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家国家级休闲街区浙江占9家
全国旅游休闲街区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在浙江宁波举行
164家国家级休闲街区浙江占9家
全国旅游休闲街区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在浙江宁波举行
◎ 记者 陈冲 通讯员 孙亚玲 孙玲玲
6月28日,以“主客共享 焕活新生”为主题,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等主办,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全国旅游休闲街区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在浙江宁波举行;截至目前,全国三批共164家国家级休闲街区,浙江积极响应成功培育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14家,其中9家入选国家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这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在空间布局优化、文旅深度融合、综合效益带动、品牌打造推广、治理模式优化、成果主客共享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是展示城市文化和建设成就的“金名片”,也是联结居民和游客“美好生活”“诗与远方”的新场域。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持续开展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相关工作,推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同时,推动形成常态化认定和“有进有出”“优中选优”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指导各地不断提升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美好生活新体验、旅游休闲新空间。
历史融入生活 十里洋场再现
休闲街区是推进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宁波已经建成了休闲街区、旅游度假区、休闲景区、乡村微度假示范区以及文旅休闲驿站等,以城市休闲为特征的产品体系、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依托宁波丰富的、优质的生态禀赋和厚重的人文优势,休闲度假旅游已经成为宁波文旅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活动现场,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彦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宁波以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为引领,全方位深化文旅融合、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旅游体验,在全国首创旅游综合保险服务、率先推出旅游行业信用指数,宜乐、宜游、宜居、宜业的休闲之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宁波海曙区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傍宁波母亲河南塘河而生,曾是老宁波商贸文化聚集地,位列宁波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23年获评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宁波江北区老外滩街区位于宁波三江口核心区域,濒临甬江,总长1.64公里,总占地面积约22公顷,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先后获评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国家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荣誉,现在的宁波老外滩保留了当年十里洋场的风貌,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碰撞。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时代文旅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宁波文旅将进一步把推动休闲街区创新发展作为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新抓手和新场景,将休闲街区打造为展示城市记忆、体现主客共享、引领休闲消费的城市生活方式和文旅休闲窗口,以一街区一特色、一街区一韵味,来进一步完善城市休闲功能,提升休闲城市的文旅能级。
浙江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依托城市文旅业态集聚度高、文旅消费市场活跃等特点,围绕街区景观、文化体验、文旅消费、数字场景等提出“十个一”的工作体系,突出休闲街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要义,坚持“四个化”推动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
据统计,截至目前,浙江省拥有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杭州市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宁波老外滩街区、宁波市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温州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湖州三街(小西街-衣裳街-状元街)、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运河·塘栖古镇历史风情街区、婺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共9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9661773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3056.8万元。
推动街区更新 深挖情绪价值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王安石曾这样描写街巷盛景。900多年前,27岁的王安石成为鄞县建县以来最年轻的知县,他勤政务实,兴办县学,由此形成了宁波市中心依然保存的县学街。
街区是复杂的,其开放性、人员集聚以及商业业态的大浪淘沙使街区成为浙江城市治理的新挑战;但同时街区也是本土的,历史与现代交融,古朴与时尚交织,休闲与生活交汇,走进一条街、读懂一座城,越来越多的文旅供给和需求交叠汇聚到浙江的旅游休闲街区。
“走进一条街,就是品鉴一道风景、品读一地文化、品味一种生活。”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芳在致辞中说,我们采用“绣花功夫”,以最小干预、最大保护理念,全面推动街区有机更新,不搞大拆大建,持续迭代微改造、精提升,杭州清河坊、衢州水亭门、宁波南塘老街等休闲街区成为“最忆是江南”的景观地标,“车辙马蹄疏市井,花光竹影照门墙”的场景得以重现。历史街区本就是城市居民经年累月水乳交融、主客共建共享的成果。
“从淄博烧烤、尔滨冰雪的爆火,到《繁花》意外繁华,天水麻辣烫出圈,再到《我的阿勒泰》爆红,无不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情绪价值消费。”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表示,情绪价值消费是休闲街区的流量密码、销量引擎、增量动力、质量关键。
如何进一步推动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楼嘉军建议,疏通文化脉络,激活情绪基因。讲述独特历史故事,展示特质文化传统,激发游客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既要烟火气味,更要文旅气场。创新文旅融合,营造情感地标。创新街区文旅融合,形成街区旅游新质生产力,培育旅游新质消费力,建设旅游休闲街区新质目的地。营造街区情感地标,增强街区凝聚力与归属感,让游客情之所依,绪之所归,心之所向,疗愈心灵。深化产品跨界创新,推动情绪场景叠加。丰富街区功能,打造全新年青态社交场景。扩大知名度,完善美誉度,提高满意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钟舸说,价值评估是遗产保护和历史城市保护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当下,无论是城市保护还是街区保护,保护的概念正在不断丰富,并从学术向社会经济等更加广泛领域扩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的核心是遗产本身,文化展示和景观优化是为遗产本体服务的。对遗产内在价值的展示是价值保护的内核之一,也是构建保护传承体系重要的技术桥梁。遗产保护展示设计的本质是遗产历史属性的挖掘和强化。
展示城市文化 形成常态化认定
在城市分享环节,浙江省宁波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江苏省扬州市的有关代表作了交流。街区分享环节,来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浙江省湖州小西街—衣裳街—状元街旅游休闲街区、河北省唐山市河头老街文化街区、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湖南省常德市柳叶湖区河街的代表作专题分享。
宁波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文旅资源富集,被誉为记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在城市分享环节,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应建勇在交流分享中表示,当下“文旅热”“文旅卷”,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如何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就需要答好怎么看、怎么谋、怎么干三个命题。怎么谋?就是要深刻理解文化是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立足宁波文化资源禀赋,打造“文化强国,宁波有戏”文化品牌。在文明方面,回答好“我有什么”,打造“海洋文明,宁波起源”文明品牌。在文旅方面,回答好“我用什么吸引你”,打造“中国旅游,宁波开篇”文旅品牌。
湖州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文化底蕴深厚,休闲经济繁荣,“1条国家级+3条省级+5条市级”的旅游休闲街区集群,已经成为独具江南烟火气和时尚感的湖州地标。特别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湖州三街”,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营收超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3%和102%。
同时,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党委书记、局长楼婷在街区分享环节中表示,湖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丝瓷笔茶“四源”之城。我们秉承“老街当代化、创意产业化、资源综合化”原则,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让建筑可阅读、非遗可体验、文化可浸润,把街区打造成“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大场景。
此外,活动还根据市场实际需要设置了“演艺带动客流”“助力复兴蝶变”“科技丰富内容”3个专题业态交流环节,以及供需对话、合作签约等内容,与会嘉宾围绕文化体验场景打造、沉浸式演艺、宣传推广等深入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