺术家、收藏家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博物馆发展,将之作为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与平台。同时,引导乡村博物馆与A级旅游景区结合,与未来乡村与乡村振兴结合,与传统非遗文化传承结合,与地方特色文化活化结合,与乡村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结合等,有效解决了传统民办博物馆就展示而展示的狭隘局面,变被动等客上门参观为主动迎合消费需求,走出一条市场化的以馆养馆之路。
如果说民办博物馆被誉为“来自民间的文化盛宴”,那么,乡村博物馆则是“来自乡村的文化美品”。它以特色鲜明、富有活力,与公办博物馆、城市博物馆等形成有效互补,已受到越来越多游客接纳和共享。相信,温州在打造民办博物馆之城的路上,乡村博物馆会显示出独有的力量,它将用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朴素的乡土情怀,为温州文旅新消费和温州文化高地建设展示其精彩。
第一批浙江省乡村博物馆
认定名单(温州市)
1.苍南县金乡博物馆
2.龙湾区郑家园妈妈酒文化博物馆
3.鹿城区驿头程让平祖居纪念馆
4.平阳县黄汤制作技艺体验馆
5.瑞安市陶山瓯窑青瓷博物馆
6.泰顺县三魁镇卢梨老东家党群工作主题馆
7.永嘉县瓯忆文化博物馆
8.瓯海区泽雅传统生态造纸专题展示馆
第一批温州市乡村博物馆
认定名单
1.鹿城区驿头程让平祖居纪念馆
2.鹿城区西坑革命纪念馆
3.龙湾区郑家园妈妈酒文化博物馆
4.瓯海区泽雅传统生态造纸专题展示馆
5.瑞安市陶山瓯窑青瓷博物馆
6.永嘉县瓯忆文化博物馆
7.永嘉老酒汗文化博物馆
8.永嘉县芙蓉瓯瓷博物馆
9.永嘉县芙蓉摄影器材博物馆
10.永嘉县芙蓉民俗博物馆
11.文成县铜铃山镇浙南民俗博物馆
12.平阳县黄汤制作技艺体验馆
13.泰顺县三魁镇卢梨老东家党群工作主题馆
14.泰顺县龟湖铭粹石文化博物馆
15.苍南县金乡博物馆
16.苍南县矾山矾都矿石馆
17.苍南县宜山针纺织博物馆
▲温州举办“乡村博物馆发展的多元化”主题研讨会
▲省文物局杨建武局长考察温州永嘉乡村博物馆
▲省文物局曹鸿副局长来温验收乡村博物馆
▲瑞安陶山瓯窑青瓷博物馆
▲苍南金乡博物馆
▲温州市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推进会
◎ 林献雄 胡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