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布罗陀
四个不可错过的穿行体验
![]() |
![]() |
![]() |
![]() |
![]() |
![]() |
直布罗陀
四个不可错过的穿行体验
◎ 文/尽 小 吴 优 图/尽 小
直布罗陀,这个地名在国人的眼中并不陌生,学生时代的历史和地理课文中,早已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印迹。在地理课上,它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端地中海沿岸的一个狭长半岛上,全境面积仅为6.8平方公里,北部与西班牙接壤南部与摩洛哥隔海相望,是通往地中海的必经之地。在历史课中,它是英国从西班牙接管的军事要地,英国海外属地。而然除了这些,旅游业如今已是直布罗陀不可小觑的支柱产业。时间先回溯到1996年,新上任的直布罗陀首席部长通过扩大旅游业振兴其摇摇欲坠的经济。旅游改善计划使游客人数大大增加,到2006年,旅游业对直布罗陀经济的贡献超过其他任何部门,成为与金融服务、航运并驾齐驱的经济支柱。在疫情期间,直布罗陀较早的放开对疫情的管控,目前已经完全回复疫情前的旅游状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军事历史和自然风光交融的迷你城市,体验四种直布罗陀特有的“穿行”经历。
200年55公里,穿行隧道迷宫
从远处眺望直布罗陀,整个城市几乎被一座高达426米巨大石灰岩山完全占据,城镇住宅密集的分布在岩石与海面之间狭窄的空间里。然而,就是这座巨大的岩石,成为直布罗陀要塞的核心所在,它为防御者提供了360度的环向视野。在岩山的高处远望,无论是西班牙境内的活动,还是海峡内的舰船往来都尽收眼底。更让人惊叹的是,岩山内部是一座由连绵纵横的地道、仓库、屯兵洞构成的隧道迷宫。
早在18世纪末,英国陆军开始在岩山中挖掘第一条隧道,用于炮兵阵地与通信通道。随后的19世纪,隧道越建越长。到20世纪60年代末,直布罗陀的地下隧道长度已经达到55公里,几乎是其整个公路网长度的两倍。英国陆军元帅约翰·查普尔评价直布罗陀“可能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上最难夺取和防御工事最密集的地区”。这些隧道犹如一座山体内城市,可以安置16000人的守军,还有足够他维持16个月的食物。各种设施包括电话交换机、发电厂、水蒸馏厂、医院、面包房、弹药库和车辆维修车间等设施一应俱全。
目前,大围攻隧道(Great Siege Tunnels)部分区域自2005年开始对游客开放。走进大围攻隧道,雕像、炮台、音效,还原了18世纪英国军队的作战现场。而二战隧道,游客需要带上防护的头盔进入。隧道时而狭长时而宽广,有静态的场景的还原,也有摄影图片的展示。穿行在望不见底的幽暗长廊,让人内心充斥着强烈的情绪,这或许是对黑暗和未知的恐惧,也或许是对自然馈赠和战后和平的感激。
穿行溶洞,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
从二战隧道往南,有一个著名的圣迈克尔洞穴(St. Michael’s cave)。据说,这个洞穴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无底洞,人们猜想这大概就是连接非洲的秘密通道。甚至有传闻说非洲猕猴是通过这条地下通道来到直布罗陀的,这使圣迈克尔洞穴成为直布罗陀最著名的传说之一。洞穴是迷人的,白色、灰色和红色的钟乳石柱闪闪发光。在直布罗陀旅游局的官网中将它描述为“像一座有讲坛、圣坛和管风琴的大教堂”。
圣迈克尔洞穴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目前均都对游客开放。在下洞穴中,游客可以进行组队式探险,使用绳索进行小型攀爬。而上圣迈克尔洞穴则布置成为可以容纳600人的音乐会、芭蕾舞和戏剧的洞穴礼堂。
穿行在溶洞中,灯光变换,钟乳石柱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画面。再往里走,可以在天然礼堂的座椅上坐下,观赏一段《觉醒》灯光秀。整个表演通过光和音乐的变换,展示了岩石融合的演变轨迹。灯光照亮了这些时间雕塑,仿佛重新唤醒了沉睡钟乳石,在光影的变幻中感受高耸的流石再次恢复生命。360度的投影和音效奇观,为每一位现场游客留下一段自然和现代科技交融的视听体验。
穿行野生猴群,是惊还是喜
直布罗陀的动植物与西班牙相似。但不同的是,直布罗陀是全欧洲唯一有野生猴子巴巴里猕猴生活的地方。就如圣迈克尔洞穴传说提到的那样,传言这些猕猴从自己的祖国摩洛哥出发,通过一条直布罗陀海峡地下隧道到达直布罗陀。
这些巴巴里猕猴在半野生的状态下生存,他们不惧怕人类,但也不接受被人类驯服。打开岩石山的地图上,你很容易就能找到猴子活动集中的区域,但要在这个区域通过将是一场挑战。在这个区域,这些猕猴会随意的坐在台阶上挡住你的去路,让你又惊又喜。如果不通过,你将会绕道远行,也失去和和猕猴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如果通过你也面临着会被袭击的意外,惊和喜哪个会先到来,谁都不知道。或许上山之前可以做点功课,学会一些防身技巧,比如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做出异样的动作。更不要做出喂食或者触摸这些违法的动作。如果实在难以把握猕猴们的情绪,官方建议,最好的策略是回避。
穿行机场跑道
合法且没病
温斯顿·丘吉尔大道是西班牙入境直布罗陀唯一道路,也是世界上唯一仅有的飞机跑道和公路交叉运行的道路。想象一下,每当有航班升降时,就像铁轨与路面交汇道路一样,道口栏杆落下禁止车辆通行,让飞机安全通过。也就是这样特殊的机场设置造就了直布罗陀独一无二的风景线。当红灯亮起,行人停步并无死角围观飞机起飞和降落。当绿灯亮起,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你可以行至跑道中间,和跑道近距离合影留念。但记住这是个活跃的跑道。即使停留拍照,也需要留意警务人员的指示,不要逗留过久。毕竟,下一趟飞机或许马上登场。
其实,机场所在的土地原本是直布罗陀的赛马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兴建为机场,1939年投入营运,起初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紧急航空基地。后来跑道通过填海的方式进行延长。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军用和民用一体的机场。同时让人惊叹的是,直布罗陀机场的跑道仅长1828米,大型的客机根本无法在此安全起降。因此,机场的航班多为小型窄体客机,并且飞机操控员也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
隧道迷宫、天然溶洞、野生猴群、机场跑道,四个不可错过的穿行体验,仅仅是了解直布罗陀的一个侧面。我想直布罗陀的旅游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多的是背后的人和历史,是他们传达着过去的信息,神秘中带着兴喜。
▲直布罗陀岩石
▲二战隧道内的医院(部分展示)
▲大围攻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