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中,寻找“酒窝”四川
![]() |
![]() |
![]() |
![]() |
![]() |
在诗中,寻找“酒窝”四川
◎ 金 卉 刘 青
不久前,浙江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开展了“2022浙川文旅协作周”活动。之后,四川也精心准备了系列冬季旅游产品,以“赏蜀山冰雪·享攀西阳光”为主题,重点推出4条冬季精品旅游线路,向浙江游客发出冬游四川的盛情邀请。11月中旬,四川组团赴浙江开展冬季旅游主题推介活动。
对于不同人来说,四川也算是给人千人千面的印象了,如果是酒友们提起四川,一定将四川的美酒谈个遍: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曲酒……试想在巴蜀大地的冬天,美景佐以美酒,该是怎样的“神仙”之旅啊。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汉代的才子佳人市井卖酒,场面或许不亚于火爆当下的明星直播秀。《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了这则爱情奇闻,却也引出一个问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要谋生,为什么单单选择开酒馆呢?
答案很有可能是:四川的酒好。
汉朝扬雄作有《蜀都赋》,描述的四川特产有“木艾椒蓠,蔼酱酴清”,酴清即酴花酒。相传扬雄是位“酒不离口”的饮中仙,酴清为当地美酒无疑。
唐代诗人杜甫寓居四川近十年,曾感叹道:“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如今多数川酒都属于“浓香型”,杜甫可算川酒的知音了。人称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因而号称“诗史”,对川酒来说,他也应兼一个“酒史”之名。
唐宝应元年(762年)冬,杜甫游历蜀中射洪县,去凭吊陈子昂故宅时,留下名句“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古人讲究按季节酿酒,“春酒”就是唐代的米酒,冬酿春成,颜色碧透,醇厚甘洌。唐酒多为绿色,或许与酒曲的纯净度有关。当今名酒沱牌曲酒,即产于射洪县。
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一诗中,还有一句“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也是从那时起,四川的春酒还被称为“重碧酒”。杜甫的那壶春酒,呈现的是浓浓重重的绿色,其中可能填入了戎州盛产的绿荔枝。史载,宋人王公权用三种原料造“荔枝绿酒”,被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赞为“戎州第一”,相传即是闻名遐迩的五粮液酒的前身。
唐人的口福并不仅有“绿”酒,还有火辣的“烧春”。据唐人李肇《唐国史补》载,开元至长庆年间,今绵竹一带酿有名酒“剑南之烧春”。这个“烧”字有学问,当时的酒大多为“生春”,保留着活性微生物,会继续发酵,所以容易变质,而对酒醅进行加热处理,类似蒸馏酒的技术,酒质就不会酸败,剑南烧春达到了唐代谷物发酵酒的最高水平。至今,绵竹还流传着一段佳话——诗人李白被烧春的酒香征服,“解貂赎酒”,为了一壶酒把自己的千金裘卖掉,喝了个痛快。
肯为川酒当代言、写诗撰文广为告知的,还有宋代的大诗人苏轼和陆游,而且他们还是最热衷酒道的两位。
苏轼是正儿八经的四川人,意外的是,这位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诗人,酒量竟然不好。他自己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五合仅约半升。他还说“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可怜这么“没有天赋”的苏先生,不仅爱酒、赞酒,甚至还迷上了自己酿酒。据宋人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中记载:“苏子瞻在黄州作蜜酒”,蜜酒即是一种蜀中名酒,为宋时绵竹人杨世昌所创,苏轼因爱此酒,还亲自到杨世昌那儿去学酿酒的手艺。
另一位爱川酒的痴人是陆游,他宦游四川八年,到过四川不少州县,饮过四川无数美酒,简直爱川酒如痴。他在沽酒时吟道:“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成都的美酒铺子太多了,只好认着酒帘轮流品尝:他在品酒时吟诵:“一杯玻璃春,万里望吴越”“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鹅黄名酝何由得,且醉杯中琥珀红”……对汉州的鹅黄酒、荣州的琥珀酒、眉州的玻璃春、郫县的郫筒酒,他是用自己的身心,由衷地赞美着。
人们常说“时过境迁”,不过,对川酒的考古,颠覆了这一说法。上个世纪,广汉三星堆遗址曝出惊世发现,原来距今约三千多年的古蜀时期,“川酒”已经在悄悄酝酿。三星堆出土的酒器之繁多,埋藏之集中,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一套酒具,大的三足陶盏是可温酒的酒壶,小的瓶形杯、陶觚则是酒杯,瓶形杯与现在北方用来烫酒的酒瓶如出一辙,甚至还有一只高脚陶杯。
史书记载巴人会酿造清酒,而酒糟或酒醪被过滤掉的酒才清。三星堆陶盏的器嘴非常细小,如果把带糟醪的酒装入这样的酒壶,壶嘴很快会被堵住,这使很多专家坚信,那时的古蜀人已经喝上了高级的清酒!
川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它的地域之广、分布之奇也为人津津乐道。经统计,今成都、邛崃、宜宾、泸州、彭州、新都等地,都出土过大量的汉代酿酒作坊、宴饮场面的画像砖、画像石和棺椁岩刻等文物。对照《宋史·食货志》上的记载就会发现,至晚从宋代开始,四川即存在一个奇特的U形酿酒带——大致沿川东、川南及川西斜向分布。宛如一只倾倒的,正在流出甘霖的酒杯。
四川盆地位于北纬30°上下,这是世界性的黄金酿酒带,拥有湿润的季风气候,冬暖夏热且雨热同季。此外,那里还有理想的水土。古时蜀地有“赤盆”“泽国”之称,其土紫、其水多。U形带地区,历史上都有良好的森林植被覆盖,“泉”“井”甘洌清甜。过去许多川酒干脆以“井”为名,如文君井、薛涛井、水井坊等。白酒还离不开好粮。沿着川酒酒带的江津、合江、泸县、宜宾等地,皆盛产适宜酿酒的糯高粱、玉米和小麦。
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收藏了宜宾五粮液集团提供的明代老窖中的一块10克重的窖泥,被媒体称之为“国宝窖泥”。据说,五粮液的糟坊中,存有16口明代古窖池,至今已有约6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时间最长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而这些老当益壮的窖池,至今仍可以酝酿好酒。这不是因为当地人勤俭,而是因为好酒离不开老窖。酒的发酵,离不开庞大的微生物群落——“生”。良性的微生物环境,是酝酿优质酒的生化反应基地,能促进粮糟发酵,提升酒的品质。不同窖龄的窖池,微生物簇群也不同,世界酿酒大师至今还在寻找其中的极限数据。
川酒在大地上画下的这只“酒杯”,是天赐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