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旅甬凉

凉山州盐源盆地人类活动历史上溯至距今5000年前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将聚焦四川凉山州盐源青铜文明

  凉山州盐源盆地人类活动历史上溯至距今5000年前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将聚焦四川凉山州盐源青铜文明

  ◎ 记  者 陈 冲

  ◎ 通讯员 刘 芮 马 蕾 冯 瑄 王 倩

  继苹果、泸沽湖后,宁波人有望在四川凉山盐源享受一场青铜“盛宴”。6月12日,四川凉山州政府召开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宣布6月18日至19日,将向全国发布盐源老龙头墓葬考古挖掘的重大发现,同时将召开以“探秘定笮古文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据介绍,皈家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现,将四川凉山州盐源盆地人类活动历史上溯至5000年前。老龙头墓葬群的考古发现,将盐源地区青铜时代延伸至商代晚期,被考古学界誉为四川地区又一“青铜王国”。

  两地或成立东西部协作文化遗产发掘保护项目

  “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将于6月18日-6月19日在盐源县举行。届时,四川省文物局将发布近年来在盐源老龙头墓葬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国内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将进行主题发言。

  盐源县位于凉山州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置定笮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地理节点,也是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挂职干部,盐源县委常委、副县长朱叶锋表示,近年来,境内皈家堡遗址、老龙头墓葬群和旱船遗址等考古发掘,相继出土石器、铜器、陶器、铁器、金器等文物上万件,特别是出土大量造型独特的青铜器,见证了盐源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

  为了更好地挖掘青铜文化,讲好“盐源故事”,记者了解到,在凉山、盐源两地政府的谋划下,经过大半年时间,一场有关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筹备完成。届时,来自国内和国际的70余名专家学者,将以线上视频或现场互动的形式,进行学术讨论,并形成《盐源共识》。

  “这个论坛,也将拉开两地东西部文化协作的序幕。”朱叶锋说,眼下,围绕盐源县旱船遗址,将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宁波市文广旅游局对接,或成立东西部协作文化遗产发掘保护项目,对该遗址进行发掘,目前这个项目正在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发掘证书。旱船遗址也是全国罕见且保存完整的军事要塞遗址。宁波水下考古走在全国前列,相信下一步宁波与凉山两地关于文化考古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碰撞和交流。

  青铜“树枝形器”和三星堆神树崇拜宗教信仰相关

  盐源青铜文化是一支独具地域特征的青铜文化,同时也是一支具有多元文化因素的复合型青铜文化,人群移动和文化互动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盐源老龙头墓葬群的发掘呈现了盐源青铜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征。

  凉山州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黄云松说,它既有来自西北地区寺洼、西戎文化因素,也受到欧亚草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有滇、滇西以及东南亚、南亚青铜文化的影子,为历史上的盐源作为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理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以三轮铜马车、蛇蛙铜俎、三女背水杖首等为代表的珍贵文物,见证了盐源地区五千年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同律度量衡”诏书铭文青铜衡杆的出土,是王莽时期中央政府对川西南及滇西地区实现有效控制的重要实物证据,是西南少数民族早期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见证。

  黄云松认为,盐源青铜文化与三星堆也有相似之处,出土的枝形器和三星堆神树崇拜宗教信仰可能相关,且两者都曾出土过“杖”这一象征着权利的重器。盐源出土了数件铜杖和数量较多的铜杖首,有一件九节鱼纹鸡首铜杖,由九节直径相同的圆管组成,管与管之间用木棍相连接。杖首一节顶端为一圆盘,圆盘上立一巨喙高冠翘尾的雄鸡,杖身满饰阴刻的小鱼纹,也非常别致。

  黄云松介绍到,盐源老龙头墓葬群的发掘凸显了盐源青铜文明的独树一帜。一是大量的墓葬盛行巨石覆盖墓圹和盛行众马头蹄葬,并随葬有丰富的青铜马具,不仅是西南地区青铜时代广泛随葬马和马具的典型代表,更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区域特质,不排除其习俗与文献记载中的笮人有着密切的文化关联。二是大量铸匠墓为川西南地区青铜时代冶铸技术的盛行提供了重要实证。三是大量造型特殊、主题多元的青铜“树枝形器”是盐源青铜独有的文化符号。四是盐源老龙头墓葬群是目前西南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青铜时代墓葬群,完整构建了盐源盆地青铜时代商代晚期至西汉年代框架,为川西南乃至滇西地区青铜文化谱系的研究提供了“年代标尺”。

  欲将盐源打造成为中国独具人文魅力的青铜文化之都

  此前,有学者提出盐源是“古笮人”生活的区域,本次考古发掘相关出土文物,是否和“古笮人”有联系?研讨会是否会涉及民族学、历史学领域?

  凉山州博物馆副研究员胡婷婷说,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众多人物形象,为探索揭秘老龙头墓葬群青铜文化主人的面貌提供了实物证据,对研究“古笮人”生产生活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联系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本次研讨会涉及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是一项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的重大研讨活动。学术研讨会将运用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献记载,探究解密古定笮历史文脉和润盐古道发展历程,全面还原“青铜文化、笮文化、盐文化”线索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历史场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基因。届时将邀请各领域专家进行相关问题论证,必将促进盐源考古、历史、民族等领域研究的深化。

  “此次以老龙头墓葬群为代表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厘清盐源历史文化脉络,拓展盐源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盐源县的文化含金量。”盐源县委副书记安图表示,研讨会为下一步打造盐源青铜艺术博物馆和凉山州博物馆群落提供硬核的学术支撑和权威的学术论证。特别是在盐源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全力彰显青铜文化元素,对出土的三轮铜马车、蛇蛙同俎、三女背水杖首等精品青铜文物进行复原、放大,在城市的重要广场、主入口、特色公共空间等地方以雕塑等形式进行展现,打造一批标志性节点构筑物;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青铜文化主题公园”;努力将盐源打造成为中国独具人文魅力的青铜文化之都,让盐源成为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彻底改变盐源文旅IP单一、业态缺乏的短板,助推盐源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大香格里拉特色文旅经济带的深入推进,并依托泸沽湖、公母山、青铜、苹果等丰富的资源禀赋,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盐源必将迎来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届时,主办方将在盐源县柏林湖苹果庄园举行盛大的开幕仪式,上演精彩的民族服饰表演,并进行揭牌仪式。四川省文物局将发布近年来在盐源地区老龙头墓地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孙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等专家学者,将进行主题发言,并围绕盐源文物考古、民族历史文化、文旅融合等课题进行分组学术讨论。

  凉山州委常委、盐源县委书记、凉山州国资委党委书记尹江涛说,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盐源地区文旅融合发展,需要讲好“盐源故事”。通过与千百年来遗存下来的青铜文物“对话”,探究解密“古定笮”波诡云谲的历史演绎和润盐古道沧海桑田的风雨历程,全面还原“盐文明、笮文明、青铜文明”线索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历史场景,将使我们在触摸历史脉搏、感知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觉上更加从容自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可谓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铜矛、铜钺、铜斧(年代:战国至西汉)

  铜鼓(年代:战国至西汉)

  蛇蛙铜俎(年代:战国至西汉)

  枝形饰片(年代:战国至西汉)


江南游报 文旅甬凉 00007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将聚焦四川凉山州盐源青铜文明
2022-06-16 江南游报2022-06-1600006;江南游报2022-06-1600007;江南游报2022-06-1600009;江南游报2022-06-1600008;江南游报2022-06-1600017;江南游报2022-06-1600018;江南游报2022-06-1600013;江南游报2022-06-1600014;江南游报2022-06-1600010;江南游报2022-06-1600011;江南游报2022-06-1600012;江南游报2022-06-1600015;江南游报2022-06-1600016 2 2022年06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