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宝藏温岭

温岭手帖:山海间的留白

  温岭手帖:山海间的留白

  海以石为骨,石以海为魂。

  当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刺破东海薄雾,石塘的渔港便苏醒了——花岗岩的褶皱里沉淀着戚家军的铁甲寒光,彩屋窗棂间跃动着闽南先祖的乡愁,而半尊未完的石佛在幽硐深处低眉含笑,静候潮汐将岁月的凿痕摩挲成温润的留白。

  一、石之诗:抗倭烽烟里的安居宝藏

  晨光如薄刃切开云层时,高铁正滑行在江南水网的经脉上。两小时后,车门洞开,温岭的风带着不容置疑的咸涩与明亮,裹挟着细碎盐粒,扑面而来。像一把粗粝的钥匙,“咔哒”一声拧开了温岭这个宝藏小城的秘境。

  花岗岩垒筑的屋舍咬住山崖肌理,屋顶密布的卵石被渔民称为“压风石”。指尖抚过石缝,凉意渗入血脉: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在此布下“鸳鸯阵”,抗倭战船劈开的浊浪早已平息,石隙间却钻出丛丛野菊,金黄花瓣如细小的铜锣,敲打四百年的寂静。登临对戒观景台俯瞰,整座渔村宛如巨鲸搁浅于山海之间。石屋群恪守“屋咬山,山抱屋”的古训,巷道如鱼骨刺入岩壁,竹匾里翻涌银浪的鱼鲞与野菊清苦的气息交织——这座“中国最美渔村”,原是抗台风史的活化石,如今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解之书。

  二、色之书:马卡龙釉彩下的移民宝藏

  车子拐过岬角,小箬村的色块如打翻的釉料罐泼进视野。明黄、酞青蓝、珊瑚粉的屋宇,是清初闽南移民以色彩篆写的乡愁密码——酞青蓝摹写故土海峡的波光,茜红沉淀妈祖庙终年不熄的香灰。

  穿行石阶迷宫,休渔期的渔船静泊如眠,船身“顺风得利”的漆字是浮于海面的誓言。转角工坊里,店主指尖拈起鱼钩錾刻的“八面风符”:“老辈讨海人靠它辨认飓风方位。”碎青瓷嵌进银托时釉色流转,恍若明代沉船遗落的月光。若逢农历七夕,巷陌间竹骨彩衣的“小人节”彩亭高悬,《西游记》泥偶在火焰中升腾,祖母的闽南语祝祷随风散入星海:“一拜讨海平安,二拜子孙扬帆”——这彩色迷宫,是漂泊者安放乡愁的宝藏匣。

  三、鼓之魂:苦难淬炼的非遗宝藏

  暮色浸染沙滩,海滨的屏幕亮起。纪录片《乡村记忆》中,一群“渔婆”踏浪狂舞:赤足银镯铿锵,古铜色脸庞涂着祭祀般的惨白厚粉,颧骨两团胭脂如燃烧的符咒。细看粗犷身姿,竟是渔家汉子!

  字幕揭开尘封往事:“清康熙年间,闽南移民携社火北迁,男扮女装乃以戏谑对抗无常。”镜头切至里箬村传习所,79岁的陈德福为孙儿绑紧兽皮扁鼓。祖孙剪影与泛黄照片重叠——光绪年间,渔民以铁锅为钟,在龙王庙前将惊涛骇浪敲成喧天欢腾。屏幕外孩童举着鱼干模仿舞步,塑料铃铛混入潮声。国家级非遗“大奏鼓”的魂魄,是渔民用欢笑炼成的精神宝藏,在荧屏内外灼灼生辉。

  四、味之禅:山海雕琢的生存宝藏

  石窗漏进夜雾,粗陶碗里的敲鱼面腾起白汽。鱼糜经千次捶打化作银丝,在清汤中舒展如月下潮线。“戚家军发明的急食法(以薯粉固形便于携行),腌进了渔家的日常。”“亏光渔船债,不敌海水一夜潮。”这柔韧原是风浪里淬炼的筋骨。

  循着辛香踏入卖鱼巷,“姜汁炖蛋”的炭火正舔舐瓦片。姜汁的暴烈与蛋液的柔润在粗陶碗中凝结成琥珀脂膏,初入口的辛辣如台风过境,旋即被红糖的暖流抚平。“旧时娘子炖好等船归,一勺化开冻透的骨头。”这碗街角暖意,恰与长屿硐天清代残佛(注:石匠遇岩脉断裂停工,供凿于佛前)形成绝妙唱和——刚柔相济的生存哲学,是山海赐予的终极宝藏。

  五、石之偈:时光摩挲的天地宝藏

  长屿硐天的凉意沁入骨髓。石文化博物馆内,宋代双人凿的木柄浸透手汗深褐,刃口磨出新月弧度。触摸凿痕,似触及石匠结茧的虎口,岩壁间回响着采石歌谣:“一凿一錾三十年,不知硐外几桑田。”

  深入腹地,在古人开凿的“岩洞音乐厅”,一场特别的音乐会正在上演。琵琶的弦音在巨大的穹顶石壁间碰撞、回荡、层层叠加,形成奇妙的天然混响。昏暗中,有人轻声说:“这声音,听着倒像是古人凿石头时的叮当声呢……” 这一刻,千年的劳作之声与今日的丝竹之韵,在石头的记忆里奇妙地交融。

  当夜色吞没硐窟,吉尼斯认证的“最大石硐群”便换了人间。入口处灯笼暖光映着千年石壁,走进“奇幻夜”的领地,1500年的采石场化作光影舞台。 最震撼的是“青龙传说”大秀:激光在巨大的岩壁上投射出一条由无数碎青瓷拼成的巨龙,它腾云驾雾,鳞片折射出幽蓝冷光。紧接着,非遗“打铁花”登场——赤膊的汉子们奋力挥动木勺,将熔炉中炽热的铁水泼向夜空。刹那间,千度金红的铁液在空中炸开,化作漫天璀璨星雨,呼啸着坠入下方幽深的盘龙潭,水汽蒸腾,光影迷离。传说中被尼姑驱赶的小青龙,仿佛在这火光与水汽中获得了新生,皈依成守护一方的神祇。游客们举着手机惊叹,孩子们指着岩壁欢呼,那些冰冷的石头,此刻正讲述着最热闹的神话。

  尾声:盐粒中的永恒密钥

  离去时晨光镀亮千年曙光碑,海平面熔成流动的金箔。车窗沾着的细盐粒,在舌尖绽开凛冽咸涩——“宝藏小城”的密码在此显形:

  ——压风石是风暴中沉默的盾牌

  ——八面风符是浪涛里不灭的罗盘

  ——大奏鼓是苦难淬炼的欢笑遗产

  ——敲鱼面是千锤百炼的生存秘方

  ——半尊石佛是向光阴低头的智者

  山海亘古缄默,温岭人亦如礁石。任浪涛啃噬,只在岁月裂隙处滋生青苔,托举一朵鹅黄野菊——那柔韧的茎叶里,藏着为无常命运预留的归途。真正的宝藏,从来不是深埋地底的矿脉,而是人与山海共舞时,在石缝间开出的花。

  潮汐终会抹平足迹,唯有石缝间的野菊年复一年盛开——那是礁石写给大海的情诗,微小,倔强,生生不息。


江南游报 宝藏温岭 00004 温岭手帖:山海间的留白 2025-07-31 江南游报2025-07-3100013;江南游报2025-07-3100019 2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