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能否成为
文旅经济下一个“风口”
乡村振兴能否成为
文旅经济下一个“风口”
◎ 记者 王珏
文旅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乡村特色产业作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还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的结合,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发展风口。
这一趋势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推动。
在江苏省盐城市的一个古老村落里却正在进行着一场有关于文化艺术赋能乡村的雅集。
这群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乡村建设中都有一定的建树。
引领消费生活方式
杭州拾尔光年文化创意公司是一家传递中国新锐潮流文化,专注文创新 零售的平台型企业。通过四年多的积累,沉淀了上千万的消费用户,与王者荣耀/闪耀暖暖/大英博物馆/三丽鸥等数十个国内知名 IP 合作联动,并且获得了红杉基金和国内知名游戏公司米哈游和腾讯的战略投资。公司作为一个“引领消费生活方式”的品牌会更专注于女性消费/情感消费/体验消费,并紧扣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以内容营销和情绪价值作为公司的创意核心,为消费者不 断提供温暖治愈/积极向上的原创设计作品。
十二光年品牌创始合伙人兼公司运营负责人寿艳说, 就像十二光年的社群维护核心是情感,而不是商品一样。在同城群内,群成员因为具有相同的爱好属性,通过种草、交友、聊天、二手转化等自发性行为,很快就打成了一片。与此同时,十二光年还定期举办“三坑萌新”穿搭会、万圣节主题场贩、同圈层同城交友等活动,以帮助刚入圈的新人进一步融入。如此反复,获客效果显著。在乡村建设里,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社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会是最好的乡村建设最好的方式和力量。
要尤其注重内容的创新
乡村,不是与城市的分离,而是与城市不同的一种美好生活场景。“所以在乡村的建设和服务上,我们尤其要注重内容的创新。”文旅景区创新运营探索者潘锦绘说。
例如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设计符合需求的景点、住宿、餐饮等产品。在景点设计上,可以注重景观的多样性、体验的互动性、文化的传承性等方面,以满足游客对景观、体验和文化的需求。在住宿设计上,可以注重体验的个性化、舒适性、便捷性等方面,以满足游客对住宿的需求。在餐饮设计上,可以注重特色的美食体验、健康的饮食理念、文明的用餐习惯等方面,以满足游客对餐饮的需求。
要设计出符合城市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在乡村开发前,要对全村进行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形成硬件和空间维度、运营提资维度、商业能力维度、演绎和劳作性表演维度、软性服务产品维度、品牌和营销维度等多维度对文旅项目的思考,例如想周全最后的消费场景、产品场景、利润场景。并且随着六个维度的能力建设,形成对整个体系参与者、产品本身能力的提升和理念闭环融合。
江苏复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中军认为,乡村旅游接纳的消费者,必然是城市人群,需要设计出符合城市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例如住宿,不是越土越好,设计可以不奢华,但是一定要洁净卫生;可以有古朴的外表,内部却可以融入现代时尚设计的元素。再比如,乡村美食也是乡村旅游很重要的一环,很多人往往就是奔着一顿地方特色而去的,把它做精做好,必定会成为人们寄思留萦的念想,例如穆沟古村的米糕、酱油、鱼汤面等。
让文化反哺乡村
将书店运营与乡村振兴结合;与舟山作协合作创立“舟山书库”文化品牌;推广舟山本地文化;还在三毛文化村开办共富工坊,面向村镇招募待业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实现乡村共富;因地制宜打造多个文化驿站,举办近千场文化活动,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这便是欢喜书店创始人张琪浩用乡愁走出的村振兴之路。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认识。现在很多年轻人纷纷逃离乡村去了大城市,村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有些地方甚至成了‘空心村’,那为什么不在乡村里开书店,让书店逐渐改变当地人,帮助乡村重新恢复活力,同时也留住村里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注意到乡村所承载的古老而珍贵的文化呢?”
做书店不是要随波逐流,或是只想着怎么保持独立,也不应过于重视短期利益,而应该更看重书店是不是代表了未来。
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中国文化的根基在农村,复兴中国文化,首先就要复兴农村。在乡村,人类不再以造物者自居,而是心怀对自然的感恩,对每一寸土地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在乡村建书店、做艺术节,让更多的人参与乡村实践,也让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美好,让文化反哺乡村,让城市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建设家园,这是他一直努力在做的。
“治愈”也许是一剂良方
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化社会中,治愈显得格外重要且弥足珍贵。国际冲突,社会问题,内卷压力……如此种种引发社会群体的焦虑、孤独等负面心理问题。心累了,以致于要“emo”,要“躺平”,要采取“不消费主义”。于此,“治愈”也许是一剂良方。这是艺术教育与艺术治疗深耕者黄罡秉持的理念。
“可以说,乡村具有其独特的治愈性,具象在乡村自然的美景与美食,抽象在代代相传的乡风与民俗。”美景与美食是乡村治愈性的直接感知。乡风与民俗是乡村治愈性的间接体验。淳朴是对一个地方的乡风的最高褒奖,在于待人以真,待人以礼,没有阿谀,没有虚伪。
不论是具象的美景与美食,还是抽象的乡风与民俗,乡村的治愈性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悟,去再看多看,不止于山川原野的田园图景,放慢脚步去聆听溪水声,才能真切地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