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亲历

深圳:有如雷灌耳的名字,也有山海间的风

  深圳:有如雷灌耳的名字,也有山海间的风

  这可能我国版图上,人们耳朵里被“灌满”的城市,地处北纬22°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它冬短夏长、全年阳光丰沛,有着绵延两百六十多公里的海岸线和连接太平洋的辽阔海域,也有着多样的海洋生物、茂密的森林群落、独特的火山地质构造……也许很难想象,这个人们“最熟悉的陌生城”,并不逊于其他海岸度假胜地,在快节奏的经济生活,它自有可爱的另一面。

  早班机太早,落地宝安机场时还半梦半醒着。大梅沙在深圳的东面,距离市中心仅12公里,却感觉这里离现代化大都市很遥远。穿过梧桐山长长的隧道,道路右边绿树掩映着大海,沙石断崖取代了高楼大厦,连路人步行的速度也放慢了下来,终于可以深呼吸了。

  内地城市已到了深秋,但这儿仍然是处于看海看沙滩看大家游泳的日子,到了酒店立马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吸引住。小火车在泳池间穿梭,大型泡泡机营造着美梦,沙砾藏在小孩们的鞋子里,一只手拎着挖沙的小桶一只手捉住贝壳,追赶嬉闹,真是另一重夏天。

  城市人的度假生活是一个寻找舒适区的过程,路程不要太远太辛苦,美景最好触手可及,还要有必不可少的好酒和美食。“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我几乎从每位深圳朋友口中都听到过的一句话,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乡音乡情扎根于此,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也见证了城市的成长,早已成为了这座城的一分子。

  作为自然教育的一部分,海洋知识对我们“阿北”来说略显陌生。提起海洋更多想到的是惊涛骇浪,事实并非如此,生活在海边的年轻人决定以海洋的名义为孩子们做点事情。酒店与当地教科文机构将联合成立一个以海洋教育为主的青少年基地,从探索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海洋共生共存、保护海洋资源、了解海洋习性、克服对海洋的恐惧等方面内容入手,让下一代能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生命起源——海洋。

  相比西段的海滨栈道,我更偏爱栈道的东段。这一段更远离城市和港口,去过之后才发现,在酒店露台能看到的栈道就是这一段。从酒店打车五分钟能到达这条栈道最东边的背仔角,岬角延伸向外有座红色的灯塔,是栈道的最东端,也是深圳的最南角。下午五点之后栈道上游客逐渐多起来,有父母带着孩子的,有结伴的好友,也有亲密的年轻情侣,都是去灯塔看夕阳的。日落时分,金色的海面晃得人有点睁不开眼,海风温柔地吹拂着,到达时,灯塔下的阶梯上已经坐满了人,静静等待着夕阳西下和晚霞降临的浪漫时刻。

  年轻城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建设者强大的学习能力,在深圳,从社区的小型自助图书站到景点和市民中心的大小图书馆,不分年龄阶层阅读的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一路向东,来到位于深圳东部大鹏半岛南澳镇的古城“大鹏所城”,这座古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是明清两代的海防军事要塞,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深圳的别称“鹏城”就得名于此。

  大鹏所城主要格局、街道及建筑至今保存相当完整。体现城外观的部分城墙及东、南两城门保存完好,城内现存有赵公祠、天后庙、华光庙、侯王庙和十余座清代将军府第以及一批清代民居。其中尤以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保存最为完整和突出,整座将军第坐北朝南,门口保存有一对抱鼓石,门首横额石匾“振威将军第”为道光皇帝御笔亲题。外围一丈有余的高墙,气势雄伟。平面布局分东、西两座院落,东座为三进两天井结构,西座为五进四天井结构。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将军第,雕梁画栋,规模宏大。其建筑特征有青麻石墙基、上砌青砖、大阶砖石、石柱础、木梁架,硬山顶、博古脊,是清代典型的府第式建筑。

  作为深圳的起源与根脉,大鹏所城至今仍有大部分原住民居住,与大多数古城不同,这里保存更多的是原住民浓厚的生活氛围。工作日游客不多,行走在安静的石板路上,感受街巷间的古韵,仿佛身处明清时期。偶遇骑着自行车的小贩操着客家口音沿街叫卖绿豆冰棒,别有情趣。

  出古城东门,在一棵巨大榕树下的咖啡馆小憩,只有我一个客人。年轻的咖啡师说他在城市里开过咖啡馆,离开喧嚣的城市生活,回流到安静的古城,想要更多闲暇的时间来学习和沉淀自己。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在这里还有很多,他们给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他们的回流,古城变得有趣和丰富起来。更多的咖啡馆、小酒馆、民宿开起来,一些年轻艺术家也来到这里居住创作,寻找灵感。这家由一座废弃多年的房舍改造的咖啡馆作为新的社区中心生长起来。我离开时一对本地的老年夫妻牵手进店点了两杯咖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以自然无形的方式交融。

  下一站是大鹏半岛的国家地质博物馆,这是计划外的行程,却是给博物爱好者们的礼物。坐落于中生代火山地层分布区的七娘山下的国家地质博物馆,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侏罗纪到白垩纪火山运动的天然博物馆。博物馆共设置六个展厅:序厅、地球探秘展厅、大鹏半岛展厅、矿物展厅、城市与地质环境展厅和恐龙室外展场。

  从博物馆东侧溯溪栈道向七娘山方向步行而上,清澈的溪水从山间叠泻而下,蝴蝶和红蜻蜓在林间和花丛间飞舞。博物馆主体是由斜切面组成的大型建筑,犹如散落在七娘山脚下的火山石,热带灌木环绕四周,云朵在天空中飘浮而过的蓝和白,它唤醒了一个记忆中的花园,再将记忆带回山林之中,直达云雾缭绕的山顶。

  或者,对于忙碌的大都市人来说,度假这个词显得有些奢侈。我们在某一时期太急于融入城市,却又在某一时刻迫切想要逃离,是只能逃离吗?这个疑问在一位深圳朋友那里得到解答,他创办了一本名为《DRAWN》的杂志,创刊号内容是以海为主题的故事,又在自己的另一个咖啡品牌“山池”进一步探讨了一种不逃离城市的态度,上山入海,将自然的生活方式引入城市。

  度假不必远行,踏出家门就是第一步。在广袤的深圳东部的山海之间,停留的每一分钟都带着一种如梦如幻的感受,在磅礴的洋流到达前,美妙的紧张感充满胸腔,你不想错过每一次日出和日落。身旁,素不相识的旅人们安静地观看这一切,这一刻没有人说一句话,空气里是伴随着海浪飘来的海藻的气息。

  ◎ 滕子京  刘 青


江南游报 亲历 00013 深圳:有如雷灌耳的名字,也有山海间的风 2022-11-17 江南游报2022-11-1700008;江南游报2022-11-1700006;江南游报2022-11-1700009;江南游报2022-11-1700007;江南游报2022-11-1700011;江南游报2022-11-1700013;江南游报2022-11-1700014;江南游报2022-11-1700010;江南游报2022-11-1700012 2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