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交流

文章导航

  除了旅游,我们还能关注点什么

  近几年来,在国内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涌现了大批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与此同时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康养项目遍地开花,但噱头却越来越多,砸钱的速度和数量也是史无前例,动辄几个亿、十几亿的投入,然而从规划文本的新鲜出炉到大张旗鼓的项目落地,许多网红景点却变成了门可罗雀。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初衷出现了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趋势下,美丽乡村、共同富裕是大势所趋、焦点所在,但具体到文农旅项目,从规划到落地,仍存在较多的虚无主义、形式主义和无谓的“高大上”,既没有从当地民情民意、自然条件出发,也没有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更缺乏接地气、具有实践经验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而那些“庭院深深”的办公室白领们,“挥斥方遒”出炉的规划设计文本,动辄几十万,甚至有些上亿级别的项目,整个设计费便达数百万元,费用怎么高就怎么设计,如此这般,项目如同婴儿一般,刚刚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另一方面,政策性导向既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更是项目最终失败的导火索。唯政策扶持却不投入,哪一项补贴多就搞哪一个,其他配套只要糊弄过关就行,这就意味着,有好的政策,整个项目实施就轻装上阵,但仅仅是为了政策导向,那终究逃不过“偃旗息鼓”的命运。

  其实,这几年疫情下的传统旅游,为何如此被动?和一些伪劣乡村景区不无关系,乡村景区的吸引核不足,难以让客人住下来,旅行社的运营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我们旅游人最愿意看到的是美丽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现代乡村,是具有风光秀丽、活力无限、可持续发展的景区村,而绝不是依葫芦画瓤,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的难以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追根溯源,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正因为许多农文旅融合项目,尤其是与乡村旅游相关带动项目,在项目论证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中,从头到尾并没有完全听取行业内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大量的“短平快”和“短视”行为,太多的急功近利,加上GPT导向、招商引资的指标倒逼,最终演变成大干快干后一泻千里的惨淡。

  业内关注的后疫情时代即将来临,无论从乡村振兴还是共同富裕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必将成为国内旅游的主战场,历史的车轮不会后退,真诚希望乡村旅游的关联项目,政府决策部门,不仅仅要采纳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更应该听取乡村旅游的引路人——旅行社业内人士的看法,因为从事旅游的人更清楚乡村旅游需要什么,需要提升什么、需要补充什么,而不是满世界的填充,一味的高大上,最终导致与乡村旅游实践的严重脱节。

  要绣好乡村旅游这朵“花”,要因地制宜的找好找准“料子”,无论你的乡村旅游禀赋如何,只要找到合适的绣花人,乡村振兴的大潮,必将引发乡村旅游的“满船星辉”,从现在开始,必须披星戴月,机会永远留给与昼夜兼程的赶路人。

  (通讯员 汤佳怡 供稿 衢州市旅行社协会)


江南游报 交流 00007 2022-08-04 江南游报2022-08-0400006;江南游报2022-08-0400008;江南游报2022-08-0400007 2 2022年08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