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北部雄心—— 5000年文明启新城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杭州第一时间响应。上月,杭州市发布《杭州市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
城市更新之(一)
杭州北部雄心—— 5000年文明启新城
一声春雷乍响,唤醒了蛰伏的土地,生机是破土的种子,活力是蘸满热情的期望。正月十五,良渚新城重点企业项目工程全面复工。
开工!开干!开门红!一股复工春潮,浸润了这片土地的新图景,希望破土而出,未来必将姹紫嫣红。
2016年,良渚新城管委会成立。几年间,一座新城的轮廓逐渐清晰。一张新城的新图景正在全面铺开——
一种新的生命力正在孕育新的辉煌:这一年良渚新城正用系统性思维、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考、率先破题,以期为工业有机更新探索一种可借鉴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一种新的产业正在激发新的动能:这一年,良渚新城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具备片区综合开发经验和投融资实力的央企,以“良渚数字港”项目探索“城市合伙人”模式,尝试为其他片区开发提供样板。
一个新的平台正在寻找新的高度:这一年,良渚新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获得正式授牌。同时,良渚新城在良渚论坛、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双重机遇下,搭建起了与国际文明交互的平台。
创变鼎新谋未来。
▶玉湖开
回首5000年前,一座城市在这里崛起,一种文明在这里诞生。千年的浮尘,在四季的轮回中滋养着这片土地,如今一座新城,一种新文明,正伴随着时代的曙光冉冉升起。
这是怎样的一座新城呢?
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在玉湖公园国际创新中心外部,升降车正在紧锣密鼓的运转,将一块块玻璃幕墙小心翼翼的吊起,逐渐拼成一个“莫斯乌比环”。
在这我们仿佛看到历史的重影,我们更像窥视着历史文明发展的脉络。
这个莫斯乌比环,其设计理念也来源于两种玉文化中玉琮和玉环的造型特征。
新城的“新”,是一种文明沉淀、延续之后的新生。
在玉湖公园的工地上,一群白鹭栖息在水滩边。他们时而振翅,低低的从河床上飞过,俯冲,叼住在浅滩中的小鱼。
这里原本也是河道的汇集处,它们应该在这里居住了很久。如今河道扩挖改建,它们也依旧留在这里,仿佛他们知道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新的绿洲。
就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一样,他们知道春雷唤醒一种新的生活,他们翘首等待着一座新城的崛起。
玉湖是良渚文明与运河文化的连接点。5000年的历史长河奔涌而来,在这里与运河文化相汇,生活由此跟着时代的气象快速生长。
新城的“新”,是一种生活洗涤、激荡之后的清明。
“以后,周末我就可以带我儿子来这里玩了。”良渚新城城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晓平是土生土长的良渚人,他现在就居住在离玉湖差不多一公里的小洋坝家园,说起玉湖他特别的开心:“我们小时候是可以在河里游泳的,后来在城市建设中渐渐失去了这些天然的色彩,现在这种生态又回来了,现在或许我可以在我儿子的童年中找到我曾经的童年。”
是的,新城充满了“新”的生活,这种生活延续着文明的脉络。5000年的历史长河滋养着这里的树、花、鸟,甚至是一缕风。这种滋养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可以穿过城市的风貌看见生活的本质。
近年来良渚新城不断完善交通路网建设,围绕核心建设区“六横六纵”城市路网主框架,构建起了整个新城的生命线。
城市的规划是人对于文明理解的呈现。良渚文明沉淀在这里,运河之水流淌过这里,新文明是建立在这沃土之上的。
这就像一个大棋盘,“文明”是执棋者,一个个新的产业、新的生活,在这个棋盘上落子如飞。
▶春景现
走到四月份,草长莺飞,越来越临近玉湖开幕的是时间。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近200个工人在忙碌着给玉湖穿上“新衣”。他们给土地翻新、培土、栽种,然后静候一场一场春雨。这些刚载种的花苗,慢慢舒展开了叶子,一点点的绽开了花苞。高晓平说,这里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不止于玉湖。
整个良渚新城都在经历着一场土地的更新。
走进生命健康小镇,春日的暖阳催开了一树一树的海棠。圣庭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已有5年的光景,从最初的一幢楼,到如今近三幢楼,企业的发展速度就像春日里的树苗,一天天的见长。
“我们每年以营业额翻一翻的速度成长。”圣庭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金任强说:“这和新城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像一棵树和土地的关系,一家企业的成长是一座新城崛起的一个着力点,新城有很多这样的点,打开了土地有机更新的面。
“疫情期间,我们几次遇见交通管制的问题,都是新城管委会帮忙解决的。这也是我们能够在疫情期间依旧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企业的发展肯定不能只靠单打独斗,大环境是一方面,产业的聚集和助力是另一方面。”金任强说。
圣庭医疗是一家以生命基因科学研究为主的医疗科技公司,结合了现代很多的先进技术,既实现了高科技的综合呈现,又实现了零污染的需求。生命健康小镇的发展循着先进、成长、生态的方向,这也是良渚土地有机更新的三大关键词。这也是“新文明的核心”。
目前,圣庭医疗科技因为发展需求需要扩大生产空间,等通运路上的产业园开园,他们将开启新的大发展。
这样的等待,不止于圣庭医疗科技。
坐落在临平的艾可家纺和这片土地也有着不一样的缘分。这家企业原本租在通运路边上,因为发展迅速和机缘巧合,购买了旁边地块上衡器有限公司,遇见新城土地有机更新,艾可家纺搬到了临平,等到通运路产业园开园,他们又将把“衡器”作为新的企业入驻。
“我们会将家纺中一些文创产品作为衡器的主营方向。”艾可家纺的倪总说:“企业环境的整体设计会更加的艺术性。”
艾可家纺不同于传统的家纺企业,企业的创始人是一对设计师夫妇,他们亲手设计了整个办公大楼。这里就像是一座纺织艺术展馆,家纺元素的设计、色彩的把控以及灯光的处理,让家纺产业以一种美好生活的姿态迎面而来。衡器的产品模式和艾可家纺的产品模式会有不同,它更注重家纺的成品,一方面,它将扶持更多设计师实现他们的设计,另一方面,它让产业与生活产生更多的关联性。艺术的生产,艺术的生活,或许他们在土地有机更新这种语言表达。
“等明年五月份产业园开了,我们有一幢独立的大楼,会有更加美好的呈现。”倪总用手比划着新大楼的设想。
从传统的家纺产业,到充满创意的家纺艺术,是产业的转型,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追求。“新文明”最终是呈现在意识形态的。
很多时候,一座城的艺术性,并不止体现于艺术展和活动,它更应该呈现于产业的整体形态,从而形成对于城市大环境的认知,最终沉淀为“新文明”的养料。
目前,良渚新城全域启动9个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通运路以南、好运产业园有机更新项目已全面开工。其中,通运路以南地块四项目成为余杭区首个“拿地即开工”工业用地项目。
▶新城来
“玉湖、玉湖,叫着叫着,觉得越来越好听了。”良渚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国平说。
其实,这种越来越好根植在每一个住在良渚、来过良渚的人心里。
圣庭医疗的金任强说,圣庭大多数的员工都住在良渚,从工作到生活,慢慢的从一个外地人成了新良渚人,生了根,发了芽。走过一个个大工作间,每一个工位都在忙碌着,安静却可以感受到奋斗的精神。在这些年轻的脸庞上,分明可以看到充满希望的喜悦。
这种好不止于良渚新城,还在于良渚文化大走廊,更在于大杭州。
良渚新城让时代和历史不断交汇,让文化与科技不断融合,在大杭州的北面,以新文明构建新中心。
在过去的五年中,良渚新城的建设者探索着这片土地的成长力量,从环境到产业,再到生活,他们殚精竭虑。
2023年,新城成功招引中国国家话剧院数字剧场产业综合体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全年参加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104个,总投资额578.7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个,20至50亿元项目6个。
同时,构建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完善梦栖小镇2.0产业规划及布局,集聚800余家数字文化类企业。2023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增速超30%。良渚数字文化社区获国家文旅部、商务部授牌,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还有着眼于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深入推进创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精准诊疗等领域的生命健康产业培育。目前聚集生命科技企业400余家。2023年,良渚生命科技小镇上榜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园区榜30强,并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生物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人民网“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总部经济方面,积极开展杭州市、余杭区总部企业培育工作,已认定市级总部企业5家,区级总部企业16家,全年新增认定市总部企业5家、区总部企业3家。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良渚新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将是城北新中心。
一带一廊的建设,奠定这座新城的产业发展地位,文化与文明的价值承托了新中心的城市价值。
“新文明,新中心”,是传承文明也是创造文明,并以新文明的价值赋能区域价值。就像玉湖上的莫斯乌比环,所有的文明都是在新创造中延绵不断的。
玉湖的春天来了,新城的春天来了。
车子经过一路的樱花树,来到梦栖小镇,正午的春光拉长着生活的光影,人们在园区里走走停停,或拍照、或小憩、或发呆,温暖的又何止阳光。身边一个女孩突然指着不远处的办公楼,“是影视飓风啊!我一个朋友今年要毕业,前几天他特地从外地赶过来这里面试,这里就是他的理想呀。”影视飓风是这几年在B站上走红的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能来这里看一看公司总部拍张照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从梦栖小镇再过去一点就是玉鸟集,生活在这里就像土地里长出的花朵,创意、时尚、烟火……每一张椅子是随意的,有人路过,有人坐下,突然想到一句诗:“让我们坐起来,把春天围住。”也许,对于“新文明,新中心”而言,不仅要有不断向前力量,也要有可以让生活“坐下来”的温暖,玉湖就是这样的“春天”。
◎ 记者 王 珏 实习生 张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