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业态激活新动力
![]() |
![]() |
![]() |
![]() |
乡村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它承载着无数人理想中的“诗与远方”。在这幅画卷里,有青山绿水,更有美好生活。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十九年来,浙江的广大乡村逐步走向共富更美。
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未来乡村的重大部署。一年多来,我省各地结合资源禀赋、文化基因和传承发展,推动未来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条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并希望通过这些路径实现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的“未来”力量。
农村新业态激活新动力
◎ 记者 王 珏
这段时间是稻谷丰收的季节,各地的稻田成为打卡的热门风景。对于乡村,大多数的人还停留在种地的印象里,但是乡村远不止于此,这诗和远方里,乡村正在以各自的生态产业为底色,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朵。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好“稻子、柿子、院子”的文章,全方位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业致富。
其中,做好“稻子”的文章,实现“从卖粮食到卖体验”。结合开展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大刀阔斧迁移苗木1200亩,恢复粮食功能区种粮属性,种植彩色创意水稻1000余亩,建成全区连片面积最大的高标准稻田。以“Hì稻星球”为统一品牌,把千亩粮田打造成稻田休闲区、研学区、运动区等体验区块。最终呈现的是17亩的连片良田,春天有菜花烂漫,夏天有风吹麦浪,秋天有稻香阵阵,冬天有银装素裹,一年四季,持续吸引游客打卡,系统打造成为了最具标志性的“萧山未来大地”。
做好“柿子”的文章,实现“从卖柿子到卖风景”。横一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坐拥我国南方规模最大的古柿林。依托千余棵百年古柿树,依山而建“如意山房”,因地制宜引入“如意茶室”,集中展示“如意柿界”美好景象。作为首家乡村综合体的“如意山房”,2021年“五一”正式对外营业,这家集特色农产品零售、艺术家工作室、团建空间、杭州书房、星巴克咖啡、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综合体,实现了完工即开张,开业即火爆。
做好“院子”的文章,实现“从卖产品到卖产业”。通过大力开展围墙革命,把围墙降下来、把庭院透出来、把游客引进来,完成了全村百余户农户庭院整治提升,连片打造美丽庭院集中示范片区。用“降围透绿”换得全村“秀色”,实现“一户一处景、一路一幅画”大美格局。联手众安文旅开展全域景区化运营引导农户申请将自家房屋改造为民宿、餐馆、超市等商业经营业态,培育壮大民宿经济。2021年“十一试营业以来,累计吸引游客超33万人次,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投入即产出”。
除了原有产业的做大做深,还有以新时代特色产业为引导的新型业态。建德市之江村因地处呈之字形的新安江畔而得名。有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和“山、江、田、村”的独特景观,还有奇雾、青山、秀水、蓬船、歌谣等地方特色,每年吸引国内外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摄影创作。
之江村抓住了这波摄影流量,以摄影产业为媒介,搭建产业发展新途径。全域规划打造“摄影之乡”。以之江村为核心,制定新安江两岸6村的全域综合景区规划,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整合区域景观资源、文化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个精品摄影点,打造全域全天候的最美江南“摄影之乡”。全面发力打造摄影产业。积极构建以摄影展览馆为核心,以摄影创客工作室为节点,以摄影团队为纽带的摄影产业。全心筹备打造摄影活动。全速发展延伸摄影配套。重点实施朴宿文旅综合体、山边精品民宿、瑞平山农旅融合、稻田帐篷旅馆、之江茶园综合体、开心田园研学、四象轩摄影展示培训等配套项目,助力摄影产业发展。
同时,以摄影业态为牵引,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组建强村公司,增强造血能力。成立建德市之江村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将村民闲置房屋、土地等入股,由强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以托管、租赁、帮带等运营形式,推动民宿、餐饮、文创等业态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持续招大引强,谋求合作共赢。
毫无疑问,摄影+,成为之江村乡村产业发展的纽带与平台。
在浙江省内,这样的乡村特色产业数不胜数。例如还有宁波市象山县高泥村充分发挥自身黄鱼产业优势,多元融合农旅产业发展;杭州市上虞区东澄村围绕“万年石浪,千年梯田,百年古村”等“百千万”自然资源,将一个“深山老林人未知”的古村变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观光村;金华市婺城区下张家村以茶花产业为基础,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推动突出特色与产业发展相统一……
因为各有特色才彰显美丽。美丽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个乡村都和人一样,不能因为“网红”,而失去自己的特色,成为千村一面。未来乡村必然是各有特色,乡村产业百花齐放,从而构成一幅既有诗和远方又有人间烟火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