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夜间文旅集聚区:
点亮城市夜色,释放无限活力
浙江夜间文旅集聚区:
点亮城市夜色,释放无限活力
◎ 记者 王 珏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绍兴市“夜鲁镇”景区、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台州市紫阳街历史文化街区三家单位入选。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是指依托各地现有发展情况良好、文化和旅游业态集聚度高、夜间消费市场活跃的街区、文体商旅综合体、旅游景区等,与区域商圈或文旅消费圈融合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产业集群空间。
据了解,此次评选是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经过地方申报、省厅推荐、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舆情风控、实地考察等程序,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浙江省的这三个景区在夜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夜鲁镇”景区作为浙江省夜间文旅集聚区的代表之一,自 2017 年开园以来,已成为市民游客体验绍兴文化、鲁迅文化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该景区深挖文化元素,精耕文旅融合,通过开展“周末市集”非遗专场,推出绍兴首部实景影画剧《鲁镇社戏》文化演艺产品,打造柯桥区“诗路 e 站”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体验馆等举措,为城市树立新的文化地标,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消费体验。
临海紫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域,由全长 1080 米的紫阳街和 20 条辅街组成。该街区以传统明清古街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为品牌,以旅游休闲为引擎,以旅游活动为载体,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多元业态、慢生活方式融入古城,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做强产业要素的整合与配套,做美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打造优质旅游休闲街区。
衢州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 92500 平方米,全长 1080 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且拥有南孔家庙、周宣灵王庙、天王塔等众多文化古迹。该街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大量光影特效、互动装置、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夜游体验,让游客在景区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三个景区只是浙江夜经济的一个侧面。
日前,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商务厅公布第三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武林路时尚街区等15个集聚区上榜。
文旅+商业体
武林路时尚街区作为重要夜经济集聚区,街区引入集聚乐“游”武林、乐“购”武林、乐“食”武林、乐“淘”武林、乐“聚”武林五大类文化和旅游业态,全力打造集夜购、夜食、夜娱、夜秀、夜健等于一体的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品牌集聚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宁波水街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南部商务区的核心区域,打造了三大城市级年轻力IP——“鄞州之夜”“宁波爵士生活节”“南商有好物”,不仅是集聚商务、艺术、文化的年轻力特色街区,也是开放且具有活力的多元化“城市客厅”,已经成为宁波年轻力夜间文旅经济的引领者。
南湖天地通过滨水景观、文保建筑、现代商业创新手法,探索文化空间夜游的多种模式和路径,打造“漫步式先锋生活空间”。同时结合自身开放式空间优势,融合新兴生活方式顺势推出了一系列夜间文旅消费活动,如中秋月满盈·许愿河灯等。
青田侨乡时尚休闲街区以华侨经济文化IP为核心,空间布局规划包含一个小镇客厅综合服务核(一核)、生活文化旅游片、侨商跨境贸易片区、教育文化生活片区、时尚健康运动片区、时尚智造产业片区等深度融合和纵深发展的五个片区(五片),侨乡文化特色鲜明,形成了“景观+商贸+休闲”的侨乡特色文旅发展格局。
文旅+民俗
寿昌古镇集聚区以“美食味道、文化味道、民俗味道、体验味道、怀旧味道”为主线,以寿昌古城悠久历史文化、独特民俗风情、自在生活方式为基础,塑造“人间烟火·自在寿昌”旅游品牌。
柯桥古镇内常态化开展柯桥十二风雅集特色市集活动,衍生出了“柯桥夜泊”活动品牌,潮玩夜市、古风夜游、主题茶会等多种环节点亮了古镇夜间文旅经济。
清湖古镇景区积极创建“百匠上街、百味中街、百货下街”的特色街区,打造全要素结合的文旅业态,挖掘本地非遗资源,用打铁花、舞龙、民族竹竿舞等展演节目吸引众多游客,同时通过全力打造大型实景演出“清溪江湖”,集聚夜间旅游人气。
龙泉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以西街、留槎洲、三江口三大区块承载的历史文化为主题,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餐饮购物、主题民宿等业态为一体的“文化+游憩+商业”的复合型历史文化休闲街区。
水口乡茶文化旅游景区以“夜间经济”为核心,着力挖掘“贡茶”“农耕”“非遗”等文化元素,做特做响“茶文化”品牌。
迎恩门风情水街以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为核心,设置迎恩广场、迎恩天地、米市街、西郭里、悦龙池、钟山寺等六个功能区块,形成文化展示、非遗体验、水上夜游、美食文化等多种文旅业态。
沈家门渔港小镇特色街区,布设一批综合性海洋特色文化场馆,有沈家门渔港文旅驿站(岛与书房)城市书房、普陀非遗馆、普陀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舟山市(普陀)美术馆等。
官河古道以宋韵为主线,融入元宇宙、智消费、新生活的理念,依托宋韵文化、非遗文创、艺术时尚、元宇宙数字文化,结合周边孔庙、五洞桥、36街72巷等历史文化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官河文旅商圈,重点发展夜间餐饮、夜间水上观光、夜间文化体验等多种夜间文旅消费业态。
卢宅景区内业态集聚实现多场景应用,目前有研学旅游、影视拍摄等多样化科教文化体验产品,同时形成了民俗非遗、主题节庆、古韵国风等三大类主题文旅品牌活动,常态化推出“卢宅夜市”“卢宅地摊节”、周六“非遗夜市”等夜间文旅产品。
文旅+节庆
良渚文化村·玉鸟集集聚区则瞄准年轻一代的消费偏好,深化“文化艺术轻度假商业体”街区定位,常态化开展主题市集活动、创作者分享、艺术生活节、音乐会等文化娱乐活动,目标成为新一代“艺文新地标”。
岩头历史文化街区内业态集聚,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形成“楠溪江滩地音乐公园”和“丽水街”为核心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以滩地音乐公园为主阵地,锁定年轻消费群体,引进培育楠溪江东海、星巢、草莓、ROCKTOWN等四个音乐节品牌,打造楠溪江星巢音乐营、楠溪江COART麋鹿星球艺术营、沃克秀在楠溪音乐营,初步形成了以“四大音乐节和三大音乐营”为核心的音旅融合示范项目。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描绘了浙江夜经济的蓝图。
在上述的夜间文化和旅游集聚区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夜间文旅集聚区融合了餐饮、购物、娱乐、文化等多种业态,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一站式的夜生活体验。
同时,各个集聚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旅产品,如“夜鲁镇”景区的“绍兴祝福”和“水乡社戏”,临海紫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临海词调”等。在此基础上,一些集聚区运用光影特效、互动装置、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夜游体验,如衢州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
这些集聚区不仅为游客提供服务,也注重当地居民的需求,打造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
浙江夜间文旅集聚区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的消费选择,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浙江省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夜间文旅集聚区,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