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折里中秋

“浙”里中秋,
新鲜有趣不重样

  日前,同程旅行发布的《2024中秋假期旅行趋势报告》显示,以赏月文化为核心的“中式夜游”成为今年中秋假期的文旅消费热点,包括夜游船、集市灯会等玩法受到游客欢迎。浙江人赏月今年也有新花样,穿市井、上云端、入山中,下河流。在浙江各地,随着旅游趋向场景化、体验化、多元化,跟着赛事、音乐、影视等去旅行等文旅融合体验成为多地新风尚。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一方面,消费者彰显旅游需求个性,旅游消费更加成熟理性;另一方面,许多目的地通过完善交通、打造文旅新空间、增强信息发布,实现“城旅一体”,让人们的休闲度假可以“说走就走”,充满松弛感。

  “浙”里中秋,

  新鲜有趣不重样

  ◎ 记者 贾 露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浙江一如既往跻身热门旅游目的地行列。同一个月亮,挂在“文化大省”上空会有什么不同?

  沉浸式“新中式”文化之旅

  2024年中秋假期浙江文旅市场氛围感拉满,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杭州西湖边,古色古香的灯笼点缀着湖光山色,游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缓缓行驶,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繁华盛世。还记得去年刷屏的西湖“月亮船”吗?皓月之下,一艘艘月亮船摇曳在湖光山色之间,“重现”了三潭印月“33个月亮”的传说经典,还被称为是“独属于杭州西湖的限定浪漫”“中秋节仪式感的天花板”。

  今年中秋,西湖“月亮船”限时回归,连续三个夜晚点亮西湖,带领大家再次追寻那令人向往的“33个月亮”。除了夜游西湖,沉浸式画舫秀也是全程随行,湖光山色间,一路乐声渺渺,宋服佳人表演丝竹雅乐,尽显西湖宋韵之美。

  乌镇景区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心里“江南水乡”的具象化体现,这个中秋,乌镇作为古镇界“C位颜霸”自是掩不住光芒的。9月15日至17日期间推出“乌镇中秋‘走’月亮”特色主题活动,活动包含“天上月·境中月”“水中月·景中月”两大板块,打造沉浸式的中秋体验场景。

  “走”月亮习俗,源自江南老传统,人们结伴提灯,月下畅游,参与文艺活动,走过三座桥,祈愿团圆安康。乌镇巧妙地将这一传统习俗与古镇旅游体验相融合,让每位游客在“走”月亮中体悟节日的仪式感与松弛感,感受中秋的文化魅力与情感寄托。这个中秋,游客们在这江南水乡与十二月神不期而遇,看民俗艺人精彩演艺,体验了一场沉浸式中秋文化之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乌镇景区特别招募国风爱好者参与巡游活动,与现场游客互动,让这趟夜游之旅更加生动有趣。9月17日19时20分,乌镇中秋传统保留项目——祭月大典将在昭明书院上演。作为乌镇中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千年传承的仪式,将向古老的月神致以庄严而神圣的敬意,祈求一年平安与丰收。而在西栅灵水居,乌镇特设灵水蟹宴,《红楼梦》中的风雅蟹宴也被搬到了现实中。游客们在古色古香的园林庭院中,一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一边品尝着鲜美的螃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除了乌镇本身的文化魅力和传统习俗外,B站的《花好月圆会·2024bilibili中秋漫游夜》也为这座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年轻人喜爱的视频平台,B站以其独特的年轻化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此次《花好月圆会·2024bilibili中秋漫游夜》节目的成功,正是B站与乌镇文旅深度融合的结果。

  宁波更是统筹山海城乡文旅资源、产品,推出“今秋·趣宁波”金秋文旅系列活动。活动结合秋季特点,“今秋·趣宁波”金秋文旅系列活动涵盖了中秋、国庆、金秋三大时段,融合农文商旅体多领域、多主体、多业态,推出“趣玩、趣宿、趣味、趣集、趣展、趣演”六大板块千项活动,让市民游客畅享宁波金秋文旅盛宴。

  文旅市集,是城市文化新景观,也是城市网红打卡地。宁波融合多种业态,打响“甬有好市”文旅消费品牌,让游客充分领略文艺范和烟火气。

  据悉,“十一”假期,宁波梁祝文化公园还将举办“向祖国献礼”灯光夜游非遗市集,北仑富邦世纪广场将举行“一起来yeah,国庆来撒欢”活动,鄞州水街也将打造一场爵士生活市集。

  在浙江的传统文化中,赏月是中秋第一要事,而观潮差不多能排第二。观潮最闻名的莫过于海宁了,地处钱塘江强潮地段的观潮胜地公园,便是最佳的观赏地。既到了海宁,“江南第一灯会”硖石灯会自是不容错过的。这个中秋,位于海宁市硖石街道的志摩故里·硖石焕新开街,推出康桥·1924文创岛“一场秀”,横头街“一台戏”,干河街“一部剧”,南关厢“一盏灯”四大主题活动,呈现了一场传统艺术与现代潮流相碰撞的视听“盛宴”。

  用“非遗”打开中秋之旅

  浙江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在金华,传统婺剧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在柯桥,火壶表演惊艳全场;在温州,瓯剧的悠扬唱腔回荡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在台州,黄岩木雕技艺展示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了传统工艺的精湛;在开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化香火草龙在各村起舞……

  9月16日,夜幕降临,锣鼓阵阵,一条数十米长、插满香火的草龙出现在开化县的村道上,时而盘旋、时而翻腾,闪着点点红光,映照着围观村民的笑脸。开化香火草龙发源于开化苏庄镇,用稻草扎成龙身,并插上密匝匝的香火,在中秋期间起舞,是开化各地庆丰收兆吉祥,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俗。

  当天傍晚6时30分,香火草龙正式起舞,舞龙队伍从村口向村中广场移动。为了参加此次舞龙,39岁的村民汪伟华特意在前一天从金华磐安赶回村里。“不仅赶回家过节,更要赶上这场舞龙。”他说,从小就看父亲和村里的叔伯们扎草龙、舞草龙,也跟着他们学会了舞龙的技巧。虽然他常年在外工作,但已连续10余年在中秋节回来参加舞草龙活动,这次把17岁的儿子也带在身边学习,就是想把这项非遗技艺传承好。

  杭州建德更是带来一份集结非遗技艺展、文艺表演等元素的“文化大餐”。

  中秋期间,建德通过“诵月”“唱月”“奏月”“猜月”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共同描绘了中秋佳节的浪漫图景。当晚,不少家长和孩子身穿汉服,前来体验非遗文化。在匠心非遗共富展览区,根雕技艺、旗袍制作、剪纸、面塑等非遗手工吸引了大批游客的驻足围观,此外,游客还能在展厅参与茶文化体验、飞花令、猜月等趣味活动,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参观需求,建德市博物馆于14日晚开启“夜游”模式,游客可以在晚上8点30分前入馆,漫步展厅长廊,赏一轮明月,共同感受佳节氛围。此外,现场还开展了歌曲独唱、诗歌吟诵、古琴演奏等民俗表演。在博物馆外的水秀广场,“匠韵建德·匠心创艺”共富集市热闹非凡,来自本地的手工匠人们通过展示、售卖手工艺品的形式,进一步打造了好看、好玩的中秋“文艺范儿”。“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市民在传统佳节应景走近身边的非遗,一起探寻文化之韵,传承非遗之美,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建德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也希望广大非遗传承人、民间匠人能以活动为契机,守正创新,为建德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肩负起新使命。”

  随着中秋假期的结束,浙江文旅市场再次证明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无论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现代旅游的创新,浙江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难忘的中秋体验。


江南游报 折里中秋 00008 “浙”里中秋,
新鲜有趣不重样
2024-09-19 江南游报2024-09-1900007;江南游报2024-09-1900008;江南游报2024-09-1900009;江南游报2024-09-1900010 2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