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多彩贵州

文章导航

多彩贵州里的历史与烟火

  寻

  秋

  向

  黔

  多彩贵州里的历史与烟火

  ◎ 记者 郑海锋

  乌江寨

  一半热情一半静谧

  山为骨架、水为血脉、寨为灵魂。地处黔北高原的乌江寨,被大娄山脉四面包围,日与夜都很美。有人爱白天乌江寨的从容,我独爱寨子入夜后的神秘。

  暮色降临,青石板上传来游人笃笃的脚步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以为古寨将沉沉睡去。哒,一盏红灯笼亮起,随即整个寨子的灯都不约而同地亮了起来,我仿佛听到了光哒哒哒的声音,一切都刚刚好。暖暖的光照亮了寨子的夜,映衬着乌江河上的喷泉和岸边五彩的梯田,乌江寨的夜幕大戏正式开场。这一刻,乌江寨,灯火通明。

  夜空中,无人机表演和着轻快的背景音乐腾空而起。几百架无人机以天为幕,以寨为景,色彩变幻,阵列交替,移动排列出鱼跃龙门、五谷丰登、双牛抵角、七彩冰花等色彩图案,每一次变换都引发游客阵阵喝彩。

  在无人机表演的间隙,水上喷泉也加入了“气氛组”行列。喷泉的水柱不时变换形态,有时似雨雾纷洒,有时又直冲云霄,突然间,有火焰从水中腾起,奏响一曲水与火之歌。

  夜色渐浓,廻龙岛的篝火在鼓点和音乐声中点燃。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认识的、不认识的,手拉着手围着篝火翩翩起舞。旋转着、踢踏着、歌唱着,人们似乎打破了往日的距离隔阂,尽情地释放着心中的火热。欢笑声、喝彩声、鼓掌声交织在一起,在一曲《奢香夫人》中篝火晚会达到高潮。

  夜深了,草丛里传来几声虫鸣,小摊上却炭火正旺,烤肉很香。可以坐下来点份串喝点酒,也可以寻一处特色民宿,临水而眠。

  青石板无声地拉长了人的影子,在路灯柔和的灯光里,几只蛾子迷失了方向。乌江寨,开始困倦了。

  海龙屯

  历史被砌筑在了厚重的石墙里

  秋天的屯堡,古意尤盛。海龙屯,又叫龙岩屯,地处大娄山脉东支龙岩山上,是贵州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目前亚洲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城堡,城墙、关隘、石道、宫殿布局等都还保持着明代的样子。

  据了解,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古铁骑出大理东进伐宋,播州土官杨文创建龙岩屯御敌。明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重建古屯九关,形成立体纵深战略防御体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朝廷认定播州土司“反叛”,发动“平播之役”,攻破海龙屯,自此杨氏家族传30世、垂725年的世袭统治消亡。

  海龙屯随山势绵延十余里,屯上建有铜柱关、飞虎关、朝天关、万安关等九道关口,九关之间有护墙相连,规模恢弘。

  游览海龙屯,爬山是免不了的。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在一处坡道上,堆叠着许多宽大的长石条,正想上去走走,却被导游提醒:这是台阶,是文化遗产,不能踩踏。哦,原来这些宽大的石阶才是真正的上山的路,现在走的只是后来铺设的新台阶。

  一路走走停停,不时能看到大块大块的石阶。在“三十六步天梯’处,每一级的台阶几乎都有人的小腿那么高,阶面还略微向下倾斜。导游解释说:“三十六暗合三十六天罡,寄予着守护屯堡的希冀。台阶的高度和斜面都是为了更好地御敌。”经此一说,众人才恍然大悟。

  沿着石阶不断上行,陆续经过一座座关隘,只是这些关隘均已倾圮,只余半截城墙诉说着过往沧桑。现在的海龙屯,没有一点木制结构,据说关隘上曾经建有楼阁,不过在明军攻下海龙屯后,这些木制建筑便都被付之一炬了。

  斗转星移,四季轮替。碎石瓦砾间的火光已经熄灭,但这些半掩于乱石青苔间的吨重大石,却愈发显得波澜不惊。

  下山途中,一棵一人多高的灌木在转角处伸展开来,枝桠上缀满了红色的小果子。“这是火棘。”正猜测树名时,一道声音从耳边飘来。转头一看,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还没等我道谢,她便莞尔一笑踏阶而去。在这崇山峻岭间,在这巨石青松旁,任岁月荣枯,一树火棘正长势热闹。

  老街古城

  最难忘那一缕升腾的烟火气

  岁月草木深,古镇有烟雨。老城烟火气,最是抚人心。秋天到贵州的古镇、古城来逛一逛吧,一定不会辜负这穿越时空的诗情画意。

  在遵义老城,一条活跃在当地人生活里的传统老街——捞沙巷闻名遐迩。捞沙巷在老城的东南边,巷子不深,歪来拐去不过两三百米。别看巷子不长,小吃铺子却是一间连着一间,羊肉粉、豆花面、碗儿糕、黄糕粑、蛋包洋芋……美食的香气不断挑逗着人的味蕾。逛吃逛吃,从巷子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折返回来,来来回回似乎逛不完也尝不腻。一些零摊小贩见缝插针,在不宽的巷子里总能找到摆摊的地方,石榴、柚子、桔子、糖葫芦……他们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构成了一副互相安好的人生图景。据说捞沙巷有商户180多户,或许再多一点更好。

  土城古镇,位于习水县赤水河中游,其东、西、南三面临水,北面靠山,形成“镇依山建,水绕镇转”的典型山水格局。土城古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 2100 年。土城是带有红色印记的古城,“四渡赤水”便从这里开始。镇里建有四渡赤水纪念馆、贵州航运博物馆等文化产业项目,依托红色旅游,民宿、餐饮、购物也在红火发展。土城里的老榕树横跨溪流,枝繁叶茂;街边的屋檐下,两位老爷爷悠闲地抽着烟,拉着家常。一切都很安静,也很祥和。坑坑洼洼的石板路,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开启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月初九,又到酿酒下沙时。茅台古镇,因酒闻名。在这个适合酿酒的季节,茅台古镇到处都飘荡着一股浓郁的酒香。茅台镇的酒,顺了天时,应了地利,聚了人和。这里有优质的酿酒原料,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有悠久的技艺传承。这里的酒,带动了一个镇,酒香是这个镇的特色,制酒、售酒、饮酒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一种日常。

  繁华与静谧相融,现代与古典交织。贵州的秋,在山岗上,在古寨中,在流淌的赤水河的浪花里。这里有讲不完的故事,更有温暖惬意的烟火与生活。


江南游报 多彩贵州 00009 多彩贵州里的历史与烟火 2023-11-02 江南游报2023-11-0200009;江南游报2023-11-0200011;江南游报2023-11-0200012;江南游报2023-11-0200014;江南游报2023-11-0200018;江南游报2023-11-0200008;江南游报2023-11-0200010;江南游报2023-11-0200015;江南游报2023-11-0200017;江南游报2023-11-0200022;江南游报2023-11-0200023;江南游报2023-11-0200027 2 2023年1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