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会客厅:熏风暖雨正逢时
![]() |
![]() |
![]() |
![]() |
![]() |
人的一生是否成功,该有什么去判断呢?我想当一个人蓦然回首时,他对于生命的认知,是衡量的一个标准。
很喜欢苏轼的《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一路,成长不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回归天地的自然。
再看钱法成老先生90周岁书法展:薰风暖雨正逢时,便有了蓦然回首笑看人生的意味。
江南会客厅:熏风暖雨正逢时
◆主持人:王珏
与钱法成老先生的采访,原定为一个小时,结果一聊半天就过去了,91年的时光浓缩在晌午的时光中,显得有些斑驳又有一些纷呈。
这次的采访缘起于钱老的90周岁书法展,所以我们的交谈也从书法开始,钱老的思绪一下就飘到了30年代。是的,书写是最初的启蒙,这种启蒙奠定了人生之笔的“章法”。
“我书法写了80多年,剧本写了60多年。”钱老说。无论是书法还是剧本,它本身与生活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在这个九十一周年的书法展,我们除了可以看到书法本身,还可以看到一位老人一生的印记。
回忆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随着时间远去,留在记忆里的往往会呈现出当下不曾感受到的美好。从年幼的学习,到年少的立志,到成年的拼搏,钱老说的云淡风轻,仿佛在旁观别人的人生。在这个故事里,有在私塾授课的外公、有城里的汪半城、有邻居家拉二胡的瞎子、有酱油店的小孩……这些人穿插在生活里,推动着他走向自己的人生。
人生里有着很多的事与愿违,很多的插肩而过,而当回头再看的时候,一切却都是最好的安排。错过了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招生的钱老,到了萧山湘湖师范,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他迅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那时候,只要杭州有展览,我就买船票到三廊庙码头去从城里看展。这让我增加了很多见识。”钱老回忆。参加工作之后,住在城里,晚上总是喜欢去听戏……在生活里,所有的遇见总会沉淀在生命里,这些小小的事情,逐渐让生命变得丰厚。
所以,当钱老开始写剧本,也是一种水到渠成。“当一个人埋头写字,他也可以把字写的很好,但是会少了一些神韵。就像一个人如果不深入生活,他就不能写出感人的剧本一样。”写剧本与书法创作,对于钱老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与生活相互交融,逐渐汇入到作品里,成为一种人生的印记。二十四岁带队昆曲《十五贯》进京献演,先后创作了《胭脂》《于谦》等十几个脍炙人口的剧本。他还擅长诗歌创作,诗风清新,感情真挚,其自作诗主要分两部分,一是与戏剧界的名家唱和,如《为俞振飞九十大寿而作》等,表现与梨园精英及我省老一辈剧作家的情意;二是游历即兴之作。这些自作诗便成了钱法成书法创作的文本,彰显出文人意趣。
钱老说对于书法创作的态度,他一直是后古不薄今。书法是几千年的传承,从笔法、字法到章法,都融汇着东方的传统哲学思想,写书法,不仅仅是写字的“形”,更是写字的“神”。“现在有很多创作型的书法,我也不排斥,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在发展的,这种发展源于根,也发展于各种尝试。可以从其背后的思考,去批判的学习好的想法。”
除了从书法本身去研究书法,更应该从心性去沉淀书法。钱老的字吸引了很多人来求墨宝,“有一些农民朋友会拿一些农产品来换,我就很高兴。有朋友和我说,这样太不值钱了,但是我就很高兴,农产品也好,书法作品也好,不都是耕耘的果实吗?”字的表达,是心性的表达,是人生的表达。
在这次的91周年书法作品展上,甄选出钱老这些年来各类作品90余件100多幅作品,全面展现了其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和造诣。钱法成先生书法源自二王,又吸收李邕、张瑞图、黄道周笔意,中锋为主,方圆兼备,欹侧迎让,秀逸豪放中带着筋倔生辣。重笔法亦重章法,尤喜大幅书法作品创作。其中,还有很多作品是自作诗的创作,既有师承却无拘束,既循传统却不泥古,既体现传统书法之美,又体现内容之新颖。
走过展厅,像穿过长长的时光隧道,回首人的一生,熏风暖雨正逢时。这是对于走过的时代的描述,也是对于当下的感慨,更是对于未来的展望。这是一首时代之歌,也是一幅人生的作品。笔法、字法、章法、文法,说的又何尝只是书法呢?
◆嘉宾:钱法成
1932年出生于浙江嵊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浙江省书法研究会会长、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副理事长、浙江省艺术研究院艺林书画院院长、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杭州市钱镠研究会会长等。
曾任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兼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政协常委兼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
钱法成先生钻研书法和从事文艺创作数十年基本功扎实,他的字遒劲秀逸气势磅礴。其书曾作为国礼赠送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
钱法成为推动全省书法事业发展,曾发起并主持浙江省首届书法艺术节,还推动各地市县文化馆配备书法专职干部。
出版有《钱法成书法集》和《不晚斋诗稿》。
▲海内天涯联
137cm×34cm×2
▲自作诗《庆党百岁华诞兼忆入党》179cm×9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