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文艺浙江

浙昆《盛世红妆》惊艳首演,奏响青春戏曲新乐章

从“救活一个剧种”到“激活一代观众”

  浙昆《盛世红妆》惊艳首演,奏响青春戏曲新乐章

  从“救活一个剧种”到“激活一代观众”

  ◎ 记者 刘 青 供图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

  5月17-18日,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出品并演出的昆剧《盛世红妆》在杭州蝴蝶剧场成功首演。台前素手轻扬处,千年粉墨重绽新声,以昆腔为笔、光影为墨,绘就了一幅“仕女长卷”,在当代舞台上重构了那段铭刻着女性觉醒密码的鎏金岁月。

  最后一盏面光渐暗时,观众席爆发的喝彩声中夹杂着年轻观众的惊叹:“原来昆曲可以这么酷!”这或许正是《盛世红妆》的深意所在——当00后演员用抖音时代的面庞演绎千年故事,当数字灯光在传统一桌二椅上投射出全新美学,这门六百岁的艺术正以优雅姿态走进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浙昆人用这场盛唐绮梦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正如那方出土墓志铭历经千年仍字迹宛然,真正动人的艺术,自能在时光长河中永远保持“待叩”的状态,等待每一代人都能从中听见属于自己的历史回响。

  霓裳谱里见乾坤,古典题材的现代表达

  帷幕初启,2013年出土的墓志铭残片在纱幕投下斑驳光影,“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八字篆文如楔子切入时空。编创者以此考古发现为匙,开启的不仅是尘封千年的地宫,更是重新解读历史女性关系的当代视角。太平与婉儿这对史书中的传奇女子,在昆剧程式化的虚拟时空中获得了血肉丰满的艺术生命,水袖翻飞替代了刀光剑影,史册中冰冷的“镇国公主”与“巾帼宰相”还原为会哭会笑的鲜活生命。三朝三十五载的时空跨度,在戏曲特有的写意美学中凝练成十幕经典。

  在整体呈现上,导演兼编剧李卓群大胆革新,调整传统昆曲的叙事节奏。保留程式化表演的同时,删减冗长铺垫,强化戏剧冲突的紧凑性。如排演打马球戏时,她和团队未沿用传统戏曲里的“二龙出水”或是“趟马”表演形式,而是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巧妙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在现有程式上进行合理创新。为让演员呈现角色的多样与立体性,李卓群要求演员成为“六边形战士”,不仅精通戏曲内表演程式、借鉴非本行当技巧,还广泛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精髓。像饰演上官婉儿的方莛玉借鉴官生表演,饰演武则天的钱华仪融入老生和老旦的步伐表情,力求用当代观众更易接受的角度诠释人物。

  联合编剧孙钰熙表示:“正是历史的厚重、背景的复杂,才更加深了‘婉平’这份难能可贵的感情的光亮。这份跨越历史的光亮让我们看到一种人性的希望,我们始终要相信‘光’。”唱腔设计周雪华认为,昆曲曲牌音乐的传统表现程式虽严谨,但与现时代创新理念冲突时可改变,要用新思维和创造力赋予曲牌新面貌与生命力。《盛世红妆》中对原始曲牌加以修饰提升,使之配合舞台需要,便是传统程式和创新理念融合的范例。作曲谢振强融入唐乐遗韵,编钟震颤与昆腔水磨调相遇,让观众仿若听见大明宫檐角风铃的千年回响,实现了盛唐气象与江南灵韵的世纪重逢,其音乐密码藏在“时空和声”里,唐乐起韵,昆腔落板。

  舞美设计任思远“以小见大”,从文化符号窥见盛唐气象,舞台方寸间对话传统与现代。古代宫殿及建筑制式与星象有关,整出戏里重要符号特征——紫微星垣,成为带有隐喻性的舞台语汇,其建筑美学嬗变与剧中女性意识觉醒形成微妙互文。服装造型设计蓝玲在保留昆曲传统特征基础上,从昆味儿到唐味儿再到女人味进行调整。昆曲装扮的护领、水袖等传统元素保留,妆面延续经典红白色并适度弱化以贴近唐代审美。服装形制上,通过调整元素呼应唐代服饰特征;盔帽设计删减繁复装饰,使其符合简约典雅风格。

  椒花颂里见真章,青春力量传承昆曲薪火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昆剧《盛世红妆》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为第六代传承人“代”字辈青年演员精心打造的新编大戏。浙昆“代”字辈青年演员集体亮相,“万”字辈中坚力量为其保驾护航,剧团前后辈演员“传帮带”的托举与成就,成为《盛世红妆》践行“青春戏曲”的另一亮点。

  这批00后的“代”字辈传承人青春靓丽,经过剧团多年用心培养、前辈的无私引领与舞台经验的历练打磨,以青春气息和专业功底为剧目注入了鲜活生命力。青年演员是传统戏曲焕新的核心动能。剧中“双女主”从少女天真到权谋沉浮的成长线,恰与青年一代追求自我价值、突破命运桎梏的精神共鸣,实现了“青春戏曲”所倡导的“供给侧时尚化”与“需求侧青众化”的双向奔赴。

  5月18日,浙江省文化和广电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出席《盛世红妆》专家研讨会,充分肯定作品创排工作,并提出更高要求。他指出,昆曲是百戏之祖,创新应小心翼翼又步履坚定,浙昆要对标《十五贯》创作,融合“最传统+最青春”元素打造扛鼎之作。探索“青春昆曲”要贴近大众需求,注重程式化、虚拟化与时尚化、生活化兼容,激发大众共鸣,实现“曲高和众”“与时偕行”。同时要重视出戏与出人良性互动,以《盛世红妆》推动00后“代字辈”演员成长。此外,“青春昆曲”探索会有争议,主创团队要秉持专业精神,遵循昆曲本体审美和艺术底层逻辑,让作品经得起时间检验。


江南游报 文艺浙江 00008 从“救活一个剧种”到“激活一代观众” 2025-05-22 江南游报2025-05-2200006;江南游报2025-05-2200012;江南游报2025-05-2200014;江南游报2025-05-2200008;江南游报2025-05-2200009;江南游报2025-05-2200015;江南游报2025-05-2200016 2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