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样板:“竹”梦溪口, “碳”寻未来
未来乡村样板:“竹”梦溪口, “碳”寻未来
近日,2023年浙江省未来乡村创建成效评价结果公布,第三批未来乡村名单揭晓。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踏入“未来”行列,围绕两山理论,对乡村自然资源做好规划保护,谋划好乡村产业发展。以本次入选的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溪口为例,该村地处杭州西郊,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荣获全国乡风文明示范村、省健康村、省森林村庄等荣誉,如今村民在未来乡村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唱响未来乡村建设新篇章。
◎ 记者 葛家藤
◎ 通讯员 俞海峰 朱国栋
◎ 图片由溪口村委会提供
坚持党建引领 主推共富建设
如今,通过党建联盟、村企合作等发展模式的推广,各未来乡村村民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应。余杭溪口围绕党建引领,大力拓建乡村产业建设,积极打造文旅品牌。其中,村以共建竹产业链“共富工坊”为为主题,将竹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结合村民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实现村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以“红色领富、工坊致富、村社增富、群众共富”的“抱团共赢”模式,溪口成立了包含所氏竹业、竹材分解点、沛诺科技有限公司、方淼鑫竹刻馆等多家主体组成的竹产业链“共富工坊”联合体。“”一名在竹刻馆工作的村民表示,自己的女儿在外地工作,自己和老伴儿一直以来都从事竹产业打包等工作,如今通过村内竹产业新模式,销售渠道比过去更广,因此他们的收入也比以往高很多。
据悉,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超千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二百万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四万元。竹产业链“共富工坊”联合体引导本地村民通过就业、创业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竹产业链“共富工坊”建设,帮促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
充分利用资源 打造特色产业
打造本村特色产业是每个未来乡村必不可少的条件。竹产业是溪口的特色,村采用“竹+文创”发展思路,打造“文创街区”,文创街区汇集了第一批省级乡村博物馆传梭博物馆、浙江省四星级乡村博物馆农历博物馆、海飘来艺术馆、蔡志忠文化馆等博物馆艺术馆集群,探索“艺术+民宿”“艺术+研学”等乡村发展新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艺术与乡村振兴共融发展带来的甜头。
同时,利用自身乡土特色、野趣韵味和户外运动的特点,村引进和打造了一系列包括星驰山地车、HC营地、蓝之旅房车营地等在内的文旅项目,将乡村旅游和户外运动有效融合成新模式。
此外,溪口村依托千亩野生杜鹃林、竹文创街区两大核心资源,紧抓未来乡村建设契机,围绕“竹(筑)梦溪口,碳(探)寻未来”的主题,汇聚竹艺文创、低碳乡村、生态农业、公益文化、乡村文博和文旅民宿`数智乡村等多元形态,形成共建、共生、共享、共富的乡村创业创新生态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 完善低碳减排
未来村庄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和响应双碳政策。以低碳乡村相关建设为例,溪口村在先期低碳乡村示范建设的良好基础上,深入开展生态资源价值转换机制的有益探索,赋能溪口未来乡村事业发展,探索百姓甜美幸福生活的创新路径。
努力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发展低碳生态的竹艺文创产业,以及精品民宿等文旅产业。推进低碳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提高光伏等清洁能源使用率。此外,依托溪口数字乡村系统建设,对接“碳汇百富”综合管理平台,实施村域环境监测全面覆盖和实时监控调节,探索低碳积分和相应兑换奖励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机制,让村民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减排中来。”溪口村村委会委员表示,接下来溪口村将继续围绕两山理念,做好双碳政策的相关工作,在未来乡村的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