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系中的《徐霞客游记》传播
英语语系中的《徐霞客游记》传播
◎ 章 琦
《徐霞客游记》在英语语系的翻译与传播情况,国内陈桥驿、任小玫、朱钧侃等学者均有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徐霞客游记》的英译本,二是《徐霞客游记》在主要英语国家的传播和研究情况。
《徐霞客游记》英译本的介绍
195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祁用英文翻译了《徐霞客游记》,旨在吸引读者欣赏中国大好河山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后于1974年出版了译著《徐霞客游记选译》。这个节译本的卷首是李祁所写序言,正文之前还有两篇专题导言,也都是李祁所写。第一篇《对大自然之爱:徐霞客及其早期的旅游活动》从徐霞客旅行讲到中国人的自然之爱,引用很多中国古代文献,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第二篇《徐霞客生平》则对徐霞客的身世、交友、经历做了全面评价,有助于国外读者深入了解徐霞客及其《游记》。正文的十四篇游记是最感人、最成功的名山游记,完整地保留了《徐霞客游记》的精华。
国内出版的英译本主要有两个,一是由卢长怀和贾秀海主笔的《英译徐霞客游记》,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该译本采用汉英对照的形式,选取《徐霞客游记》通行本名山游十七篇进行“全文翻译,完全遵照原文,不做任何删减,尽可能保持原文风貌”。二是大中华文库版《徐霞客游记》英译本,由李伟荣、卢长怀和贾秀海主笔,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该译本以徐学专家朱惠荣译注的《徐霞客游记》为底本,选文兼顾徐霞客及其游记在游记文学、地学和生态学、史学和民族学、时人名人传记四个方面的成就,保留了《徐霞客游记》的完整体例和学术价值:选择优质底本,分类阐说译介地名,力争翻译学术化,力推理想译本,进而全面反映徐霞客在文学、史学、地理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徐霞客游记》在英语语系国家的传播
《徐霞客游记》在英国的传播得益于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学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他于1944年参观浙江大学史地系,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交流我国地学研究现状,得知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情况,遂引发浓厚兴趣。而之前的1941年是徐霞客逝世300周年纪念,浙大史地系召开了纪念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成为李约瑟日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时评价徐霞客及其游记的主要资料来源。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第6章第10节对于徐霞客发现西江和长江的真正发源地以及他对澜沧江和西江的区分,做出了积极评价;而1959年出版的第三卷第22章第3节《中国探险家》中,李约瑟对徐霞客再次做出详细评价,他认为“他(徐霞客)的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李约瑟从科技发展史的视角对徐霞客所做的研究和评价奠定了徐霞客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的地位。
除李约瑟外,也有不少英国学者对徐霞客及其《游记》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和探索。1993年世界著名岩溶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的斯书汀(Marjorie M. Sweeting)在一篇论文中高度评价“徐霞客和他首创的峰林”。由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和崔瑞德(Denis Twitchett)主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中指出“《徐霞客游记》根据作者自己的体验对山川风物作了详细的历史与地理的描述,而且是“区别于地方志、地方手册和帝国行政地理的最重要的地理著作……有许多新的地理发现,最值得注意的是他查明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和指出澜沧江和怒江的上游是不同的河流。徐弘祖的地图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美国的徐霞客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密歇根大学的张春树(Chang Chun-shu)撰有《徐霞客,1586-1641年》《徐霞客的生平与时代:晚明时期知识分子的挑战与个人的创造力》《徐霞客研究》等论文和评注书目《徐霞客研究书目解题》,并在《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一书中提出徐霞客在17世纪中国科学革命中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石听泉(Richard E. Strassberg,或译宣立敦)、纽约州立大学阿尔伯尼分校的何瞻(James M. Hargett)和爱丁堡大学的汪踞廉(Julian Ward)则是近年在中国游记散文研究用力较多的三位学者。何瞻在2018年出版的《玉山丹池:中国传统游记文学》一书中高度评价《徐霞客游记》,称其包含多种不同的语言模式,不能仅仅用“地理调查”或任何一种明确风格进行归类;继承唐代以降的山水描述风格,强调对旅途本身的叙述,借助语言图像展示各种感官体验;仔细调查与地理有关却没被解决的问题,编纂与地理有关的实证性数据和证据。匹茨堡大学的谢觉民(Chiao-min Hsieh)是著名的旅美地理学家,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从竺可桢先生,曾撰写《徐霞客: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全面评价徐霞客的时代、身世及其取得的成就,称赞徐霞客的《游记》为“科学文献”和“旅游文献”的经典之作,他的著述也成为《剑桥中国明代史》中有关徐霞客部分的主要引用来源。此外有学者于2000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美国徐霞客研究会”(USA Xu Xiake Research Society),2024年11月又成立美国加州徐霞客研究会(Xu Xiake Research Society of California, USA),有力推动徐学研究的国际化。
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美国波莫纳学院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白亚仁(Allan Barr)应邀分别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年9月10日)和武夷学院(2025年4月23日)师生带来题为“《徐霞客游记》的翻译:挑战与乐趣”的学术讲座。白亚仁认为翻译《徐霞客游记》时有两个挑战,一是译者如何理解和翻译徐霞客描写的景物,二是挑选最值得翻译片段的标准。他介绍了两本《徐霞客游记》的英译本,指出传统译本更关注名山游记,对西南地区关注较少,而且译本在美国的传播度也不高。
如要加强《徐霞客游记》域外传播力度,白亚仁建议较多关注徐霞客旅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与人交往的记述,这些片段对于读者更有趣味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