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应未负诗人
但凡认得几个字的中国人,恐怕没有不知道齐白石的。
齐白石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大师,无论是他的诗、印、字、画,都堪为翘楚,足令世人良久玩味。尽管在自评艺术成就时他曾说道:“余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然则在绘画领域,齐白石用力最勤,用心最苦,造诣毫无疑问也是最为后人所称许的。
关于齐白石绘画,还流传有两则饶有趣味的小故事:
老舍雅好字画收藏,与白石交从甚密,家中所藏齐老字画亦多。一日,老舍到齐白石舍下做客,从案头拾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次实君溪边步月韵》。老舍觉得诗中“蛙声十里出山泉”一句殊为奥妙。便有意以诗句为题,请齐白石惠赠墨宝。齐白石经过几天的缜密构思,凭借数十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以及对绘画艺术的真知灼见,重墨渲染出两岸乌黑的石崖,细笔勾描了一泓灵动的泉水,然后加以寥寥数笔,几只摇头摆尾的蝌蚪便跃然纸上。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上下全然未见青蛙的踪影,却因几尾蝌蚪,让人仿佛听见水声涓涓,蛙鸣阁阁。老舍来取画时,对齐白石老人的画境赞叹不已。
另一则小故事,也是与老舍拈诗为题有关。一次,老舍以苏曼殊的四句诗为题,请齐白石作画。这四句诗分别是:“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几束寒梅带雪红”。苏曼殊的这四句诗分别蕴含着春、夏、秋、冬四景。九十岁高龄的齐白石略加构思,便泼墨挥毫起来。不一会,春、夏二景便在纸上散发着勃勃生机,当画到第三幅《芭蕉叶卷抱秋花》时,齐白石的画笔却有些犹疑不决。众人正诧异时,他突然转过身来,问老舍夫人胡絜青:“芭蕉卷曲的叶子是向右旋还是向左旋?”胡絜青虽然在四川寓居多年,院中亦种有多棵芭蕉树,却一时答不上来。齐白石老人只好放弃画初生的卷叶,并叮嘱她再见到芭蕉时一定仔细看看。
齐白石论中国写意画时,有一句名言“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此语,可谓深得“画中三昧”。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老人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7岁
远游应未负诗人
■ 翁阳光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齐白石与同时代的张大千合称“南张北齐”,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翘楚,声名不谓不隆。他的绘画成就之高,不仅令同时代无数绘画巨子顶礼膜拜,也让他的字、印、诗,沦为陪衬。而这位以一管画笔令世界为之侧目的艺术大师,在自我评价之时,却出人意料地把绘画成就置于末位,着实令人费解。
与绘画一样,齐白石的书法风格自成一家。无论是行书、篆书还是楷书,齐白石在用笔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因势下笔,逆势行笔,万豪齐力,在纸笔相接中尽显霸悍之气。他主张“我行我道”、“我有我法”,下笔写字时,胸中郁郁累累的浩然之气便自然而然地从笔端流露出来。李可染评价齐白石的书法时曾说:“齐白石的字写得很好,力能扛鼎。”
关于齐白石书法,亦有一则轶事,可以窥见其人。1950年春,齐白石欲以一幅篆书精品《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立轴,赠与毛泽东。适逢著名收藏家张伯驹、王樾等人来访,齐白石遂与其谈及此事。当说到“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篆书对联时,张伯驹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原来,这幅出自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之手的名联,齐白石一时疏忽,竟然写错了一个字,将原联中的“天是鹤家乡”写成了“云是鹤家乡”。自己无心送给毛泽东一副错字对联,不但于人不敬,传出去更是贻笑大方!想到这里,齐白石马上局促不安起来。张伯驹见状,忙安慰老人说:“齐先生,你这个‘云’字改得比邓石如的‘天’字好。他上联若是‘地’,那么下联‘天’字不可动;可上联却是‘海’字,恰与你的‘云’字相对,我们不必拘于成格,改动古人成句自古有之,毛主席也许会称赞你改得好呢!”经张伯驹一开导,齐白石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这才放了下来。此后,各书法家书写此联时,皆以“云是鹤家乡”为准,原来的“天”字反倒被人给遗忘了。
与书法作品一样,得益于早年的木匠生涯,齐白石在篆刻时腕力大,手头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横冲斜插,痛快淋漓。他的印章艺术深受世人推崇,其本人更是被后人尊称为“中国近代印坛三大家”之一。
齐白石32岁时才开始学习篆刻。有一天,他问黎铁安,我总也刻不好,怎么办呢?黎铁安开玩笑说:“南泉冲的楚石,你挑一担回来,随磨随刻,尽三四点心合盒,都成石浆,就刻好了。” 尽管是一句玩笑话,齐白石却认了真,于是从那一年起,他闭门刻印,直至磨石磨得满屋子石粉泥浆,终于篆艺大成。
齐白石将诗做为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足见喜爱诗歌之程度。齐白石的诗联,历来评论者不多,且褒贬各异。然而依据梦境所作的一副自挽联,却是饶有趣味。
1945年的一个夜晚,齐白石在酣睡中做了一个梦: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抬着一口没有上盖的空棺,急急忙忙地朝自己家走来。他想,这分明是他的棺,为何走得这样快,是不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呢?心头越想越害怕,突然惊醒,吓了一身冷汗。醒后,他回想起梦中之事,愈想愈奇,于是写下了这幅自挽联:
有天下画名,何若忠臣孝子;
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
事后,有朋友开玩笑说:“梦见棺材是好兆头,是发财的预兆。可惜你梦的是空棺,只怕发的是有名无实的空财。”不久,由于币值跌落,卖画收入顿显拮据,历年的一点积蓄也犹如一堆废纸。
十二年之后,也就是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老人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7岁。“不久于人世”之说并未应验,而朋友口中“发空财”的玩笑话,却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