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探访浙北红色文化
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探访浙北红色文化
红色记忆永不褪色,奋斗征程砥砺向前。建党103周年之际,一场热情洋溢的红色之旅,让人们重温前人革命奋斗的不易,体验令人振奋的革命精神的。从第一个党支部到星星之火遍地开花,从大山里到城市间隐藏着的处处旧址,无不浸染了数代人的革命意志,记录了红色精神的奋勇当前。让我们在历史的回音壁前驻足,共同缅怀先辈,传承红色基因,聆听那些激荡人心的故事,一起携手迈向新时代的征程。
杭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见证了无数个时代的更迭,也孕育了悠久的运河文化。1927年6月,这里诞生了杭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鸭兰村支部,这里河道纵横,水系相连,村内鸭兰港与大运河相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杭州党组织惨遭破坏,被迫转入地下,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水路交通条件便利、隐匿于城市中的鸭兰村,成为当时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保存力量的重要区域。
支部成立后,通过农民协会,宣传、组织、发动本村和附近农村的农民,革命的火种在杭州扎下了坚实的根基,为之后杭州的抗日解放储备了力量。如今,中共鸭兰村党支部旧址已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21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许多本地党员们来到此地,聆听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据悉,近期临平崇贤开展了包括“携手共走大运河 先锋聚力践初心”运河健步走活动在内的许多红色文旅活动、研学活动,围绕支部旧址红色文化下足了功夫。设置特色美食补给站,开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拼图集章,以及文化竞猜打卡,在各类红色文旅活动和研学活动期间,让更多的人通过活动近距离感受大运河的独特韵味和鸭兰星火的红色文化魅力。
山沟沟里的“红色星火”
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陈列馆位于余杭鸬鸟山沟沟村茅塘景区,旧址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一进三开间两厢二层单檐砖木结构徽式建筑。展馆内展示和还原了战士们在此夜以继日赶制军装、军服的内容和场景。2009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余杭区对旧址进行保护修缮,并改建为新四军陈列馆。
纪念馆常设陈列为新四军随军被服厂生产制作场景及新四军余杭革命历史展。设有回忆厅、新四军历史、新四军主力来余杭、新四军在茅塘等板块,旧址前建有新四军广场一处、院内有入党誓词墙一处。据悉,在纪念馆成立后,前来参观学习游客络绎不绝,并举办了许多红色研学活动。
围绕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陈列馆,余杭鸬鸟镇积极整合辖区内文物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做好开发、保护和利用文章,推出了“遇见鸬鸟故事 寻访红色记忆”等多样的红色之旅路线,有效带动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新四军苏浙军区之路
湖州长兴辖下有着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游客来到长兴煤山镇,沿着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司令部旧址、新四军江南银行旧址和新四军苏浙公学旧址,开启一趟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红色基地研学之旅,重温那段振奋人心的岁月。
军事、经济、教育……多样的角度展示让几个旧址展现出了不同特色的红色文化,让参观者们从更深层次的方面了解和学习那段红色记忆。司令部旧址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和建立新四军苏浙军区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领导苏浙军区军民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史实。
银行旧址的主题为《抗币风云》,系统记录了新四军苏浙军区和苏南行政公署在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创办江南印钞厂和江南银行的主要史实和历史贡献。而公学旧址主要介绍了创办苏浙公学历史背景、办学历程、历史贡献以及苏浙皖地区的进步青年如何在对敌斗争的艰苦环境下,一边战斗一边学习,最终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的过程。眼下,随着红色文旅研学的持续推动,重温新四军苏浙军区之路成为了许多人了解重温峥嵘岁月的绝佳途径。
浙西北的红色历史缩影
位于湖州南浔的中共浙西北特委机关旧址,是南浔红色旅游的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多地年代久远的旧址而言,这里较为崭新,但是如今能够发挥出重要的红色资源的作用。1941年中共苏皖区党委为加强对浙西以京杭国道为界的路东各县和江苏锡南、苏西地区党的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浙西特委分设为浙西、浙西北两个特委,而其中的旧址就在此处。
革命旧址是红色历史的缩影,也是开展红色旅游的资源基础。展馆以旧址介绍为主,分为抵御外敌、中共浙西北特委成立等六大篇章,详细介绍了时代背景下中共浙西北特委机关的发展历程。同时,展馆还通过实景展示、实物陈列,还原了部分场景,打造沉浸式观展形式,让旧址变身为“教室”,更好地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据了解,作为一个新的红廉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西北特委旧址已成为南浔区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基地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最大化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如同其白色院墙上“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八个鲜红的大字,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 记者 葛家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