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旅观察

从“再造超山”,看文旅策展

  说起临平超山,一株腊梅飘香百年,称之“腊梅王”,人尽皆知。

  种它的人叫吴昌硕,今年是他180周年诞辰。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吴昌硕与超山的故事于后世常流传。

  4月20日,又一个关于他的新的故事“开讲”——“化为天下春—吴昌硕与中国近代艺术的变革”特展在超山开展,展览主题为“再造超山”。

  从“再造超山”,看文旅策展

  ◎ 记者 王 珏

  临平超山,自宋以梅闻名。

  因为梅花,历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游历这里。因为爱梅,吴昌硕、潘天寿更是选择长眠这里。

  为了一睹“十里梅花香雪海”的盛景,或为觅得一朵超山独有的幸运六瓣梅,越来越多游客也来到这里,观梅、赏梅、品梅。

  2009年,超山梅花节应运而生,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六届。仅2023年,就吸引游客超过80万人次。

  但热闹都是短暂的,每年梅花季一过,超山便又恢复了安静。如何进一步提升超山影响力,保持四季热,年年热,一直热?如何将这份流量留下来?

  为何“再造超山”

  “‘再造超山’,正是临平分析自身优势后作出的判断。”特展工作人员说,超山作为一处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风景名胜区,其当前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并未完全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急需通过“再造超山”综合性的规划和改造,进一步提升超山的景观品质和文化内涵。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传统的超山形象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多元化需求,需要通过“再造”的方式,对超山的景观和文化进行更新和升级。

  此外,超山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超山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再造”的方式,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超山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从经济角度来看,“再造超山”也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超山的景观品质和文化内涵,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如何“再造超山”

  景观再造:

  一棵树一株花,都可能是吴昌硕画里出现过的?

  “其实,超山早就开启了它的‘再造’之旅。”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3月,临平全面吹响超山-丁山湖综保工程(以下简称“超丁综保工程”)建设的“集结号”。

  项目以打造“2023年休闲超山、2024年健康超山、2025年底蕴超山”为导向,实施范围正是以超山风景名胜区6.01平方公里及丁山湖区域为主,建设内容除了超山核心景区(包括东园、北园两大片区)提升改造,还涵盖了水上游线及水域环境整治、景区美丽乡村整治、景区周边路网及环境提升。

  今年梅花节,经过大半年“闭关”改造后的超山风景名胜区全新开园,让前来的游客眼前一亮,都直呼超山“大不一样了”。

  东园片区以“十里梅香”为主题,是超山生态风景最为秀美的自然景观之一。改造后,1.2万平方米东园香雪海大草坪增加了更多观梅赏梅新路径;景区东入口,延伸了更多餐饮、商业、咨询等配套新体验;全新打造的跌马桥研学园更是拓展了摄影、体验、亲子为一体的梅林研学新空间;环山游步道、电瓶车道,则可以将整个超山景区缀玉连珠般串联起来。

  北园片区则以“大宗师的逍遥游”为主题,打造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体验区。“以文入景”,以百年香樟大道为线,还原古时超山北园入口,游人游览路径更具历史体验。

  “‘再造’也不是随意改造,景观工程里面都是带着文化内核的。”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在整个超山园区里面,不要小看任何一棵树,一株花,都可能是吴昌硕画里出现过的。一步一景,你在的每一处地方或许都能在吴昌硕画里面的找到。比如景区东园门口牌匾上的“超山”二字,就来自吴昌硕的书法作品中。

  百余年前,当运河水道还是最重要的交通要道的时候,听闻塘栖超山梅花花事正好,吴昌硕正是乘舟前往塘栖探梅的。

  文化再造:

  让专业的人看专业展览,让普通游客读懂超山。

  “当然是梅花。但是我们都知道梅花的花期很短,那什么是不朽的呢?是由它引发出来的艺术表达和艺术家精神,会随着时光的变迁历久弥新。”特展工作人员说,关键就是如何增强超山文化的“在地性”。

  “超山是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但超山不只有梅。历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游历超山,留下了为后人称道的诗文书画、摩崖石刻,形成独特的超山文化,承载着临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归葬超山的吴昌硕与其弟子潘天寿,正是超山最重要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遗产之一。”

  吴昌硕,一生以梅花为知己,他曾挥毫写下“苦铁道人梅知己”的诗句。他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入画,墨梅、红梅都有。吴昌硕画梅,表现出梅的不同形状,用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他说:“有的梅花,秀丽如美人,有的梅花,孤冷如老纳,有的梅花,坚贞如诤臣,有的梅花,孤傲如侠客。”

  恰逢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超山这里特别举办了一个“展览”——“化为天下春—吴昌硕与中国近代艺术的变革”。

  特展策划立足“超山、梅花、历史、名人”,整个超山北园区作为一个完整的“展览”,由吴昌硕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浮香阁、问心馆四个展区有机联系,以室外“吟游”装置串联动线。通过“实物展品+媒体展品”的形式,以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用过去、今天、未来三位一体“再造超山”,突破季节性、地域性,实现超山文旅转型升级:景色变为景观、观光转为体验,以超山为“媒介”,用历史链接当代、让当代发问历史,让观众、游客感受华丽转身后与众不同的超山。

  “我们希望能够让专业的人到这里来看见专业的展览,让普通的游客来到这里能够读懂超山,这是我们做整个展览的一个初衷。”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也希望在景观再造与文化再造的双重推动下,超山景区能成为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城市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感受、体验。

  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超山的独特魅力。在未来的日子里,超山能成为一座永不褪色的文化名山。

  文旅策展带来的新机遇

  从国际经验来看,由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文旅融合,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品牌打造的例子比比皆是。

  反观国内,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尝试丰富多彩,不过仍有不少问题,文旅结合还不够深入。从旅游方面看,由于过度的娱乐化、商业化,忽略了深度文化内涵的发掘。不仅缺乏设计精美、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在线路设计上,诸多文化场所如博物馆、艺术馆也很少包含在跟团游行程之内。即便涉及博物馆也是展示文物的博物馆,而非展示当代艺术的美术馆、艺术馆,当代中国的艺术形象在游客心目中是模糊的。

  参考“再造超山”,可以有几点思考。首先,需要打造文艺精品,开发品牌活动,加深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理解。其次,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应用科技为文化赋能。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而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融合。文化旅游业可以通过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方式更好地朝着多元、创新、跨界的方向发展。再次,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组织文化艺术活动。

  “我们也希望超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宣传,擦亮这张彰显多元文化、充满想象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新名片,为超山文旅注入更多新时代艺术价值。”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超山将结合超山梅花文化、金石文化以及运河文化等,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及西泠印社的教育资源、学术资源、文艺影响力等优势,通过大学生合作交流机制和研学基地等形式,积极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国画讲座、文化雅集、公益性讲座或培训,更深入挖掘地域优质文化资源。


江南游报 文旅观察 00007 从“再造超山”,看文旅策展 2024-04-25 江南游报2024-04-2500007;江南游报2024-04-2500008;江南游报2024-04-2500009;江南游报2024-04-2500010 2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