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旅创新案例齐集杭州
百花齐放,分享共富密码
浙江文旅创新案例齐集杭州
百花齐放,分享共富密码
◎ 记者 刘 青
12月13日,为研究探索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路径方法,总结推广浙江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杭州举办“文旅赋能共同富裕”媒体分享会。
2021年6月,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同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浙江各地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赋能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现场设立了浙江11个设区市文旅共富体验展、“浙里文化圈”线下主题展、茶文化宋韵雅集,开设文旅共富主题分享会,上线“文旅宣传雅集”云服务平台,启动媒体采风活动。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副厅长、党组副书记芮宏,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机关相关处室(专班)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情景式分享
案例和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在分享会上介绍,浙江省文旅着眼于创造与时代潮流相符、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显著成果,深入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和转化,努力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擦亮“文明之源耀浙江”品牌,推进文明探源启明星计划、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计划,构建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在世界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再求突破,切实赓续好深厚的浙江文脉。
对此,陈广胜认为,“文化和旅游始终是重要的新闻富矿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主题,被誉为‘诗和远方’。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导向至关重要。我们文化和旅游系统更需要拥抱媒体,这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
此外,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雷超表示,我省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已于今年11月正式启动。虽然切口小但撬动力大,既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能够很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如“百县千碗”中的“缙云烧饼”小吃,从业人员达到2.3万人,烧饼店开到了全国各省(市、区),开到了16个国家和地区,门店达8000多家,年产值达到27亿元,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烧饼”。
除了“吃”,艺术也能成为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敲门砖”——人称“玉米姐姐”、今年44岁的淳安县梓桐镇杜井村普通农妇蒋小琴,在两年前上海宝库艺术长廊举办的拍卖会上,她的处女作油画《玉米》经过30轮竞拍,最终以7500元成交。自此,淳安县梓桐镇通过书画产业带动乡村共富的实践经验声名远播。但蒋小琴的故事不是个案,梓桐镇走上文化共富路也非偶然。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的“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以美育文化为手段,以“艺术赋能乡村,美育共同富裕”为目标,培育了一大批美育示范村,各村文化基因被因地制宜地“解码”和转化,呈现出各具风韵的乡村艺术之美,不断催生新的风景、新的故事。
“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是浙江文旅发展带动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宁波通过普及“一人一艺”全民艺术,开拓了公共文化促共富发展模式;温州海岛洞头通过贝雕非遗文化工坊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方式,推进海岛乡村迈向共同富裕;衢州深挖南孔文化,打造了一桌南孔宴,呈上了“百县千碗”文化大餐;丽水古堰画乡,通过整合写生绘画资源,成为了有名的画乡,乡村艺术促共富;舟山的海岛书房,打造新型文化空间,为市民游客营造了精神共富“栖息地”……
开启新篇章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田野、古村、民居、书房、美食、文创……近者悦,远者来,文旅赋能共同富裕开创出了欣欣向荣的“蝶变空间”。浙江文旅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绿色康养、文化创意等兴业富民多元业态,帮助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据统计,2021年,浙江省乡村旅游年总收入500亿元,旅游收入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12.8%;全省乡村民宿超过2万家,总营收超100亿元。
在文旅共富体验点展,来自媒体的体验官代表上台分享了他们在日常工作时,从浙江各地带回来的小物件,讲述物件背后隐藏的“文旅促共富”的精彩故事。
活动现场,“浙里文化圈”线下主题展上,“竹海泛月”为与会者营造了沉浸式体验场景,通过“打篆香”“赏刺绣”等形式,带人穿越回宋朝,感受宋韵文化。“浙里文化圈”是一场巨型沉浸式装置的主题展,集看书、观展、演出、艺培、文脉、雅集、知礼七大场景主题,在此可以感受浙江各地文化,看浙江美好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在线上小程序平台还能“云逛”全省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2000多个展览,或是找到属于感兴趣的共享圈层活动,以文会友,或是聆听非遗考古大师和传承人讲述浙江历史和非遗技艺……
当下,在浙江,古村落老街上新韵味与烟火味交织,已成为了年轻人心中向往的“灯火阑珊处”;网红乡村颜值与文化IP共生,一跃成为刷爆朋友圈的“爆款图”。
万户旅游共富、万家共建共享。浙江文旅赋能共同富裕之花,开得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