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贵阳,黔中滋味儿

  贵阳,黔中滋味儿

  ◎ 王宝阳 文/图

  贵阳的味道是什么呢?是氤氲在空气中香樟花的味道、是酸与辣的激烈交锋、是徘徊在街巷中的浓烈呛香……当我从贵阳旅行回来,城市的印象似乎已经模糊,但它的味道却穿越了感官、横跨了山岳,鲜活而具象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这座泼辣热烈的西南美食重镇,带我开启了一场刺激的味觉之旅。

  7月初的贵阳雨水丰沛,进入主城区,氤氲着辛辣味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傍晚夕阳斜射中,街边火锅店已喧嚣渐起,冒着热气的红汤在人声鼎沸中激烈地翻滚,食客们夹起一片片被浓汤浸润的肉片或蔬菜,在各色辣椒酱和辣椒粉中反复打滚。

  “想吃什么?”多年未见的贵阳同学一声吆喝,还没等我回答,便补充道:“如果一点都不能吃辣,那可推荐的就很少了。”同学说,在贵阳,各种食材和火锅汤底都有说道,但贵阳味道的核心是辣椒,各种用辣椒制作的调味品才是最绝的。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在吃辣,中国“辣”道以云贵川为甚。但在贵阳人眼中,当地的辣绝不能与其他地域相提并论。

  辣椒在明朝末期传入中国,距今已历经4个多世纪,当第一株辣椒落地华夏并辗转来到贵州,便与这里的风土气候一拍即合,成为当地风味的底色。在《中国食辣史》中,不爱吃辣的广东人曹雨写道:“辣椒广泛地进入中国饮食,当始于贵州省。”在这里,辣椒第一次被摆上人们的餐桌。正因吃辣早,贵阳人对辣的理解也更深,对辣的想象力更是天马行空。辣椒在这里完成了无数变身——不同的辣椒经过各式加工,呈现出纷繁多样的风味。

  泡椒在当地也被称为鱼辣子。在贵阳人的餐桌上,和其他食材配合,成为泡椒凤爪、泡椒腰花、泡椒肉丝……其中,泡椒板筋在其中名声最为响亮,地位超然,被誉为贵阳十大名菜之一。为了吃一口正宗的味道,我们在老城区找到一家老店,这里的泡椒板筋以猪板筋为主料,刀工切至一厘米左右宽,在锅中加入宽油烧至八成热,再加入板筋滑散,板筋变白便可出锅,其后将辅料泡椒、姜丝和蒜苗白同法炒香,二次放入板筋,添加青蒜苗、适量盐、糖、味精、酱油和料酒调味后就可快速出锅。伴着一股浓烈的辣香味,红艳艳的灯笼泡椒酸辣爽口,里脊板筋滑脆鲜嫩、口感糯香。这道菜中的关键就是泡椒,色香俱佳、耐久煮、促食欲、辣度也不高,对辣耐受度不高的人们也可尝试。

  还有辣子鸡,很多人吃过重庆歌乐山辣子鸡,在堆成小山的干辣椒和花椒里,用筷子挑拣出几块脆生生的带骨鸡块。而贵阳辣子鸡则完全不同,不仅充分吸收了鸡肉的香味,还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糍粑辣椒的辣香,香得回味悠长,辣得酣畅淋漓。店老板介绍说,“贵阳辣子鸡的做法并不复杂,在油锅中把鸡块爆炒收水后,加入大量糍粑辣椒,再加入适量蒜瓣、薹块、八角、生花生和红糖等,用中火慢慢翻炒,收汁入味熟透后起锅即可。”

  贵阳辣子鸡与其他地域辣子鸡的主要区别,在于糍粑辣椒。不同类型的糍粑辣椒选材不同,其中以花溪辣椒最为香浓。花溪辣椒最大的特点并非在辣度,而是在绵长醇厚的回味之中。在糍粑辣椒的制作过程中,贵阳人将花溪辣椒用温水泡发,耐心地长时间凿打,直至辣椒外皮破裂,让果胶充分释放,互相粘连。比起机械制作的糍粑辣椒,手工制作的糍粑辣椒更地道,匠人每一下舂击动作,似乎都蕴含着一种难以言述的坚持与传承。

  在《酸食志》里,游走四方的食客要云这样描述贵州人吃酸的习惯:“中国人大都以山西为醋乡,晋人饮食口味取向偏于酸。但真正把酸作为日常最重要口味的却是西南的贵州,贵州的酸,酸得透彻,酸得深入人心。"如果说贵阳的辣是为了抵御天无三日晴的潮湿气候,那么贵阳的酸不仅是令人着迷的舌尖享受,更是源于贵阳人与大自然自古以来的一场艰难战斗。

  贵阳酸汤的食用历史悠久,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改用热米汤经自然发酵或采用其他做法。作为苗族独有的美食,贵阳酸汤鱼自有独到之处。如果在蘸水里放几片消暑降火的薄荷叶子,狂野的辣配上入骨的酸,如同刺扎的清凉带着酸味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舌尖冰火大战。其实,单是酸汤的做法,就有素酸、淡酸、清酸、红酸、白酸、臭酸、盐酸等上百种酸法,具体到菜式,更有酸汤鱼、酸汤丝娃娃、砂锅酸汤饭、酸汤麻辣烫等等。然而,很多外地人对贵阳味道的了解,确是从酸汤鱼开始的,这源于大山深处、层叠复杂的酸香气,俘获了大山内外人们的味蕾。

  提到贵阳小吃,绕不开耳熟能详的丝娃娃。走街串巷,我吃到了不下3种版本的丝娃娃。驻足摊位,只见面食师傅拿起一团面皮,一扯、一按、一擀,隐约透明轻薄的饼皮便跃然于盘中。正宗丝娃娃饼皮分部有细密均匀的气孔,厚度纤薄,质地柔软。而每家丝娃娃都有自己的特色配菜,将土豆丝、胡萝卜丝、青椒丝、海带丝、蕨菜节、小豆干、榨菜、鱼腥草节等一二十个配菜细细切丝成段,一菜一碟放置排列整齐。食客清洗双手,从饼筐里细细分辨面饼边缘,轻拢指尖夹起一张薄饼缓缓撕开并摊开于掌上,搭配喜欢的配菜包裹成上大下小的兜状,再灌入两勺酸汤汁水,加几粒炸至酥脆的黄豆或脆哨就完成了。一口咬下,面皮的软糯柔韧、蔬菜的新鲜香甜、蘸水的酸辣多汁,瞬间在口中炸裂,味道相互缠绵又层次分明,实是酣畅至极!他们从青春年少,吃到成家立业,再吃到子孙满堂,这种难以言说的味道镌刻在贵阳人的基因里。多年在外的贵阳人,只要在夏天街头吃上口熟悉的丝娃娃,便可瞬间置身家乡市井,回到满是炊烟和饭香的童年,回到至亲之人的身侧。

  除了丝娃娃,贵阳的街头小吃不胜枚举。“豆腐圆子肠旺面,荷叶糍粑糍粑店,一品大包刷把头,沓臊馄饨太师伴。"其中洋芋粑、恋爱豆腐果最常见,不需太复杂的食材,仅仅一块豆腐、一颗土豆,就足够贵阳人玩出花样。洋芋煮到绵软,压成泥捏成饼,放铁锅用热油两面一煎,撒上辣椒面,趁热咬一口,外层焦脆,内里软糯,正是一颗普普通通的洋芋在贵阳的经典解法。而恋爱豆腐果是最不可辜负的存在,贵阳人用自然发酵的浆水使豆腐成形,让豆腐内疏松多孔,自带一股酸香,成形后捏碎后与葱花等作料混合,团成丸子下锅油炸,就成了恋爱果,蘸着辣椒做的蘸水吃,大快朵颐,停不下来。

  这座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的神奇城市,蕴含着丰富食材,又创造了不少绝品美食。它们汇集了年深日久的饮食智慧,沉淀出厚重的饮食文化。在这亿万年地质结构变化造就的喀斯特地貌之上,在这潮湿厚重的云层之下,贵阳的味道让人带不走,忘不了,伴着杯盘中层层递进的酸辣滋味,在青山绿水中延续着。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12 贵阳,黔中滋味儿 2022-11-03 江南游报2022-11-0300006;江南游报2022-11-0300007;江南游报2022-11-0300008;江南游报2022-11-0300009;江南游报2022-11-0300012;江南游报2022-11-0300013;江南游报2022-11-0300010;江南游报2022-11-0300011 2 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