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乡村博物馆
![]() |
![]() |
也谈乡村博物馆
◎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处长 胡念望
一、个人对乡村博物馆一点理解
乡村博物馆是今年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也是今年温州民间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前期调查摸底、创建指导与改造提升的基础上,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先后组织专家组赴实地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先后命名了17家市级首批乡村博物馆,其中8家受到省级命名。按照省局专家组的话说,认为温州乡村博物馆领导重视,起点较高,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可以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博物馆建设提供示范与样板。
乡村博物馆相对于城区博物馆而言,首先是地点在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的重要平台,文旅融合、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留住乡愁、抒发乡情的重要依托,以当地民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保护和传承人类多元文化和多彩环境是乡村博物馆的基本特性,彰显乡村文化的多样性、体验性、乡土化、个性化是乡村博物馆的起点与归宿。因此,乡村博物馆更加注重地方特色与行业特点,不仅具有可观赏性,更要具有可体验性,增强乡村博物馆的造血功能与生存能力;乡村博物馆既要有说头与看头,也要玩头与花头,既要循序一般博物馆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要求,也要以旅游的思维更新理念、活化利用、活态展示,结合时尚打卡热点来推进。
相比国有综合博物馆与规范民非博物馆,乡村博物馆的空间有限(100平米)、藏品有限(50件器物),如何提高场馆的利用率,挖掘更多乡村博物馆内在的信息与价值,并结合市场受众的需求加以更广泛的应用,将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悦读、研学教育融入体验、互动、消费等功能,不求全求大,而求特求精。有句话叫“为今天收藏昨天,为明天收藏今天”,透过器物的展示、故事的传播、业态的体验来普及乡土文化、传递审美情趣、增强乡风乡韵、增添乡愁乡味。
二、温州乡村博物馆的具体实践
发展乡村博物馆需要强化文旅融合、产业联动、服务民生、彰显个性、突出特色。融合发展是乡村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动力,让收藏在场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推出手工课堂、模拟考古、拓展研发、展览展示等功能,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等跨界融合,实现博物馆与产业经济、游客需求相融合。乡村博物馆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展馆的概念,而需要结合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产业发展与文物活动的要求,结合消费市场、体验互动、客源消费与服务配套的要求,将乡村博物馆作为能够彰显乡风文明、乡愁乡韵,带动乡村产业兴旺、百姓致富的重要载体与抓手。因此,温州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充分彰显各地的区域特色、行业特征,尽量做到门类丰富、主题多元,突出乡村博物馆特色,形成产业发展类、民间收藏类、红色专题类、名人故居类、乡情民俗类、非遗主题类等不同主题的乡村博物馆。温州在建的48家省级民生实事项目乡村博物馆、60家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乡村博物馆可谓品类多样、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乡村博物馆的集聚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避免乡村博物馆的资源独活、业态孤立的情况,形成了永嘉芙蓉古村、枫林千年古镇、瓯窑特色小镇、龙湾窑溪钟秀园、瓯海泽雅4A级旅游景区、瑞安玉海文化街区、苍南矾山风情小镇、泰顺龟湖4A级景区镇等乡村博物馆集群。具体做到以下三方面的结合:
(一)乡村博物馆建设要与A级旅游景区发展提升结合。在景区内部或者周边,结合景区特色,建设乡村博物馆。进行有针对性的“插花”布点,规划建设一批民办博物馆,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旅游目的地,串“珠”成“链”,形成若干条以博物馆体验休闲、研学旅行为主题的黄金旅游线路。
(二)乡村博物馆要与文保单位活化利用结合。将乡村博物馆与活化利用地处乡村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革命旧址结合,如苍南金乡博物馆利用文物建筑陈列布展、泰顺龟湖茶坪村乡村博物馆、鹿城西坑革命历史纪念馆,永嘉芙蓉古村、枫林古镇系列乡村博物馆群利用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与适度利用结合,使乡村博物馆成为带有浓郁古色的旅游吸引物。
(三)乡村博物馆要与未来乡村、市场需求结合。乡村博物馆是维系乡村乡愁记忆、传承乡土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绝佳路径,将乡村博物馆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体系,与未来乡村发展结合,体验浓郁田园乡情。将乡村博物馆与消费体验结合,如永嘉老酒汗、永嘉瓯忆、龙湾时光印记、平阳黄隆泰、泰顺龟湖铭粹石雕馆等。
在发展乡村博物馆过程中,强化政策支撑、要素支撑与技术支撑,多次会同市财政局开展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以市府办名义出台了《关于建设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实施意见》,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制了《关于扶持民办博物馆之城资金扶持管理办法》,明确将乡村博物馆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与民办博物馆之城奖励性补助政策体系,在乡村博物馆的展陈布展、环境提升与运营管理方面予以技术扶持,形成过国有馆结对民办馆、综合馆带动专题馆、城区馆扶持乡村馆的良好氛围。
三、对乡村博物馆规范提升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业务指导与规范提升。加强对温州市各地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温州民办博物馆建设工作专班的作用,指导各地建立相应工作专班,实施挂钩帮扶,建立博物馆咨询专家库,加强场馆建设、基本展陈、文创研发、人员培训、营销推广、数字展陈等方面培训帮扶,同时注重乡村博物馆数字化提升,定期通报晾晒,创成一批精品化、特色化的乡村博物馆。
(二)强化政策扶持与服务配套。结合市里出台的民办博物馆之城建设实施方案与扶持补助办法,争取各县(市、区)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与奖励机制,落实相应工作经费,争取相应条线如乡村振兴、A级旅游区创建、产业发展等相应经费支持。
(三)加强宣传推广与互动交流。提炼乡村博物馆建设经验、亮点、特色。通过学习交流会、现场会等方式开展经验交流,丰富乡村博物馆建设内涵,加强乡村博物馆的宣传,增强乡村博物的影响力、知名度与参与度,形成全社会支持乡村博物馆、参与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统筹面上推进与彰显个性特点。进一步统筹谋划,立足今年,着眼明年,完善督查考核,通过项目化、清单化、时序化推进,引导乡村博物馆在具备博物馆共性的基础上,强化个性化指导发展,彰显乡地域特色与行业特点。建筑设计要既能触摸历史,又兼具美学韵味,探索适合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市场化运营机制。
▲郑家园妈妈酒文化博物馆
▲金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