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热点

"漂"来的清凉收益
浙江出现乡贤助力漂流产业新景象

  来的清凉收益

  浙江出现乡贤助力漂流产业新景象

  今年暑期,漂流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被业内称为“全漂流大年”。除了全国各地的漂流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旅游产业的不断升级,漂流正成为旺季推动地方文旅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漂流资源最为丰富省份之一的浙江,更出现了漂流产业的新助力“操盘手”——乡贤群体。

  俗话说,“一方水土,十里乡贤”。现阶段我们所说的乡贤,泛指那些“有一门专长、有一个高学历、有一种开拓精神、有一腔回报故土的热血”的返乡建设家乡的新的贤能之人。

  以浙江为例,已经出现了这一代表性的群体,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景象。

  乡贤投资 “凉”资源激起共富浪花

  进入暑期旺季的每个早晨,位于泰顺溪源村的浙龙峡漂流游客服务中心几乎都是一幅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游客们穿戴好防护背心、头盔,依次排队等候,在护漂员的引导下换乘摆渡车前往漂流起点——凤垟乡三星村。

  作为浙江漂流界的“后起之秀”,浙龙峡漂流去年夏天开始正式对外营业,今年6月底开启了“复漂”。小小漂流筏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因凤垟乡党委联合村党支部成立红色招商小组而回乡创业的林敏安。2021年,林敏安扎根老家凤垟乡三星村,发现这里河道蜿蜒而下,天然落差大,是漂流的理想场所。随即,他成立了泰顺县山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流云山野旅游度假区。

  “去年首漂就玩过一次,今年刚放暑假小朋友吵着还要来”“朋友们一直惦记着,这都来第三次了”……回到游客中心,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聊起故地重“漂”,纷纷感慨不虚此行。据统计,今年开漂以来,浙龙峡漂流项目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周末单日最高接待量达3000余人次,往日行人寥寥可数的溪源村沿线一带如今热闹非凡。

  同时,漂流项目带动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安全员、服务员、交通员等120多个就业岗位。“去年开工三个月,收入有一万多。”早年在海外工作的三星村村民林庆伟就是其中一位,2023年经过培训后上岗任浙龙峡漂流安全员。

  如何将“流量”变“留量”,让游客不要一“漂”而过?虽从去年夏天一直火到今年夏天,这个问题成为凤垟乡和林敏安等乡贤群体对产业发展的“冷思考”。

  “新路建好后,从溪源村的游客中心到三星村起漂点,就只用七八分钟了。”据林敏安介绍,今年4月,从58省道文福公路途径溪源村抵达三星村的道路正式动工。届时,流云山野旅游度假区将初步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网。这便给了以三星村为核心的三栋民宿、湖心酒店、帆船酒店等新项目“上马”的支撑前提,伴随廊氡水上乐园旅游产业、云上凤垟亲子乐园为配套的旅游度假综合体,实现休闲产业上伸下延,“山沟沟”化身文旅“香饽饽”的愿望正在渐渐成型。

  乡贤搭桥 小小漂流船撬起的乡村经济杠杆

  萧山河上镇三联村的“龙出没”探险漂流当属珠玉在前的优秀例子。该项目由当地新乡贤牵线搭桥,浙江山度旅游开发公司投资4000万元开发打造,自2022年7月22日试营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逐渐成为杭州地区较有影响力的“乡旅共富案例”。

  仅去年6-9月,“龙出没”探险漂流项目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收入610万元,村集体增收38万元。漂流吸引而来的人流量带动了周边民宿、农家乐及其他业态的发展,以项目周边的三联农家大院为例,借漂流的东风实现营业收入翻倍。

  在夏季漂流期,该项目会聘用70-80位村民从事河道安全维护、售票检票、景区保洁等工作,停漂后也会留用30-40人,进行景区的基础设施维护与升级,带动村民增收10%,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

  其中形成的新乡贤反哺氛围尤为典型。随着项目成效日渐显现、宣传引导发挥作用,河上镇各村社逐渐形成了新乡贤关心家乡发展、助力项目落地的良好氛围,如祥和桥村新乡贤理事会牵头成立“杭州永思文创艺术团”积极对接文化项目落地,伟民村、祥和桥村新乡贤为膜材料小镇项目招引牵线搭桥,下门村新乡贤积极对接艺术村落打造等。

  相同情况的还有天台县泳溪乡的桃柳溪漂流项目。这座因大柳溪穿村而过得名的村子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柳溪十八渡是非常有名的溯溪游玩之地,但早期因为村集体“囊中羞涩”,即使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发展依然滞后。近几年,该村抢抓“乡村旅游热”的契机,通过天台县泳溪乡以在外新乡贤共富中心,充分挖掘生态潜力,走出了一条“集体带头、新乡贤参与、村民人人入股”的发展新路子。

  2019年底,在得知桃柳溪漂流项目出现了资金问题,乡贤伍韶山果断地投资入股100万元,“有好山好水漂流一定做得好。”伍韶山对漂流项目充满信心。2022年,他又追加500万元投资农家乐、水上乐园等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

  随着桃柳溪漂流开业,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事实证明,将串点成线,整合在地景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多渠道、多途径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党组织‘旅游+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是可行的,并且充分发挥乡贤力量也是值得后续借鉴的成功经验。”泳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康胜介绍,下一步泳溪乡依托自然风光、乡贤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进行招商引资、销售特色农产品、开办民宿,做大做强乡村经济,有效激活“一乡水”。

  ◎ 记者 刘 青


江南游报 热点 00006 "漂"来的清凉收益
浙江出现乡贤助力漂流产业新景象
2024-07-25 江南游报2024-07-2500007;江南游报2024-07-2500011;江南游报2024-07-2500012;江南游报2024-07-2500016;江南游报2024-07-2500013;江南游报2024-07-2500015;江南游报2024-07-2500009 2 2024年07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