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旅观察

乡村文旅:
种下一个梦想,长出一种生活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

  20年来,浙江万村千乡持续探索、层层破题,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与时俱进地回答好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不断升级。在汇聚的力量里,有一股年轻的力量正在蓬勃生长,他们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中国乡村描绘了一幅新的画卷。

  乡村文旅:

  种下一个梦想,长出一种生活

  ◎ 记者 王 珏

  在刚落幕的杭州亚运会火炬接力中,共有32名农创客担当了火炬手,他们奔跑在浙江的大地上,也奔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在广阔的浙江乡村,这群朝气蓬勃、敢拼敢闯、筑梦田野的农创客,把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入乡村,让田野成了希望的田野,乡村成了活力的乡村。

  这是一股年轻的力量。

  这股力量让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让乡村成为了我们向往的远方。我们这期走进临海,看看这个充满文化的小城,都有哪些“新生活”。

  非遗,有温度的产品

  在台州临海紫阳街66号江南老戴家非遗养生膏方门店,店主戴可杰正忙着招呼客人,一面热情地介绍非遗膏方的产品特点,一面着手为顾客冲泡试喝的膏饮。对于自己家的膏方,戴可杰有着十足信心。

  1983年出生的戴可杰,如今是浙江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员、临海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江南老戴家”的创始人。

  “2006年大学毕业后,我曾在上海、宁波陆续做过文案主管、内刊主编工作等。”回忆起步入社会的那段时光,戴可杰坦言,“当时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也更强,与我向往的生活总有差距,所以决定回乡创业。”

  戴可杰的家乡临海涌泉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5月采桑,6月摘梅,10月剪橘……临海水果众多。可每当水果上市时节,如何解决水果保鲜问题便摆在了果农面前。“当时,我家中有祖上传承下来的桑椹膏膏方,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在传承的基础上,把它开发成产品。”戴可杰说干就干,潜心研究,利用祖传制膏技艺,按照时令开发系列膏方,恰好能够破解鲜果“卖不掉,放不住”的烦恼。

  他在学习祖传经验的同时就在着手将这些经验标准化地运用到企业生产当中。鲜果熬成膏,要经历来摘,选材、清洗、阴干、挤汁、讨滤、沉淀、敖制、撞拌、收膏等20多道工序。无疑这是一个细致、繁琐的过程。膏方熬制最关键的是火候的把握,要分时采用武火、文火、炭火等几种不同的火候,经历12个小时以上,方能熬制出纯度高、功效好、香味浓、口味佳的膏方。文艺青年戴可杰却将这份“苦”酿成了诗,在熬膏的过程中,有灵感了,他就拿起纸,第写上几句,把熬膏的经历通过诗歌表现出来。在他看来,写诗不是纯粹感情的宣泄,而是思考生活、品味生活之后,值得被写出来的感悟。因此,他在每种膏方的包装上都附上了一首小诗,通过诗歌与顾客建立起特殊的情感交流。

  2021年,这一传统制膏技艺被列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遭产项目名录,他们膏方也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旅游商品”“浙江省名特优食品”等荣誉。

  让文化移植落地生根

  在亚运村各类美食飘香中,还氤氲着一抹来自临海的咖啡香,为运动员、媒体人员和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咖啡服务,那是来自临海本土咖啡品牌18RESERVA的团队带来的臻选味道。

  据18R咖啡主理人杨林跃介绍,早在去年下半年,18R就被亚运村选中,从去年11月份便筹备亚运村的咖啡服务项目。从门店设计,硬装、软装,到服务人员的招募选拔还有咖啡豆选择,以及菜单的选择和确认,都经过精细打磨,并成立亚运村咖啡服务专项小组。“这次有幸入驻杭州亚运村,如此深度参与这样盛大的国际赛事,让来自亚洲各地的朋友喝到我们制作的咖啡,我很自豪。”

  杨林跃,是临海最早的一批精品咖啡经营者之一。从2015年开第一家,到入驻5A景区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再到与新荣记合作成立“拾捌荣咖”咖啡豆工厂,现在提起18R,大家对它的评价是“专业”“精品”,杨林跃花了8年时间,将18R做成“台州本土咖啡品牌之光”。

  不同于市面上一些连锁咖啡店的标准化、流程化,18R的每一间门面都风格迥异,代表着独立的个体、思想和设计。

  “目前有5家门店,我认为每个店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是这个城市里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所以就秉持着一店一风格。比如说灵湖店在灵湖景区旁,设计了四面玻璃房,能引光引景入室,满足顾客休闲散心的需求。紫阳街店,因为它是在古街,所以我们的装修风格以及咖啡的出品,会更加跟古街相融合一些。”

  在紫阳街的咖啡店,杨林跃将咖啡跟本土食材、小吃作融合,打造临海特色咖啡和特调饮品,推出了草糊咖啡冻拿铁、老酒拿铁、姜汁拿铁、桃胶拿铁等一系列创意咖啡,蕴含着独特的临海风味,给顾客带去全新的味蕾体验。

  做一杯有“临海味道”的咖啡,是杨林跃一直以来的坚持,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特别喜欢。此外,他们还推出过乌饭麻糍千层和羊岩勾青千层,极具反响,这些创意咖啡和甜品也成了展示18R品牌的窗口。

  而且对于杨林跃来说,18R能做的还有许多,做咖啡中转站,供应优质咖啡豆;做咖啡培训,提升店员和学员的咖啡制作水准;做咖啡宣传,尝试让更多人了解咖啡,理解咖啡;做咖啡赛事,引导咖啡潮流、传播咖啡文化……

  民宿,文旅体验综合体

  85后金勰,是民宿“余丰里”主理人,从小于古城里长大,却在外旅居多年。开办这家民宿之前,他曾在省城当过多年记者,也和朋友们一起在杭州、黄山等景区办过民宿。

  “出去走得越多,就越能感到家乡的美,有山、有城、有江、有海,还有不一般的美食和家乡的吴侬软语。”2017年,金勰觉得自己该回家了,于是决定创办“余丰里”。

  “余丰里”前身是一座百年当铺“余同丰”,两栋60年历史的砖混工业用房,以及两栋30多年历史的旧仓库。整个项目的改造,更像是一个大型文化遗产修复工程,在保留建筑古旧时代感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的技艺,打造出一种“虽犹人造,却宛若天成”的美学空间。

  “余丰里”是民宿,也是书店、咖啡店。金勰希望打造一处自己心中的理想归宿,而这里也成为金勰人生的新起点。对于那些寻着隐秘处而去的都市人,能在临海的余丰里,找到被城市稀释的自由情怀。

  历时多年沉淀,“余丰里”还与临海市新华书店合作,重现了一方市隐之地。民宿前厅用落地玻璃门窗分隔开来,使得视野格外的开阔。临海的“书卷气”,也在这里得到完美呈现。

  近年来,“余丰里”还积极开展并承接各项文化活动,先后承办了府城读书会、本地知名作家的新书签售会,府城画展、江南草木春木刻展、知名文创企业的设计研讨会等。

  “我们的民宿,不仅仅为游客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还要给游客留下属于临海的文化体验。”金勰说,临海古城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外地住客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就比较遗憾。

  除却客房,“余丰里”的屋顶还被设计成了一个花园式的露台,这里四周植满了花花草草,还放置了些许桌椅。若是天气好,便可上来坐坐看看,入眼便是古城风貌。

  如今,余丰里凭借着自身的“独特”吸引了全国游客。金勰坦言,民宿不需有多华丽,但是一定要有内涵,能让入住的客人体验到当地的风俗文化,而临海恰好就是这么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既古老又美丽。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从“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的美誉,到如今不少人用“左手书卷气,右手烟火味”形容临海,足以证明,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总是充满着温度。

  无论是把水果熬成膏将日子过成诗,还是让外来文化在乡村孵出金蛋,或是走过疫情市场归零的民宿综合体,这些年轻人用心投入,慢慢等待。回顾返乡创业的“得与失”,他们都期待通过他们的努力,带动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


江南游报 文旅观察 00005 乡村文旅:
种下一个梦想,长出一种生活
2023-11-02 江南游报2023-11-0200007;江南游报2023-11-0200008;江南游报2023-11-0200009;江南游报2023-11-0200010 2 2023年1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