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漫画:回望90年的“全漫展”
时代·漫画:回望90年的“全漫展”
如果说漫画可以让人热血,那么90年前的那一场二次元热潮,实实在在燃动了全民热血
◎ 记者 王珏
在这次的动漫节上,有一个特殊的展厅,那是《时代漫画》的90周年展。这场展览通过对《时代漫画》的回顾,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在这个展览中也提到了“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时任《时代漫画》文字编辑的王敦庆是“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筹委会的实际执笔人。依据王敦庆的说法,鲁少飞和宣文杰,一个希望想办法“保障漫画家的法益,以维持漫画刊物的寿命”,另一个则考虑“怎样联络 全国的漫画家,团结起来”,于是有了举办全国性漫画展览会的想法。
在此契机之下,1936年夏,叶浅予、张光宇、张振宇(又名张正宇)、鲁少飞、王敦庆、黄苗子等人以上海漫画社和时代漫画社作为主办单位,集结30余位漫画家在上海召开“全漫展”筹备会。
不一样的“全漫展”
在1935年至1936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筹备“全漫展”,用宣文杰的话说,将全国漫画家团结起来,是有一定必然性的。正如1936年初,王敦庆在《三五年的中国漫画艺术》中所述,从供给层面看,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漫画作者人才辈出,全国漫画作者达180位以上。其中大多是受过现代教育洗礼的青年知识分子。从需求层面来看,漫画作为一种艺术体裁,与纯粹绘画的趣味相比,更有批评和教养的功用。尤其因为漫画大多明白易懂,易于深入民间,因而培养了较为固定的读者群。
王敦庆更是在《第一回全国漫画展览会缘起》中用诙谐的笔调这样写道,“行将搜遍普天之下,四海之内,广集突梯滑稽的,讽刺入骨的,奇思异想的,和五花八门的作品陈列”,“以示近年来漫画界同仁纸上谈兵的结果。
可见,“全漫展”希望以公开展览的方式将全国优秀漫画作品集中起来观摩品评,以群英集会的方式增强各地漫画作者的联动效应。同时,在筹备之初,筹备会就决定将漫画展览会办成流动展览,在上海展览之后,计划在全国多地巡回展览。用王敦庆的话说,就是“把这吃力不讨好的漫画艺术送到山城水镇,穷乡僻野里的民间去,使大众都能感受漫画艺术的熏陶”,以此扩大漫画的宣传作用和民间影响力。
从筹办全国漫画展览会到建立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再到出版展览会出品特辑、编辑同人刊物、组织各地流动展览,以《时代漫画》同人为核心的上海漫画界以“全漫展”为主轴,尝试全国漫画界的首次大联合和公开展示,对于扩大漫画这一艺术门类的社会影响力、巩固漫画家的主体地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媒体的广泛好评。
对比90年前的这场“全漫展”,如今的动漫节同样印刻着时代的烙印。
不一样的时代
如今的动漫,已不仅仅是儿童的动画片或者小众化的Cosplay。“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的壁垒正在被打破,动漫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拓展。
《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初步统计2023年二次元用户规模达4.9亿人,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达1.2亿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在电影、漫画、游戏、网文等细分赛道,动漫正以泛娱乐、轻社交、互动式的特点,收获全年龄段更多群体的好感。
正如有网友说,动漫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既能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它彰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值得每个人拥有。
无论是漫威动画的粉丝,灌篮高手、哆啦A梦的手办控,热爱Cosplay的女孩,还是一句“带你上分,带你飞”就能火速上线的手游党,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绮丽曼妙的动漫世界中集结,找寻自己的兴趣所在、乐趣所在。
90年时光,时代在飞速地前进。
国漫正当时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日、美等国家动漫作品的引入,中国动漫一度陷入低谷,甚至受此影响在模仿中逐渐西化。比如《宝莲灯》尝试全面学习好莱坞的制作并融合中国传统故事,但依然难掩颓势。直到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火爆出圈,《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奇谭》等一批传统文化IP主题动漫影视作品乘势而上。国漫崛起,一直是无数人心心念念的话题。
回看,第一届“全漫展”,不一样的时代背景,有着一样的热血。
国漫出海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放眼全国,国漫的日渐崛起带来了出海的热潮。如动漫《全职高手》登陆日本,长居人气榜前列,《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俄罗斯、土耳其、澳大利亚以及北美上映,《熊出没》IP电影在130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
不过,相比美日动漫,出海的部分国漫作品虽然在一定区域人气很高,但仍然缺少世界级的国民IP。国漫出海既需要创作优质的内容,也需要打破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种壁垒。
近百年来,中国动漫几度起落沉浮,却如薪薪之火熠熠不息。在时代发展中,让动漫成为文化传播的利器,依旧是我们热血之动能。中国国际动漫节一方面整合行业之领先,另一方面更是使其成为推动文化发展之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