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地自偏,他们把故乡当他乡
![]() |
![]() |
![]() |
![]() |
![]() |
心远地自偏,他们把故乡当他乡
◎ 记者 刘 青 图片 受访者提供
塞尚、卡夫卡等许多名人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故乡,却得到源源不断的灵感。当现下的特殊情况总是限制住人们的脚步时,许多人不得不放弃远行、玩在当地,以旅行者的眼光重新审视家乡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魅力。本期,我们邀请文化、美食、摄影领域的达人,一起聊聊玩在当地那些事。
Q:可能是因为没法远行,许多人开始了周边游甚至市内游,为什么我们所在的城市或者说家乡,容易成为旅行盲点?
◆夏凡:旅行是一个让自己愉悦的过程,美景、美食、独特的体验……陌生环境里,这种新奇感会更强烈。而且旅行在外,人整个状态都不同了,背着包、带着相机游走,是跳出生活圈的轻松心情。相比,在家乡更熟悉、更日常,这种兴奋感会淡化。
◆范琛:在外旅行,有时就像遇见一个平行宇宙中的自己,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可以去选择自己呈现的身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在家乡时,比较容易被习惯的生活圈和生活方式限制,少了一些“陌生”感。
◆青禾:一切都太熟悉了。有句话不是说:“旅行是离开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走走。”我觉得人都有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
Q:用看世界的方式去看身边,心态会变化吗?
◆夏凡:过去,一年中我可能去五六个城市,出一两次国,它们共同充实了我的“旅行满足感”。疫情后,当横向的出行范围变小了,想维持住这种满足,纵向的深度就会加大了,更注重深度体验了。
◆范琛:以前出去玩,一个地方至多停2~3天,和很多旅行者一样,会先去体验标志性的景点。但在自己城市,很多景点已了然于心,可以去探索更多面。比如离开固定的路线去走一条新路,离开常去的街区、常去的那类馆子,去尝试新地方……随着边界一点点推远,会生出新的好奇。以前没有留意的小店,不知道的地方都浮现出来,蛮有意思的。
◆青禾:我感觉自己更敏锐了,杭州的春天、夏天、下雨天都会被察觉,空气里飘起桂香,就知道秋天来了。我家附近有处水面,过去没觉得它哪里吸引我,但偶然有天在那看到漂亮的日落,像是我记忆里从没有过的。我会更抱着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
Q:深玩时,大家在自己的城市什么有趣的体验?
◆夏凡:北京是中国最后三朝、跨越千年的帝都。这里有很多皇家建筑,都有历史的背景。比如太庙是皇帝的祖庙,这在外地是不允许建造的,是皇城专属;比如我们逛的中山公园,在明清两朝叫社稷坛,非常神圣,就建在紫禁城边。穿越建筑本身,透过历史的角色去看城市,就很有意思。延伸到生活区,我常常去逛胡同,有时专门去关注一样,比如悬挂物,胡同里有晾晒衣被的、有悬挂鸟笼的、有时像南方那样吊着腊肉……很有生活滋味。
◆范琛:人们说“食在广州”,我常去挖掘老城的小店。比如我去过一家做椒盐九肚鱼的店,口感很嫩,店家炸功了得,但店面小小破破的,餐桌就摆在过道上。还有家海鲜烧烤大排档,它的厨师是以前广州香格里拉的行政副总厨,环境是接地气的小馆,但服务员会专业地为你介绍每道菜适合的吃法、搭配的酱汁……广州的市井气息很浓,我觉得才会生出这种形态,哪怕是小馆子,老板对菜很有自己的讲究,带着一种奇妙的违和感。
◆青禾:我会尝试发现小众的角度。比如平日里大家游断桥,大多是平视,但登上旁边的宝石山就是另一番景象:碧湖绿树,悠悠的船,眼前是一幅如画的大场景。夏天傍晚,这里的晚霞很壮观,称为“宝石流霞”。毛家埠、浴鹄湾、乌龟潭……很多景致我都反复前往,静静欣赏是完全不同的心境。
Q:这时的近水楼台,有哪些优势?
◆夏凡:你会看到它不同时间的模样。比如大家游故宫,很少去看它的夜景。周一到周四这里是不亮灯的,你会感到一个庞然大物森严地屹立眼前,十分震撼;但周末亮灯时,角楼映在护城河里,又很梦幻。由于时间充裕,也会更关注细节。比如有时我专门去搜罗宫墙上的透气孔,它的图案有花的、草的、小狗的、小马的……是小小的趣味。在隆宗门附近有面墙,上面有块砖竟然是圆明园制的,有款有字记录着,两个伟大的建筑在一块砖上产生了交集,也很奇妙。有时,我会去观察环境,故宫附近有跑步的、遛弯儿的、写生的,在100年前,红墙琉璃瓦下可不会有老百姓休闲,这种反差也让我产生新思绪,有新的收获。
◆范琛:我觉得人脉也是优势。我们这里有家德厨,很有名,他的大厨是南粤点心天王的关门弟子。但这家店是熟客引荐制,如果不是在本地,我也很难有机会体验到。像刚刚提到的烧烤排档,我光顾了几年,对它十分熟悉,后来老板想尝试做主厨套餐时,我是第一个试吃的人。你可以持续关注、甚至参与到一个变化里,也是种惊喜。
◆青禾:便捷性也很重要。我在杭州拍过44次日落,记录了40几个地方的景色,比如哪里最近很美或有新变化,马上就可以出发。而且你可以一去再去,比如,本地人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雾西湖,雾西湖不如雪西湖”,天气让它的颜值天差地别,你可以欣赏它的许多面。
Q:探索家乡之后,是否影响了大家的一些旅行观?
◆夏凡:是的,我会享受慢下来。去年去新疆旅行时,原本计划在喀什待3天,再去看胡杨林和天山。但在老城漫步时,所有的街区我都想走一遍,欣赏那些异域风情的建筑、小街巷、小商店,遇到小孩和老人为他们拍照,有点恋恋不舍的,最后在喀什待了7天,哈哈。慢慢去感受,也被“移植”到了我的其他旅行中。
◆范琛:我再旅行时,打卡景点的时间会少一些。我常去日本,之前也像游客比较多去大阪、京都、东京,但日本有47个都道府县,每处都有自己的乡土料理。可以去有名的酒造体验酿酒,去小居酒屋品尝特色,相比此前,更少执着于去昂贵、最有名气的店,这种个性体验也很有趣。
◆青禾:我会停留更久,比如半个月到一个月。提前会做攻略,看看哪些是我想去挖掘的地方,不一定特别火,但很契合自己的兴趣。会去尝试发现不同的美。
Q:如果想开启这种探索,可以从哪着手?
◆夏凡:文化类探索,大家可以先去看看城市的规划馆。了解一下城市的布局,它是怎样发展变迁而来。这些概况就像心里的坐标系,当你再去探访一个具体的点,就知道它在脉络中的位置。玩的话,可以从最有名的地方开始,精华比较容易引起兴趣,再慢慢扩展。可以提前读些材料,有了知识储备,体验也会更好。
◆范琛:多实践。美食是各有各的口味,多去吃不一样的店,才会对自己的喜好有判断。比如最初吃日料时,我会翻看餐厅指南、看评分、去大家推荐的店;慢慢想了解更深,我就把食材单词一个个背下来,有机会就和主厨交流请教。再后面,还可以读食物历史、食材相关的书。找到你的兴趣点、再去挖掘,体验的完整性会越来越高。
◆青禾:开始时可以设立主题。比如我喜欢骑行,就去搜适合骑行的路线,挑选想看的风景,预计花多少天,这样你的目标性就很强。既做了喜欢的事,也串起美丽的风景,很适合城市探索。
【达人聊身边】
◆夏凡聊北京:我推荐大家骑车或步行逛北京,坐车时我们看到城市宏观的一面,慢逛可以见到它生活的一面。小巷里微风鸟鸣,墙边伸出槐树枝丫,老太太们在聊天……这种置身其中,是当地人的视角。推荐大栅栏及往西有许多胡同,当年徽班进京,第一批京剧人就生活在此;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大观楼,也在这里。街巷里有名人故居、老剧院、戏楼,北京的老字号全聚德、都一处……铁树斜街、杨梅竹斜街和附近成片的胡同,生动鲜活。
◆范琛聊广州:广州西边是老城,历史人文古迹多;中部是改革开放后的街区,有上世纪80~90年代的酒楼、宾馆和政府办公楼等;继续向东是最繁华时髦的CBD。自西向东,城区逐渐年轻,是探索广州有趣的时间线。推荐银灯食府:是开在文化公园里的老茶楼。附近是旧旧的街区,是本地人偏爱的出品稳定、样式多、实惠的店,排队的都是老街坊。店里的老广,一清早来看报、聊天、饮茶,早茶、下午茶到夜茶都有,是悠闲的生活气息。
◆青禾聊杭州:杭州是季节美很强的地方,春天看樱花、郁金香、绣球花……夏日满是绿意,到云栖竹径追赶萤火虫,到莲市买莲蓬;秋天伴着满觉陇的桂花雨,吃一碗桂花栗子粥;冬季,雪西湖可遇不可求。根据季节有目的地选景,总有特别美的地方。九溪非常适合夏日来。树木葱郁、弥漫着雾气,小溪水叮叮咚咚,可穿上凉鞋踏进溪流嬉水,满眼绿林,空气清新,云栖竹径和龙井村茶田也在附近,享受夏的清凉。
▲达人:夏凡,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资深文化向导。
▲达人:范琛,美食作家,著有《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
▲达人:青禾,摄影师,曾花2年时间深度探索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