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演练秀实力 理论培训提质效
浙江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在开化举行
实景演练秀实力 理论培训提质效
浙江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在开化举行
◎ 记者 章一琳
8月2日,辽宁丹东凤城市凤凰山景区发生一起男性游客“坐栏坠亡”的悲剧;8月6日,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塔景区内吊桥桥面倾斜,导致5人不幸遇难、24人受伤;紧接着,8月7日,湖南凤凰古城一名儿童在戏水时被激流冲走,所幸被热心游客及时救起;同日,河南济源一家漂流景区突遭暴雨侵袭,漂流河道瞬间变为“泥石流”。暑期安全事故频发无疑为全国文旅部门敲响了沉重的警钟。旅游,这一本质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领域,其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位游客能否安心愉悦地享受旅游活动。为此文旅部门该如何加强监管力度,筑牢安全行业防线?景区企业如何将安全措施落实落细?事故发生后如何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开展科学有效的救援行动,也是摆在文旅主管部门眼前的重要课题。
8月7日至8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衢州市人民政府在开化成功举办了2025年安全生产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此次活动通过专题授课、实战演练、装备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浙江省文旅系统在科技赋能下的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为实现全省文旅安全监管能力的高水平同步提升、高标准同步增强划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场景模拟实战、多部门紧密协同
沉浸式应急演练秀“浙”硬实力
“报告,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和花牵谷景区出现雷暴极端天气,有游客被困山林,情况危急,必须尽快锁定方位,开展紧急疏散转移工作。”接到景区报警后,开化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迅速反应,立即协同开化县公安局、开化县消防救援局、开化县自然灾害综合救援大队,以及组织开化县民安救援队、开化县极速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醉根公司消防队、开化蓝天救援队等社会救援力量,携带搜救设备第一时间赶赴景区。
开化山高林深,地理环境复杂,救援队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救援装备,通过无人机和热成像仪进行高空搜寻,快速、准确地捕捉到滞留游客的位置信息,将几十位游客顺利带下山,且定位误差在0.5米左右。这是8月8日在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华夏广场应急演练中的一段精彩场景。现场各部门各施其职,生动诠释了文旅局高效统筹监管与多部门紧密协作的应急 处理模式。
此次演练围绕游客紧急疏散转移、极速滑道故障救援、玻璃栈桥游客昏厥救援、景区游船游客落水救援、森林火灾救援等五大科目依次展开。特别针对了近年来文旅新业态中高频出现的极速滑道故障、玻璃栈桥游客昏厥等风险场景进行实战模拟演练。
现场只见原本平稳运行的玻璃滑道突发故障,导致两位游客所乘坐的皮艇紧紧卡在滑道中段,动弹不得,而上方还有皮艇疾驰滑来,若两艇相撞,后果不堪想象。面对突发悬停的紧急情况,景区即刻启动应急救援,紧急调动技术人员,携带专业设备在5分钟内火速抵达被困位置。使用专用工具松开被夹皮艇,将游客安全解救下来。而在玻璃栈桥游客昏厥场景,无论是迅速实施心肺复苏操作,还是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精准运用,每一步都体现了开化救援团队的专业素养与高效应对。
据采访了解,开化作为国家公园城市,始终将安全视为文旅发展的生命线,创新推行“智能监控+网格巡检”双轨机制,探索出台旅游新业态安全监管闭环管理模式。此次承办全省培训演练,正是对开化安全治理实践的肯定。
现场,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伟强对本次演练给与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演练职责任务分工明确,指令信息精准传递,科目之间衔接紧密,救援流程专业流畅,指挥体系快速高效,呈现出了“组织严密、协同高效,深化合作、创新协同,科技赋能、保障有力,真实演练、贴近实战”等诸多特点,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其他地市及县(市、区)要认真学习借鉴开化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全系统应急救援能力。
练就“火眼金睛” 织密安全防线
杜绝设备“带病” 给景区上“紧箍咒”
现场,不少文旅行业管理人员均指出当前网红打卡点、新业态及新产品在安全监管方面存在不少的难点与痛点。如不少区县市,特别是乡镇为在文旅市场中卷出含金“”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出了很多网红新业态项目。比如漂流这一类涉水产品,今年就裂变出人体漂、窝囊漂、轮胎漂、魔毯漂等多种新形式。且因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爆火后,跟进模仿迅速,短时内大批同类产品涌现。某些景区甚至为了抢占暑期黄金档,在未报备、未验收,未出台《旅游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未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就仓猝开门迎客,这无疑为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监管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更引起关注的是,浙江省内目前大约有上百条高空玻璃设施,其中一部分是在2016年前后建成。历经近十年的运营使用,这些玻璃桥设施已步入“衰老损伤”老化阶段。
加之旅游安全监管涉及领域广泛、点位繁杂,并伴随突发性、群体性和流动性等特性,若未能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那就如同埋下了一颗潜伏的“定时炸弹”,一旦触发,极有可能酿成血淋淋的群死群伤事故。
如何排查隐患,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在现场举行的安全生产培训班上,两位专家带来《文旅行业安全管理基础及隐患排查》《旅游景区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管》专题课程,结合大量典型案例,深入浅出为学员们分析如何给景区带上“紧箍咒”,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练就“火眼金睛“准确识别潜在风险隐患,以及行业监管人员如何提升履职效能等,为学员们构建起“理论认知+风险识别+实操要点”的知识体系。
针对新业态与新兴网红项目,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金卫良指出,浙江省安全生产委会印发了《浙江省安全生产全覆盖检查标准体系(2024版)》,其中《旅游领域检查标准清单(2024版)》中明确了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缆车以及涉山、涉水、涉空、涉地等新业态的检查标准清单。同时,新增加骑马、露营、房车营地、彩虹滑道、全地形车、卡丁车、房车营地等旅游新项目的检查内容和检查标准,以确保安全监管的全面性。 对于涉水项目,监管单位需从“人员、机械、环境、管理”四个维度进行综合检查。对从业人员资质和人数配备、漂流器具安全状态、水域安全、安全保障措施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 在涉山类项目检查中,特别规定悬崖秋千类高空项目需配备两名以上作业人员,滑雪类项目必须安排专业持证滑雪指导员和安全巡查救护人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此外,对于高空玻璃桥、玻璃栈道、玻璃滑等设施,检查重点在于玻璃、花岗岩及支撑结构是否存在自爆、开裂等安全隐患,杜绝设备“带病”上岗。特别当玻璃滑道全长超过500米时,须设置监护哨和应急救援平台,保证其具有快速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培训期间,多款尖端高科技救援装备惊艳亮相。如具侦擦搜救能力的四足消防应急机器狗,“不死金刚”的履带式灭火机器人、功能强大的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便携高效的新能源车灭火机器人,专为地面废墟搜救设计的机器人,还有能代替消防员进入浓烟高温环境进行救援的灭火四足机器狗。标志着应急救援领域正式迈入智能安全守护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