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旅观察

“农民丰收节”远不止是个节日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办好今年丰收节,推动丰收节化风成俗,营造城乡共庆丰收、共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那么,在新时代下,丰收节我们“收获”的是什么?

  “农民丰收节”远不止是个节日

  ◎ 记者 王 珏

  现在,我们说到农村的时候,一般都会想到诗和远方。那么,是什么架构了诗和远方的内容,是土地还是土地上的生活?

  新时代,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农耕文明也在科技以及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不断深化和拓展。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国乡村农耕文明的发展呈现出由内生性向开放性、由生活化向市场化、由权威性向平等化、由神秘性向娱乐化的逻辑转型。

  “农民丰收节”作为新时代助力农村发展的节日,应该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是诗和远方的内容再丰富。让农耕文明以及背后的自然关系法则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走进生活。

  传统的农耕文明都有些什么内容?这两年流行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农民安排农业生产生活的依据。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休息,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基本过程落进日常的生活之中。当然,还有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便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法则指引下,“顺天时、量地利、应人和”成了人们万事行为的准则等。“农民丰收节”必然是对农耕文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传承。

  自“农民丰收节”开始以来,各地举行了很多“庆丰”活动。例如将会展农业与丰收节庆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农业嘉年华活动。北京市以草莓为主题的农业嘉年华,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文艺表演、精品草莓擂台赛、摄影大赛,开展全国名、特、优产品,世界各地代表性农产品,国内知名企业产品以及北京区县特色农产品展卖活动,草莓炫舞音乐节、草莓科技展、创意农业体验活动、主题狂欢活动,将农业生产与文化、科技融为一体,达到了促进农民增收和满足市民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的双目标。58天展期共迎客110.72万人次,累计实现总收入2.47亿元。

  可见,“农民丰收节”不仅仅是农民的节日。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乡村生活体验的需求、寻找乡愁的文化诉求,都将市民与农民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方面,农民丰收节体现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农民丰收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农事体验活动,参与农民的丰收庆典,通过亲自参与劳动,体验农业劳作的乐趣和劳有所得的感悟,体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喜悦和远离都市喧嚣的、恬静自然的农村生活之美,深刻领悟乡村文化价值,唤起留住乡村、保护乡村的社会共识。

  这即是节日也是平台。城市和农村文化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融,让城市和农村以双向流动的方式实现新型的城乡关系。

  农业也不仅仅是农业。在文旅融合以来,农业就逐步以农耕文化为核心,通过旅游的形式,形成新的市场蓝海。

  农民丰收节让农户和市场更紧密的结合,将源于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的传统农耕文明转变为具有独特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也是文旅融合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之一。

  同时,随着信息化发展,“农民丰收节”除了现场展示、销售各地农产品,还可以结合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农产品销售渠道,真正缩短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供应链条。

  所以,“农民丰收节”是城乡互动的平台,是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互动的平台。它让诗和远方更加的丰富,让具象的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于此同时,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农耕文明形成生态文明,让诗和远方走的更远。

  只有明白为什么启程,才不会迷失方向,这也是文旅产业在策划以及融入“农民丰收节”时应该思考的方向。


江南游报 文旅观察 00005 “农民丰收节”远不止是个节日 2022-08-25 江南游报2022-08-2500006;江南游报2022-08-2500007;江南游报2022-08-2500008;江南游报2022-08-2500010;江南游报2022-08-2500011;江南游报2022-08-2500009;江南游报2022-08-2500013;江南游报2022-08-2500012 2 2022年08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