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艺术之旅

文章导航

构成之美

  构成之美

  中国画美育专栏(二十六)

  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

  中国画画面所传达出来的装饰性美感,成为平面构成和中国画之间的契合之处。很多画家将构成之美,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进行借鉴和思考。进行充满个性化和时代感的艺术尝试。画家们在推进中国画发展,和构建现代中国美术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美学,及传统艺术中的构成元素,创作实践和展现形成中国画的现代构成之美,跟随时代从而符合当代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构成之美的外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见,只要我们有所概念和稍加注意。

  重复和近似是构成之美的重要的表达形式。绘画语言的重复就是某个绘画语言或符号的重一描绘,能给画面带来整体统一的美感,产生强烈的韵律节奏美和丰富的层次美。也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浑厚悠远的审美意境。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达的方式符号,是每位画家的追求和形成风格的目标。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画家在大自然的写生和观察中概括提炼。也是画家思想和精神表达的精华。如八大山人的鸟鱼等白眼符号,是他作为明代皇家遗族,对清政府的藐视。很多画家终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的符号。构成美学就是在平面宣纸上进行空间的分割和延伸。线条是中国画空间分割的主要造型手段。线条本身就是具有美感的,在线条的组合下的构成符号又会产生另外的美感。中国画构成美学与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是外在的形式美装饰美,也是内在的人文美和意境美。

  中国画构成美学在千年前的中国画里面就可以找到。如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不难发现,画作上的树木,是用一样的绘画符号叠加组合起来,富有旋律和美感。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在发掘的魏晋六朝的砖刻画上,也是同样风格的树木花鸟。高古稚拙,充满构成美感。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花鸟画,也是传承了古意的,极具夸张和装饰的味道。如果我们在民间的地毯图案、蜡染印花布、建筑装饰上找寻构成元素,都会发现很多构成美感的符号和作品。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的思想非常开放和活跃,平面构成美学发展很快,成为了许多画家研究和创作的方向。他们吸收西方的一些绘画艺术手法,突破中国画的固有模式,拓展中国画审美的领域,成为新时期中国画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很多画家在构成美学的田地里收获了一些不小的成果。


江南游报 艺术之旅 00014 构成之美 2022-07-14 江南游报2022-07-1400006;江南游报2022-07-1400007;江南游报2022-07-1400008;江南游报2022-07-1400009 2 2022年07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