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从文化惠民走向文化悦民
![]() |
![]() |
![]() |
![]() |
浙江:从文化惠民走向文化悦民
品质文化惠享,浙里文化有戏。在新近召开的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浙里文化圈”应用系统被作为“数字文化”跑道中的引领示范应用项目在全省推广。不久前,“浙里文化圈·好戏连连赢大奖”惠民共享活动也正式开启,一大批话剧、戏曲、歌舞剧、音乐会等演出门票和海量文博文创产品惠及全省民众。浙江,正从文化惠民走向文化悦民。
◎ 徐继宏 俞叶飞
数智赋能,“一站式”链接不断深入
▲杭州“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文艺志愿者现场演奏。 浙江音乐学院/供图
“借助‘浙里文化圈’应用系统,让市民既可以足不出户便捷享有多种文化惠民服务,同时也可以放下手机到各类场馆接受文化薰陶。通过线上与线下紧密互动,让‘一站式’文化链接由表及里不断深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表示,该应用是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打造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的落地之举,是推进新时代公共文化现代治理的变革之需,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赋能之策。
据了解,“浙里文化圈”是“品质文化惠享”应用的服务端,着眼于构建“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文化空间,以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依托,按照“看书、观展、演出、艺培、文脉、雅集、知礼”七大场景,提供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一体化、模块化服务,并通过用户精准画像,实时推送文化展览、图书借阅、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志愿服务等清单,致力于推进公共文化资源配置闭环、精准服务闭环、管理调度闭环、评价监测闭环,为公众打造丰富多彩的“一站式”文化链接。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提质增效和“15分钟品质生活文化圈”的建成,浙江省从城市到乡村,从街头至巷尾,星罗棋布的各类文化设施和服务,到处氤氲着浓厚的文化意蕴,激发城市活力,彰显城市品格。基层文化阵地的全覆盖,基层文化服务更是“零距离”,正持续不断地焕发蝶变生机。
整体推进,“一体化”保障持续发力
一座城市的气质,远看的是风景,近看的是人文。在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看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是服务为民之举,也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精神的富有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城市里的书房、书籍是民众获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2022年正值绍兴图书馆建馆120周年,绍兴市通过政府引导,撬动社会力量,发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绍兴文化建设,通过唤醒书的价值更好地传承古越藏书楼“平等共享”的理念,赋予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别样精彩。
在杭州临平区,吃过午饭的王奶奶带着6岁的孙子,散步来到临平文化艺术长廊智慧图书馆,小孙子便迫不及待地跑进一楼的少儿阅读区。这里近5000册少儿读物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阅览区采用的3D全息投影技术,更是为小读者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阅读体验。“这里不仅可以让小朋友们享受阅读的乐趣,还能参与到各种有助于智力开发的活动中,让书香宝贝茁壮成长。”王奶奶说,在VR体验区,戴上VR镜后,瞬间360度全方位、沉浸式地进入不同的阅读场景。瀑布流电子书、电子签名墙、AI特色服务等,让她感受到“原来阅读可以变得这么有趣”。
嘉兴市经开区塘汇街道综合文化站,拥有藏书3万多册,展示厅、群团活动室、长纤塘文化展馆和百姓健身房一应俱全。茶余饭后,这里已经成为附近新老居民的“网红打卡地”。塘汇街道文化站站长徐娇婕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站非常简陋的,除了有个音乐器具室,其实更像个杂物间,里面放了锣鼓、宣传旗帜、横幅之类的东西,难得有人会去转转。到了2000年,状况就好转了,文化站面积变大了,体育室、音乐室、图书室都分开了,各种文化活动也开展起来了。”67岁的蔡国英是地地道道的老塘汇人,因为家住得近,自己是一点点看着文化站演变的。“现在的文化站就更好啦!室内外面积也大,书也多,还有茶吧、非遗文创专区。我们这些老年人退休了在家也待不住,来这里逛逛,不仅能学点新知识,还能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有着髙颜值、高标准的温州鹿城区文化中心城市书房。
均衡发展
“常态化”活动深得民心
在浙江农村,群众演,群众看,群众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乡镇(街道)就提供什么样的文化服务。浙江全省各地通过“三团三社”基层文艺骨干建设,打造了一支支充满活力的基层文艺轻骑兵队伍。“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村晚,季季有走亲”的群众性文艺活动成为基层文化生活的常态。
白塔镇是台州仙居县的古镇之一,自然风光独特,人文历史厚重,非遗文化众多。近年来,白塔镇打好文旅融合牌,通过项目招引、创新“旅游+”、做活非遗文化产业等模式,高标准打造各类文化场馆,实现村级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覆盖率100%,助力百姓畅享精神、生活双滋养。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交互,在全省率先启动文旅融合阵地建设暨仙逅文旅小站改造提升项目,不断拓展文化站服务功能,增设旅游服务、停车场等,为游客提供更多便捷。所在的神仙居景区每年都会举办高空扁带挑战赛,已成为具有特大影响力的体育活动。除了这项“勇敢者的游戏”,“樱花节”“油菜花节”等特色节会,每年都会吸引约200万的客流量。
从文化礼堂到体育健身区,从考古遗址博物馆到涵田度假村……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的文旅业态愈加多元。今年,村里积极打造“考古研学生活圈”,将全村6个具有代表性的文体旅设施纳入其中,成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一出门就可以看电影、逛公园,村里的配套设施多了,生活更惬意。”村民们说。
村文化礼堂、村文旅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创园……在嘉兴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20处文化设施同样构建起了一个“文化生活圈”。“文化礼堂是我们村里的‘第一高楼’。”村文化专管员王新丽介绍,礼堂里有民心影院、健身娱乐区、图书馆、居家养老服务区等多个区块,村民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多种文化服务。
近年来,浙江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等民生实事工程建设更是让省域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文化空间的地域分布更为均衡合理,让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到达公共文化场馆和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激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潜能,挖掘公共资源潜力,促进公共文化网络向基层延伸,最终就是要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精神富裕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靓丽底色。”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李新芳说。
▲嘉兴市洪兴路“禾城艺”驿站民乐排练现场。 吕建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