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艺术之旅

文章导航

动感之美

  动感之美

  中国画美育专栏(四十七)

  张国樟(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

  纵观整个中国画历史,人物画在动态美感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和创造,如晋代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生动表现了古代仕女休闲劳作的各种姿态,或风情万千,或分工而作,或翩翩而行。从五代十国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到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六祖斫竹图》,再到明清的陈洪绶和任伯年等著名人物画家,都在人物的动感之美上有所发展。而叶浅予先生的所创造的富有动感韵律的中国画美学,是中国画历史上较为突出和独特的,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给予群众与众不同的中国画美学欣赏和享受,是中国画美学的发展和补充。

  叶浅予的速写能力在画界无出其右。正是速写,为他创造富有动感的中国画作品提供了基础条件,没有这个能力是无法快速记录这些舞蹈动作和精彩瞬间,也收集不到如此多的绘画素材。

  叶浅予速写本不离身,这是他从墨西哥漫画家珂佛罗皮斯处学来的,是他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他的速写自然,以舞台人物为主,他一生的速写有25000幅之多。通过几十年的速写经历,他对于形象的把握已经得心应手,善于抓住事物的核心和精华,寥寥数笔便使形象跃然纸上。叶浅予根据速写得到的题材,进行中国人物画创作,逐渐形成笔墨爽利、造型夸张富有动感的特色作品。当他面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各民族舞蹈的生动形象时,常常目不转睛,集中精神,眼手一致,快速下笔,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提炼水平,心手眼协调一致的独到功力,刻画出了众多神形兼备的动感美学的中国画作品。1954年,他出版了著作《怎么画速写》,并把速写列入了教学体系,他把速写技法归结为“第一目识,第二心记,第三意测”三个要点。

  舞蹈本身就是动态艺术,极具动感之美。叶浅予先生从小痴迷戏曲,舞蹈是通过精彩的肢体语言来打动我们心灵的。叶浅予先生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逐渐将绘画重心转向舞蹈人物画,他悉心研究舞蹈人物的动作程式和动态规律,挖掘舞蹈中那些精彩的美学动作和内在涵养,用传统绘画的方式把动态艺术的动感美学,定格在中国画的宣纸上。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和优美动感的人文内涵的舞蹈人物形象。

  叶浅予选择舞蹈作为中国画绘画主题,除了小时候的感觉外,更是时事的造就成全。抗战时期,全国的政治文化重心逐渐迁向中国大后方腹地西南地区,这时期叶浅予较容易接触到云、贵、川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活。1942年他深入到贵州黔西苗族地区写生,开始尝试用中国画的笔墨在贵州皮纸上进行创作,画出了第一批苗区人物。1943年他又应当时的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之邀,以战地记者的名义前往印度4个月的采风游历,对婆罗多舞等印度民族的舞蹈风尚,积累了一大批速写。1950年叶浅予先生随中央访问团到新疆采风,又采集了一批维吾尔族舞蹈的速写;1954年他带领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生赴敦煌和甘南夏河藏区写生,采集了藏族舞蹈的速写;1960年他又内蒙古,采集了蒙古族舞蹈的速写。叶浅予的舞蹈人物画作品取材丰富、形象多样。除此之外他还收集和创作了汉民族的荷花舞,“采茶扑蝶”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印度尼西亚的班耐舞,以及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等国的民族乐舞。

  舞蹈艺术的每一个动作姿态几乎都是转瞬即逝的,舞蹈表演者的表情也是极其微妙、瞬息万变的,正是叶浅予先生的超强速写能力和舞蹈的感悟天赋,为我们创作了不少中国画的视觉盛宴,也为中国画美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分析叶浅予的中国画动感之美的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元素和表达呈现。第一是抓住精彩动态瞬间。他曾说过:“绘画形象应该抓取达到表现高峰过程中的一瞬间,欲达而未达的节点,给人一种接着这个动作跳下去的诱惑力。”他总是表现舞蹈戏曲的形象的动势,不作静态的素描。他抓住的不仅是舞蹈动作的精彩表情和瞬间,更是表现一种舞者神的动态和舞蹈本身的内涵和寓意。叶浅予先生认为舞蹈是人体美与人性美的结合,是时间和空间运动美感的复合,中国画必须突出舞蹈的民族美、人性美、空间美、瞬间美。叶浅予通过在一个舞蹈几百张的速写里面,挑选出最具经典的动作,往往这些也是各民族舞蹈、戏曲里面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蒙古的顶碗舞,画了把四只碗放在头上,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走入画中一起载歌载舞。二是色彩丰富奔放。各民族和戏曲的装饰和服装色彩都很特点和丰富。很多少数民族在节日跳舞的时候,都会把盛装隆重地穿起来的,这些服饰色彩丰富而奔放,显示出了色彩给予的视觉动感和冲击。比如印度婆罗多舞身穿红色长裙,随风摆动。比如傣族的孔雀舞,身穿形同孔雀开屏的多彩裙子。三是音乐的听觉动感。不管是跳舞还是戏曲,都会有音乐相伴,虽然叶浅予很少画出乐器,但观者很容易联想到音乐的声音。如舞者在盛装跳舞的时候,会戴上头饰和手环,和能发出清脆声音的东西,这些都使我们似乎听到了饰品的叮当声,犹如听到音乐伴奏在响。无形中使我们感受到画面带来的音乐动感。四是构图虚实分明。叶浅予的画面非常大气整洁,画面常常只画舞者夸张的动感身姿,人物重点突出,而背景空无一物,全部虚化,画面虚实相生,突出了舞者的鲜明主题和美感。让观者直面舞蹈的风采和舞者的魅力,直奔主题,引人入胜。五是笔墨线条扎实快速。叶浅予先生作画往往以洗练的笔墨画出舞蹈动作的一瞬间,洒脱而妩媚,奔放而爽朗,他的运笔很快但是又很扎实。可能是速写的习惯影响。他的生动潇洒的线条和酣畅的笔墨,本身就具有节奏和动感,再和简洁明快丰富的设色相协调,和经典的舞蹈动作造型相结合,充分表现了中国画的韵律和动感美学。

  ▲印度舞美析(创作年代:1948年 桐庐叶浅予艺术馆藏)

  叶浅予先生在印度考察期间,城市乡村处处皆闻铿锵的手鼓节拍和如泣如诉的歌声,印度少女披上彩色纱丽,佩戴明亮的银环,徐徐抛撒花瓣,那纤弱袅娜的指腕,典雅庄重的舞步,使叶浅予先生如痴如醉。这是他在观看印度献花舞时候,瞬间抓取了其中的一个经典动作,舞者穿着印度传统盛装服饰,在手脚上佩戴华丽的装饰品,形态婀娜,一手拖着鲜花,右脚翘起与手势呼应,双目注视着下方,舞裙随之摆动,舞蹈动作动感、优美、经典。

  ▲西藏之舞(创作年代:1962年 桐庐叶浅予艺术馆藏)

  ◀凉山舞步美析(创作年代:1963年 桐庐叶浅予艺术馆藏)

  画面呈现了彝族舞蹈热烈奔放、节奏明快的动律。此画中舞者身穿传统黑色彝族头巾和百褶裙,佩戴彝族特色银器饰品。姑娘脸颊红润神情腼腆而又愉快。一手叉腰,一手拿着红色的手帕随势而飘起,姑娘扭头身体微微右倾,双脚一前一后交叉走动,黑色百褶裙随之飘舞,传统服饰增强了舞蹈的动感力度。


江南游报 艺术之旅 00014 动感之美 2022-12-15 江南游报2022-12-1500006;江南游报2022-12-1500007;江南游报2022-12-1500008;江南游报2022-12-1500009;江南游报2022-12-1500011;江南游报2022-12-1500013;江南游报2022-12-1500014;江南游报2022-12-1500015;江南游报2022-12-1500010;江南游报2022-12-1500012 2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