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旅浙江

主动开放 拥抱世界

台州“浙十年” 谱写民营经济新篇章

  主动开放 拥抱世界

  台州“浙十年” 谱写民营经济新篇章

  ◎ 记者 章 琳 图/文 台州市委宣传部

  点滴成江河,行远必自迩。

  回望这十年,浙江大地发生的每一项变化、前进的每一小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上下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结出的硕果。在今年推出的浙“十年”专题中,展现了浙江每个城市在发展中的美丽蝶变和累累硕果,如杭州城市智慧化建设、湖州 “逐绿前行”可持续发展模式、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岛城市等。

  本期的台州,是扛起浙江民营经济大旗、以“经济快跑”“拥湾向海”大经济开发格局展现浙江十年经济破浪之路的所在。

  十年来,台州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经受住了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大战大考,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历史性地跨过地区生产总值五千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一番;成功取得多个国家级平台创建的突破,强化了长远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进入“省域1小时”交通圈;如期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大步迈向“两个先行”新征程。

  政治铸魂  民营为本

  担政治担当释放区域活力

  台州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紧扣学思践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主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建立完善“八八战略”抓落实联席会议机制,引领全市上下坚决扛起政治担当,做到共绘蓝图接续干,交出不负嘱托的高分答卷。

  民营经济一直是台州发展的根和魂。十年来,台州旗帜鲜明地扛起“民营经济看台州”的大旗,持续深化再创新辉煌的战略目标、工作体系,推动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快速奔跑。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实施“456”先进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开展战新产业培育“千亿计划”,打造一流临港产业带,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之都,全市已形成21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了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307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外第1,上市公司从23家增至66家,境内上市公司数居全国地级市第4。

  做强科技创新这一引擎,走深走实科技新长征,努力打造全国地级市创新高地,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入围国家创新型城市名单,台州湾科创走廊纳入省级科创走廊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土壤,实施十大标志工程,“无证明城市”建设、“受办分离”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般项目审批“承诺制+标准地”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2021年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上升到全省第5。

  革故鼎新  拥湾向海

  构建开放发展的崭新格局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十年来,累计获批各类改革试点1016个,其中列入省部级以上改革试点182个、国家级试点14个。实施好数字化改革这一“牛鼻子”工程,在省定“1612”数改跑道上持续快跑,成功创成“台省心”应用品牌,“海洋云仓”“房省心”“禁毒苍穹”等一批典型应用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高位推进小微金改和民间投资两大“国字号”改革,小微金改迭代优化“一平台一基金五机制”等改革措施,创成普惠金融“台州模式”,“两有一无”低门槛信贷准入模式在全国20多个省市成功复制。杭台高铁成为全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高铁并被载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深化“三农”领域改革,“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以主动开放、拥抱世界的姿态融入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时代大潮,加快高水平建设“双循环”节点城市。2021年台州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坚持以大交通打通开放融合大通道,杭台高铁、金台铁路、沿海高速、杭绍台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增长近3倍,实现了从交通末端到区域交通枢纽的转变。

  坚持以大平台拓展开放战略版图,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台州联动创新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深入推进,“五个自由”集成改革纵深开展,正在全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区域开放体系。台州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得批复,“一港六区”能级全面跃升,港口吞吐量突破5900万吨。坚持以一体化加强跨区域协作,率先发起成立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联盟,推进沪台、甬台人才一体化发展,全面做大区域合作朋友圈。把接轨大上海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主攻方向,推进全方位、全市域接轨,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大院名校深度合作,累计新引进签约长三角地区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61个,协议投资额4510.6亿元。

  匠心打造  共建共享

  展现全域大美的城市形象

  以“国际化”视野、“大湾区”格局、“都市区”站位谋划重构城市、人口、产业布局,全面推进“二次城市化”,完成3轮市区体制机制改革,中心城市加快拉开框架、走向融合,市区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116平方公里扩大到2021年的167.3平方公里。

  开展市区“十大重点区块”建设和中心城市“五大攻坚”行动,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葭沚老街改造重塑区块价值,黄岩永宁江沿岸旧厂房改建成工业设计中心,路桥十里长街重新焕发生机,中央商务区、商贸核心区、高铁新区等形象不断丰满。推进美丽台州建设,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治水工作5次荣获“大禹鼎”,台州湾入选为全国首批3个美丽海湾推介典型案例之一,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七年位居全省前3。深入实施美丽大花园行动,建成“小康的大陈”,打造红色的岛、低碳的岛,“东海明珠”熠熠生辉;创成天台山、神仙居、台州府城3个5A级景区,数量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全市78.1%的行政村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全省领先,整体优秀率连续九年全省第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民生事业跨越式发展,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创”、平安台州“九连创”,六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江南游报 文旅浙江 00004 台州“浙十年” 谱写民营经济新篇章 2022-10-20 江南游报2022-10-2000006;江南游报2022-10-2000007;江南游报2022-10-2000009;江南游报2022-10-2000008;江南游报2022-10-2000011;江南游报2022-10-2000010;江南游报2022-10-2000012 2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