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当古老文物与灵感碰撞
10月17日,第十八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首日,一场关于文物与创意的盛会——第三届杭州市“让文物活起来”文创设计大赛颁奖仪式暨优秀作品成果展在中国动漫博物馆启幕,活动中的许多案例为文旅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让文物活起来”
当古老文物与灵感碰撞
◎ 记者 王 珏
第三届杭州市“让文物活起来”文创设计大赛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和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办,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承办,活动以“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围绕“镇馆之宝”展开系列活动。旨在打破文物与大众间的壁垒,让文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遗迹,而是能够融入大众生活的文化元素。这不仅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更是一种传承与创新,为打造“博物馆之城”开辟新径,进而讲述新时代的“杭州故事”甚至“中国故事”。
著名文物专家李存信指出:“这样的文创设计大赛意义重大,它让文物从高冷的博物馆展柜中走出来,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创意的力量,文物不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当下文化生活的参与者。”
成果:多元创意的盛宴
◆创意的巅峰对决
在当天的颁奖仪式上,来自各地的参赛者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创意角逐。最终,来自重庆的许婷凭借《博物馆的显眼包们》以及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印象」创意纪念船票》在两个赛道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博物馆的显眼包们》将文物元素巧妙融入现代流行的表情包中,如把古代青铜器上的纹路图案设计成表情包中人物的服饰装饰,或将陶瓷文物的色彩搭配运用到表情包的背景中。当人们在聊天时使用这些表情包,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还在不经意间传播了文物知识。
《「运河印象」创意纪念船票》则以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船票上的图案设计融合了运河沿岸的古建筑、古桥以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元素。一张船票,将运河的历史画卷在游客眼前缓缓展开,让游客感受大运河文化魅力的同时,与历史“对话”。
◆创意的丰富画卷
大赛共收到来自 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件参赛作品,涵盖IP品牌包装、文房用具、茶具香具、动漫游戏等50余种类型。庞大的作品数量和丰富的作品类型,充分展示了文创设计的多元魅力和文物在不同领域的无限潜能。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文物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美好愿景。
资深文创专家张彦评价道:“这次大赛的作品数量和类型之多令人惊喜,这充分体现了当下人们对文物的热爱以及创新的热情。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为文物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览:文物与创意的深度对话
◆创意赋能文物的生动展示
作为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分会场活动,优秀作品成果展将持续至明年2月,并将陆续推出探展、社教课等系列活动。
展览的第一板块以“焕新·文物的表达”为主题,通过独特的展示形式,将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原始文物介绍与对应文创设计作品进行了对比呈现。
例如,杭州博物馆的一件宋代瓷器“镇馆之宝”,原始文物是一件造型精美、釉色温润的瓷瓶。通过文创设计,它被制作成了一款时尚的项链吊坠。设计师保留了瓷瓶的独特造型和部分釉色纹理,将其缩小并镶嵌在金属材质中,搭配上精致的链条。当佩戴者戴上这款项链时,不仅能增添自身的魅力,还能让周围人感受到宋代瓷器的文化韵味,这种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使用的转变,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文物在创意地催化下发生的奇妙变化。
◆传承与创新的希望之星
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45所院校的广泛参与,其中不乏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高校。“Z 世代”的青年学生们成为了这场活动中的希望之星,他们以文物为灵感源泉,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的创意元素巧妙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作品。展览专门设置高校展览区域,集中展示入围终评的优秀高校作品。其中浙江美术学院的一个作品,提取了古代书画作品中的花鸟图案,将其运用到现代的手机壳设计中。手机壳上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仿佛将古代书画中的意境带入了现代生活中。这款手机壳在保护手机的同时,还能让人们欣赏到古代书画的艺术魅力,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
◆文创产业的强大引擎
展览还特别关注杭州文创企业的创新力量,开辟“赋能·流行的密码”板块,展示了毛戈平、鲜活万物、西泠文创、青壹坊等企业的爆款出圈案例。
毛戈平将文物色彩和元素融入到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中,例如以古代宫廷用色为灵感,参考古代文物的色彩组合,设计出了一款极具文化内涵的眼影盘。
鲜活万物则将文物形象制作成可爱的玩偶,如将古代青铜器等文物“卡通化”并制作成玩偶,深受儿童和年轻人喜爱。这些玩偶,让文物以一种可爱、亲切的形象走进了大众生活。
这些企业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文物在不同的产品领域“活了起来”,实现了文化与商业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文创产业的发展。同时,大赛注重参赛作品的多元转化,如《博物馆的显眼包们》已在腾讯表情包平台上架,《“让文物活起来”卡牌桌游》也将结合社教课程在展览期间同步推出。这些举措进一步拓展了文物文创产品的传播途径和受众群体,使文物文创产品能够更好地融入市场,走进大众生活。
一位文创产业资深人士说,企业在文物文创方面的创新不仅为自身带来了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为文物的传承和推广做出了贡献。“这种文化与商业的融合,是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传承与创新:文物的新生之路
◆走进大众生活
通过文创设计大赛和展览活动,文物实现了从博物馆陈列品到大众生活元素的三种方式的转变。首先,像表包、手机壳这类文创产品让文物知识在日常交流和使用中传播。其次,如项链吊坠、化妆品包装等产品让文物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时尚审美中。此外,玩偶等产品让文物以可爱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种转变,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文物,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更广泛的群体中实现了文化的传承。
文物不再是尘封在历史中的记忆,而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可触摸、感受和体验的文化符号。
◆赋予时代新内涵
此次大赛鼓励创作者们打破传统思维,对文物进行创新性解读和设计。
无论是新颖的IP品牌包装,还是充满趣味的卡牌桌游,都为文物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
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文物的呈现形式,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物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展望:文物与创意共舞新时代
文物与创意的相遇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未来的日子,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各界将更加重视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投身文物文创领域,他们将以大胆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赋予古老文物全新的生命。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也将为文物的展示和传播带来更多可能性。文物文创产品将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独属文物的魅力。
文物文创产品不仅仅是一件商品,它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品。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让我们共同期待,文物与创意携手共舞,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本文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