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能成为事业 是我一生之幸”
开创宁波文艺界14个“第一”
——记宁波市音乐成就奖获得者傅丹
![]() |
![]() |
![]() |
![]() |
今年6月,宁波市文联12个文艺门类奖隆重出炉,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曲艺、民间文艺等9个门类共评出10名成就奖获得者。本报将对这些在宁波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进行逐一报道。本期推出第八篇宁波市音乐奖·成就奖获得者傅丹的人物专访。
“爱好能成为事业 是我一生之幸”
开创宁波文艺界14个“第一”
——记宁波市音乐成就奖获得者傅丹
致敬宁波文艺家
⑧
本栏目由宁波市文联主办
江南游报承办
◎ 特约记者 廖惠兰
今年76岁的傅丹,已经从艺60年。今年8月,在傅丹长篇传记文学《丹心胜金》首发式上,这位老人回到她“宁波梦”开始的地方——宁波市歌舞团。宁波文艺界50余位名家大咖到场一同深情回忆了“傅丹妈妈”为宁波文艺繁荣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傅丹是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琵琶演奏家,宁波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文联原主席,现为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她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以及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于2014年荣获中国音协琵琶学会杰出贡献奖。继去年获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终身荣誉称号后,今年又接连获得“第四届浙江音乐奖特殊贡献荣誉称号”“ 宁波市音乐成就奖”。
艺术拓荒,一手创建
宁波市歌舞团
1947年,傅丹出生在浙江临海古街紫阳街。“我外婆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琴棋书画的熏陶,琵琶与箫演奏得特别好。受外婆影响,我对琵琶有着天然的喜爱。”傅丹说,从小她就沉浸在外婆悠悠的琵琶声中。
当时年仅15岁的她,随临海词调乐社参加在宁波举行的浙江全省曲艺汇演,一曲《阳春白雪》开启了她想当琵琶演奏家的志向。
傅丹告诉记者:“那次活动上,我遇上了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来自浙江曲艺团的琵琶乐手章婉萍,实际上她也是一个跟我同龄的女孩,她上台弹奏了一首《阳春白雪》,我当时听完觉得这便是天籁之音吧,后来她也成为我艺术追梦路上的知音。”
秉承着对琵琶艺术的热爱与赤诚,傅丹勤学苦练,博采众长,潜心从艺,开启了她“开挂”的琵琶人生。
1979年,傅丹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孙雪金、叶绪然、殷荣珠等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还接受了著名国乐大师卫仲乐教授的面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指法娴熟自如,音色优美动听,内涵丰富细致,感情真挚奔放。
作为琵琶大师卫仲乐的弟子,傅丹说:“是卫先生教给我用琴叙述心声,使我从之前的‘炫技’转为‘以情为主’。比如弹奏《霸王卸甲》这首取材于垓下之战的著名琵琶大套武曲,我受卫仲乐老师的影响很深。他给了我很多指导,让我学会‘文曲武弹,武曲文弹’, 如何张弛有度去表达‘情’,参透演奏者只有自己为情所动,才能打动人心这个道理。”
24岁考入南昌文工团是傅丹艺术人生的转折点。凭借自己创作的琵琶曲《上茶山》《兰花吟》以及精湛的琴技,傅丹逐渐在全国文艺界打响了名声。从一个演奏员,一步步走上南昌歌舞团团长岗位。20世纪90年代初,傅丹结缘甬城,来到东海之滨的宁波,并在这里落地生根安了家。
创业是艰苦的。当年傅丹带着一群职高毕业的舞蹈演员开始了她们在宁波的追梦之旅。从无到有,她一手创办了宁波市歌舞团并将其打造成为浙江省的一支文化劲旅,先后出访日本、法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当时的条件确实很艰苦,我们团都蜗居在原来天然舞台的老房子里,排练厅也很简易,孩子们吃了很多苦。一开始出去演出,为了省钱大伙都自带铺盖直接睡在剧场,大家一起打地铺。”傅丹回忆说,宁波市歌舞团就是这样一路“摸爬打滚”壮大起来的。比如我第一个招进来的琵琶弟子叶晓红,我看着她从青涩、贪玩的十几岁小姑娘,蜕变成现在独当一面的宁波文促会琵琶学会会长,并跟着我到琵琶传承基地任教、长期下乡参加公益性讲座和演出活动,带出一批又一批的琵琶学子。
如今的宁波市歌舞团,在傅丹带领下一步步崛起,已成为全国响当当的文艺团体。傅丹的艺术“开挂”之路上,也不知不觉创下了“第一个创办宁波市歌舞团”“第一个成立宁波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一个成立宁波市琵琶学会”“第一个创办宁波民乐乐团”“第一个举办全国性的琵琶大赛”“第一个创建文艺大师工作室”“第一个策划成立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等十余个“第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拓荒者。
一生爱乐,助力宁波
创建“中国琵琶之乡”
“弹琴对我来讲,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傅丹说,从事艺术工作是需要坚持的,所以更要有快乐的心态。
在这样的从艺心态下,傅丹一生爱乐。工作50余年间,她演奏的《霸王卸甲》《十面埋伏》以及创作的《秋水夕照》《上茶山》等琵琶乐曲在全国屡屡获奖。多年来,她致力于宁波琵琶、古琴艺术的推广,促进国乐艺术的弘扬与传承。不仅深入宁波的中小学、社区基层等,还将琵琶艺术传至库车地区。
“库车是宁波援疆对口地区,前几年我去库车时了解到,原来琵琶的起源就在古龟兹国,也就是现在的库车地区,但当时整个库车却没有一把现在流传在中原大地的原装琵琶。回到宁波后我们知道刚好宁波中学有新疆班的学生,就马上在宁波中学成立了龟兹琵琶乐社。首批学员就是来自新疆的学生,除了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我们还不定期邀请名师前来指导,请到过吴玉霞、汤良兴、方锦龙等大师级人物。”傅丹说。
龟兹琵琶乐社从2017年初成立开班至今,已经带出五届学员。“我自己也一有空就去给孩子们上课,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弹奏,感觉自己也更年轻、更有活力了。我一直希望通过培养一批批新疆的琵琶学员,将琵琶艺术带回他们的家乡,让琵琶文化传承回库车地区。五年时间不够就十年,要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傅丹说。
宁波成功创建“中国琵琶之乡”,傅丹功不可没。从2016年5月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镇海)创办首个传承基地开始,在短短6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宁波已建成朝晖实验学校(鄞州) 、镇海区蛟川双语小学、象山县丹城第六小学等覆盖全宁波的30多个琵琶、古琴传承基地,每年培养学子 3000余人,同时举办琵琶名曲赏析讲座百余场,在她的推动下,2019年中国音乐“小金钟” ——全国琵琶展演在宁波镇海顺利举办并永久落户宁波。
丹心不移,为宁波全民
艺术普及倾心注力
傅丹当过兵、进过文工团,当过演奏员、任过团长……一步步成长为宁波文化界、浙江民族音乐领军人物之一。
“孜孜不倦、奋飞不辍”可谓是傅丹从艺精神的最佳写照。退休后的傅丹没有闲着,毅然挑起宁波全民艺术普及重任,在短短几年间,在傅丹的引领下,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先后举办十余期成人零基础琵琶培训班;在她的力荐下设立吴玉霞琵琶工作室并组建“琵琶高研班”,为宁波培养了一支高端琵琶演奏人才队伍;每年举行“未来之星”琵琶展演、古琴艺术展演、古琴演奏音乐会等人才选拔活动;为让初学琵琶者能够快速入门,她与吴玉霞、范慧英共同编著了《零基础学琵琶》一书并主编《艺术悦生活》系列丛书等等。
同时,傅丹还积极推进高雅艺术“五进工程”(进部队、社区、学校、企业、乡镇),先后举办“清聆石上枯”名家名曲古琴音乐会、大型原创音乐诗画剧《涤尘之旅》等文艺精品演出,为市民带来一场场文化视听盛宴。
今年,傅丹还担纲“一人一艺”宁波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她的荣誉、头衔很多,但她也有跟大家一样比赛“失利”的时候。
“有一次,我参加全国的民族器乐比赛,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也很看重。但由于紧张,正式演出的时候,《霸王卸甲》第一个音弹下去的时候就演砸了,因为最后一根弦松掉了,当时我脑子一下子就空白了……虽然与金奖失之交臂,但这也是一个教训,带着思想包袱上台肯定是不行的,要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去对待一切。”傅丹说,希望自己这次的经历,能够鼓励大家不要害怕失败,要以积极快乐的心态去勇于实现自己的艺术价值。
“因为无论是音乐、舞蹈、绘画还是戏剧等,艺术都是相通的,你要是觉得艺术能给你带来快乐,你就会有兴趣去学习,把这门艺术做好。要发自内心地想学,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学。”在傅丹看来,当回顾往事时,任何事情都不是事情了,所以大家要以快乐的心态去对待遇到的一切。
对于眼下这份致力于宁波全民艺术普及的事业,傅丹乐此不疲。她说,“爱好能成为事业,是我一生之幸”。
▲发起成立宁波中学龟兹琵琶学社,并向学校捐赠教学琵琶
▲傅丹从艺50周年音乐会上,与外孙女妞妞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