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书屋·象山之家
守护穿越时光的书香
![]() |
![]() |
![]() |
![]() |
![]() |
![]() |
![]() |
![]() |
![]() |
![]() |
南山书屋·象山之家
守护穿越时光的书香
说到南山书屋,想必许多生活在杭州的人都不陌生。开业至今,这家书好、人少、意境佳的“顶流”书店始终稳居“杭州最有格调的独立书店”榜单之列。木框窗、青面墙以及黑底白字的门头,在时代的碰撞之下,“有格调”的南山书屋穿越了时光,成为中国美院历史与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在这个橙黄橘绿的季节,我们再次出发,穿过那摇曳在苍柏翠竹间的光影里密密匝匝的阵阵甜香,去找寻一抹书香……
◎ 记者 贾 露
车行至美院北街,古木翠嶂直逼眼底,自美院象山校区3号门驶入,不足百米后便是“九樟双桥”和那栋白灰色基调的两层小楼。这里,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及其所属的南山书屋·象山之家阅读空间的所在地。20年前,中国美术学院始入象山,整葺原杭州卫校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老建筑,2002年秋,象山校区首批新生入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社委、办公室主任、南山书屋总监苏晓晗正是这批新生中的一员。转眼20年,曾经的少年们如今已步入中年。然而在他们的心底,一抹穿越时光的书香已悄然成为一道光,一道照亮每一个“美院人”心底的光。
打破边界的文化地标
——“书店之于生活该是‘调色盘’一般的存在,每一格都应有一个色彩。”
记者: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南山书屋·象山之家阅读空间是什么时候正式开启的?
苏晓晗:象山之家阅读空间于去年5月正式开启。
记者:在浙江省,像南山书屋这样由出版社直接经营的书店只此一家。在您看来,这样的模式有何独道之处?
苏晓晗:基于出版社的资源,我们会定期组织专家教授、编辑等到书屋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我们的“南山讲堂”项目便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为响应国家“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邀请文化艺术领域名家到南山书屋举行专题讲座、新书发布和学术研讨等活动,向大众推介艺术人文阅读,迄今已经举办300多场活动。同样,有了书店这个平台,出版社也能及时了解到读者的需求、反馈和建议。如此,出版社、书店和读者之间便构成了一个良性的互通关系,这样的关系,能最大化地发挥出版社和书店的业态优势。
记者:作为书屋的管理者,您会以一个怎样的发展理念打造这个空间呢?
苏晓晗: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个关键词是“平台”。南山书屋自2003年创办以来,学院的师生就多了一个交流休憩的场所,象山之家阅读空间同样延续着这个使命。一些老师还会把课堂搬到象山之家来,由于教学效果显著,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成了学院的“第二课堂”,这让我萌发了打造“平台力量”的想法。于是,我们在优化象山之家的场地布局的基础上,着力构建融媒矩阵,形成了多维度的传播格局。迄今为止,象山之家阅读空间已举办了“南山书屋·三山艺术趴”、杭州·影像志摄影展、书籍设计展:阅读的回声等多场作品汇展和艺术沙龙等活动,为青年艺术家搭建起作品赏读与推介的平台。
第二个关键词是“转化”。近年,中国美院出版社深耕主题出版成果的转化,着力将成果转化与小学思政课堂、大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今年1月,我们就携手杭州娃哈哈小学打造了红色育人生动课堂,为美育积极赋能。
第三个关键词是“担当”。作为中国美院下属的一家书店,我们理应承担起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教育,肩负起新时代美育工作的责任与使命。去年9月至10月,出版社推出了金秋阅读季主题分享活动,活动通过媒体宣传以及我们自己的新媒体矩阵直播等方式,为线上、线下读者奉上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阅读盛宴。
综上所述,平台、转化和担当这三个关键词让我们象山之家阅读空间变身成为“知识生产工坊”和“人文阅读体验场”,它们互为交融,缔造了阅读的新生态,也构成了美院独特的校园文化地标。
是质变,也是回归
——“在众多书店试图向多元化转型时,我更希望它能回归到一个纯粹的样子里。”
记者:如果说化学作用是具有创造性的强大力量,那么“美院人”这个身份之于您的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化学作用”呢?
苏晓晗:2002年,我成为象山校区的第一批新生,就读于中国美院艺术鉴藏专业,算起来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借用前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教授的话来说“这样的校园,不仅给予人一段独特的人生记忆,还通过某种园林山水般的日复一日的相照,培养了一种特殊的精神和心灵。”于我而言,美院给予了我人心的滋养,这是质的改变,我想,那挥之不去的“美院情结”该是源自质变后的“化学作用”吧。
记者:您希望象山之家成为一个怎样的阅读空间?
苏晓晗:如今,很多书店在试图多元化转型时,往往因发力过猛而丢失了最初的本意。象山之家阅读空间启用后,时常会有学生在这里捧一本书,倚靠沙发,一泡就是一整个下午;连平时鲜少遇见的教师也会时常来这里看看书,亦或点一杯咖啡,跟友人聊聊日常……这是我愿意看到的画面,这栋小楼不仅是我们当年求学时的图书馆,还兼顾着自习室和国画临摹室的功用,现在想来,这小楼跟书真的挺有缘分。与其因世俗拉扯而加以盲目地叠加,我更希望象山之家阅读空间能回归到一个纯粹的样子里,它不仅是一个看书、买书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空间,感受到一份家的归属感。
【关于南山书屋】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书屋前身为1986年创办的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服务部,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南山书屋,以经营艺术人文领域的学术图书为人所知,其中也不乏具有版本收藏价值的高端图书。南山书屋坚守人文艺术的学脉文心,打造“天堂”杭州的“灵魂加油站”。2019年,南山书屋被评为“书韵飘香·阅动浙江”最具风采校园书店。2022年,书屋荣获“第一批宋韵展示窗口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书屋·象山之家阅读空间充分利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和书店的业态优势,通过出版实践、阅读推介、学术讲座、艺术沙龙、文化集市等一系列活动,以书香文韵助力象山校园成为激荡青春、孕育思想的精神憩园。
南山书屋
鲁大东/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