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画三千
中国画美育专栏(四十一)
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
中国画美学是历代画家精益求精的宝贵遗产。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废画三千”。大概含义是三千张作品中才能挑出几张自己满意的。当然这里的三千是虚数,不是实指,意思是创作实践的作品极多。可见中国画要出精品是很难的,也可见艺术家对美精益求精的精神。李可染先生还特意刻有一颗废画三千的印章,经常盖在满意的作品中,其实一个画家的一生,真正满意和流传的作品甚少。
废画三千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李可染鼓励自己不要怕画坏的意思。他曾经说过一个画家怕画坏是没有出息的。只要用心画,画坏了没有关系。因为怕画坏,就墨守成规,不敢突破,就会总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这是一种堕性的表现,是很难进步的。李可染先生就是具有勇气和创新的画家,经常尝试新的画法,他在传统山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造就了自己积墨逆光的独特风格。他的夫人说,李可染先生画画时候的擦笔纸基本上不用去买的,用那些废弃的画就够了。可见画家对艺术的严谨和美的孜孜追求。
对于作为鉴赏者的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懂得珍惜,那些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家创作出来的美学结晶,以及那种奉献终生、清苦一生的美学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传承和发展。正如晚年的欧阳修,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的文章来修改。他一篇又一篇地仔细修改、润色,哪怕是细小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虽然他身体孱弱,视力不济,仍费心费力。夫人看他这样辛苦,就心疼地规劝说:“老头子,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干嘛呢。难道你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听了,笑着说:“我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啊,我怕因为偏差、错误等误了后世子孙,这就是死了,也会良心不安的。”就是这种对后世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得欧阳修成了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成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大画家都是如此精益求精,如不满意,宁可撕掉废掉。自己都不感动,怎能感动别人;自己都不满意,怎能让别人满意。吴昌硕先生亦是如此,一副画作完成以后,挂起来反复自读,同时请友人品评观赏。不论什么人,只要意见正确,他都会欣然接受,再三修改,直到无懈可击,绝不草草了事。有时发现自己的作品有了败笔,虽已经完成,也会断然弃之,毫不顾惜。吴冠中几十年辛勤耕耘,为海内外瞩目,他的画被高价争相购藏。尽管每幅画都价值连城,可他撕画事件却众人皆知。1966年,“文革”初期,吴冠中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部毁坏后烧掉;1991年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撕画时,宣纸脆弱得颤抖,使旁人心惊不已,那可是一百万一张呀!吴冠中告诉大家:我满意的作品就像我的好姑娘,有一天总要“嫁”到博物馆和美术馆,艺术品没有质量就不是艺术品,是废品和垃圾,我怎么能拿那些不满意的作品,去招摇过市,欺蒙喜爱的收藏者和广大观众呢。这是对别人和后世的不负责,我是不想违背自己的良心。真善美是相互影响的,艺术家因为创造美而真挚和善良。我们作为当今东方美学的传承者和继承者,更加要满怀真挚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