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又是一年暑假,各大主题乐园又迎来了一年中的旺季。
乐园演艺作为主题乐园最重要的“软性”部分,是主题乐园核心文化的体验载体之一。
但是演员表演、游客观看这类传统的表演互动方式已不能满足游客对精神文化产品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也难以契合主题乐园传递更为个性化、深度化游乐体验的发展趋势。
如何做好主题乐园演艺?
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都有哪些乐园演艺。
目前,乐园演艺主要有独立秀、剧场秀、光影秀、巡游、氛围演出和节庆等。
独立秀就是独立卖票,跟乐园总体是两张票。现在比较多的就是长隆魔幻传奇、秘境奇迹,华夏文旅在做的神游传奇、米兰传奇、驼铃传奇等等。独立秀的问题是演艺和乐园结合不够。
剧场秀则是指在封闭式剧场、影院进行的演艺项目,包括3D、四维等特效影院演出。在这个方面比较成功的就是珠海长隆,基本上以海洋动物为主角,有白鲸、海象、海狮各种动物专题表演,观众从进门拿园区地图就可以沿着这些动物表演秀走。在国内有品牌影响力的剧场秀,并不多。
光影秀指乐园通过借助3D全息投影、烟花、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打造的夜游演艺项目。包括烟火秀、灯光秀及水秀。这是夜游经济的新代表。
还有就是巡游和节庆了。
现在大多乐园都在做巡游。至于节庆,乌镇的戏剧节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独特现代意义的节庆能够把一些文艺青年、一些独特的人群吸引过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演艺对于展现乐园IP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乐园IP可能只是个雕塑或者一个动漫形象,没有一个形象化的展示,而这个时候演艺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形象展示效果。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演艺,据网络调研发现,游客更喜欢互动性强,有参与感的演艺。当前中国一些优秀的主题乐园和业者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中华恐龙园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中华恐龙园自2017正式推出原创IP《艾琳世界》以来,通过园区六大区域、四大惊悚鬼屋、全天30多场万圣演出,将恐龙园打造成了600亩的万圣实景。2018年,原创IP《艾琳世界》再度升级,推出第二季《艾琳世界·战火重燃》。去年万圣节期间,中华恐龙园还将影视作品中的“鬼市”搬到园区,不仅有实景还原的鬼市氛围,还在游乐服务上进行了大胆尝试:磨刀霍霍的人肉屠夫、吆喝叫卖的包租婆、一言不发的死神、背影撩人正面恐怖的女仆丧尸……这种场景式的万圣体验,与鬼屋的惊吓是全然不同的,而服务式演艺也极好的拉近了与游客的距离,真正实现了从荧幕到现实,从线上到线下,从游、餐、商多角度让演艺真正渗透体验的可能。
不可否认,乐园演艺正在从传统的“你演我看”向“沉浸式”体验转变。
什么样的演艺才算是“沉浸式”表演?华强方特相关负责人是这样解答的:“‘沉浸式’演艺融合环境氛围营造和演职人员表演,还原故事真实场景;它鼓励游客通过‘角色扮演’方式主动参与,从而让参与者获得差异化、个性化的体验感受。‘沉浸式’主题演艺极具包容性,它能整合餐饮、服务、项目,形成运营资源的整合,不断与单个项目、区域进行深度融合,改变单个项目或区域的传统运营模式。”
据最新统计表明,全国差不多有130~140个沉浸式演艺。如杭州宋城的《我回大宋》、常州恐龙园沉浸式节庆、白鹿原影视城的《黑娃演艺》等等。
随着消费升级带来的游客对体验感的升级,拥有优秀文化基因、个性IP、创新内容和沉浸感体验的演艺,才能更好地塑造主题乐园的品牌和口碑。发现王国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的演艺发展还需要注重公园演出的原创性,打造专属“演艺IP”,创新升级,推动乐园IP衍生品的开发,不断寻求突破改变。
结合以上材料,可以发现乐园演艺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需要深刻挖掘文化,以创新思维打造优质体验;另一方面沉浸式演艺已经成为未来趋势。
无疑,对于“重资产”的主题乐园而言,演艺是充满魅力的“轻资产” ,这些内容独特的又能抓住观众需求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以后会成为乐园发展的重要模式。
相信,未来的乐园演艺将更加精彩。