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
2024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浙江主场在安吉启幕
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
2024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浙江主场在安吉启幕
5月21日,2024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浙江省主会场活动在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启幕。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柳河,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中华,中共安吉县委副书记、安吉县人民政府县长宁云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安吉县人民政府、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承办,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安吉县溪龙乡人民政府执行承办。
活动现场,“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别开生面,精彩纷呈。
近年来,浙江的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形成了龙井茶、白化茶、早茶和其他特色茶等4个特色优势产区,拥有24个5万亩以上重点产茶县。总体上,浙江的茶产业呈现以名优绿茶为主导,红黑白黄茶多茶类共同发展,抹茶、花茶为补充的茶类结构。
据了解,2023年,浙江全省茶园总面积311.7万亩,茶叶总产量20.2万吨,总产值287.1亿元,平均亩产值9211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以上,在全国主要产茶省中排名第二。2023年,浙江名优茶产量11万吨,产值257.5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54.5%和89.7%,名优茶产值比重居全国之首。其中,龙井茶产量、产值分别为2.6万吨、63.5亿元。
作为产业的后继力量,浙江茶业人才正在有序培养中。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开设普通本科茶学专业,在校生240余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开设茶叶专科专业,在校生540余人;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等9所中职学校开设茶叶中专,在校生1890余人。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行业职业技能茶叶加工工大赛中,浙江包揽了全国绿茶、红茶茶叶加工工大赛“四连冠”。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驱动。良种化成效明显、机械化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初具成效……
浙江的这片“金叶子”背后,拥有着雄厚的科研力量。早在2000年,浙江就开始实施茶树无性系良种化工程。2023年,浙江无性系茶树良种率达7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白叶1号”“龙井43”等茶树良种为主栽品种。
茶,既关乎产业,又关乎文化。2022年,由浙江省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浙江省4个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安吉白茶、金华婺州举岩和长兴紫笋茶),以及2项茶俗(余杭径山茶宴、磐安庙会——赶茶场)成功入围。目前,全省共有区域公用品牌50多个,在2023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浙江有15个品牌进入百强,西湖龙井品牌价值居全国第1位。
借力非遗传承保护的开展,浙江茶品牌打造效应不断凸显。
本次主题活动全省联动,全省各地文广旅部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成员,联合农业农村、教育、宣传等部门,在5月21日国际茶日前后,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茶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共同营造“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
在安吉非遗嘉年华区,设有雅集、书集、茶集、市集四大区域。“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
作为“中国竹乡”,这个展区对竹元素进行了高频次的运用,极具匠心的安吉非遗竹家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以竹代塑”用具、精美个性的竹工艺品……充分运用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韵,烘托“茶非遗”的浓厚氛围。
安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宁云表示,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叶吐芳华。
安吉建县历史已经超过了1800年,县名取自《诗经》“安且吉兮”,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和绿色发展先行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在好山好水中诞生了叶白脉翠、形如凤羽的安吉白茶,也孕育了人类非遗安吉白茶制作技艺等295项非遗项目。
举办本次活动的溪龙乡,就是人类非遗安吉白茶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所在地,也是安吉白茶的核心产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是传统文化的无价瑰宝。
接下来,安吉将坚持以山为媒、以水结缘、以茶传情、以心交友,诚邀各界朋友常走走看看,在体验自然山水中感受时代脉搏,在品味天然芳茗中增进合作友谊。
◎ 记者 葛家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